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环球今日讯!聚焦宁波市课后服务实施的三大创新制度

来源|多知网

作者 | 张洪伟 鸿合科技教育 BG 首席战略官


(资料图)

11 月 22 日,宁波市教育局为了贯彻落实 " 双减 " 政策,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出台了《关于遴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课程进入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中," 洪伟聊课后 " 重点聚焦三个创新制度,分别是非学科类课程的 " 后付费 " 制度、素质教育 " 五个中心 " 课程审核认定制度、" 白名单 " 课程的管理制度。这三大创新制度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如果能够落地执行的话,对于推动和完善课后服务行业发展大有益处。

【" 洪伟聊课后 " 聚焦】

创新一:非学科类课程的 " 后付费 " 制度

众所周知,在 10 月 18 日教育部部长的 " 双减 " 审计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课后服务的规划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就是 " 规范和完善非学科类校外机构入校提供课后服务 "。显然,宁波市教育局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目前,关于非学科校外机构入校提供课后服务的范本基本是以广东的第三方机构入校服务模式为主,即通过管理化平台来选择、筛选和管理第三方机构入校服务,家长以预付费的方式向管理平台或者学校缴纳素质教育课程费用,由平台向第三方机构收取课后服务收费的 20%-50% 作为管理费用。这种模式由来已久,但是随着 " 双减 " 政策的落地,预付费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现。首先是屡禁不止的机构 " 跑路事件 " 频繁上演。其次,机构提供的师资水平和课程内容欠缺一定的稳定性,导致家长的满意度降低,学校的管理难度加大。而宁波市教育局 " 后付费 " 制度的出台,可以事先在确定服务效果及完成度的前提下按需付费,能大大减少这种供需矛盾的产生,有利于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

创新二:素质教育 " 五个中心 " 的课程审核认定制度

宁波市教育局此次创新设立了体育、文艺、美术、劳动、综艺等 5 个教育指导中心。由这 " 五个中心 " 负责统筹全市非学科特色优质课程的入校审核认定工作。在此之前包括上海市、浙江省的金华市、贵州省的贵阳市等在管理和审核非学科类机构入校服务时,基本都是以本地的教育主管部门为主。由于这类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对于非学科类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对于如何审核认定合格的入校课程欠缺相应的标准和依据,势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陷入到 " 外行人指挥内行人 " 的常规错误中。因此,这次宁波市教育局成立专门的专业组织来负责审核认定入校课程,从专业性的角度杜绝 " 瞎指挥 " 显现的发生。并且,还对入校机构提供相应的评估、监督、退出机制,一旦纳入到 " 黑名单 " 的机构将无法进入到校内提供服务,从制度上保证了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校内学生的安全。

创新三:" 白名单 " 课程的管理制度

课后服务的 " 白名单 " 管理制度并非宁波市教育局的首创,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个地市发布了相关的计划。但是,就具体的实际操作及流程细化、落地可执行性而言,无疑宁波市教育局的 " 白名单 " 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更加接地气。其明确规定入校服务的非学科类机构必须满足以下 4 个条件:

1、课程需为 " 证照齐全 " 的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有详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2、授课教师应符合《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具备相应培训课程的资格(技能证书 / 资质证书等),无犯罪记录或其他不良行为;

3、提供课程的校外培训机构应由同级科技、体育和文广旅游等行政部门推荐,持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意见书,并持有市场监管部门或民政部颁发的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被列入校外培训机构 " 白名单 ",且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等数字化监管平台公开运营;

4、提供课程的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经费充足,无违规使用资金、抽逃资金、拖欠教职工工资等情形。

这些细则由于具有高度的可实操性及容易落地执行,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被其他区域广泛采用和借鉴。

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完善非学科类校外机构入校服务是教育部下一步工作规划的两个重要内容。宁波市教育局已经在响应速度上开了一个好头,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区域的政府跟进。作为非学科类的校外机构也应该积极的面对这种新变化及时应对,避免被变化的时代所抛弃。

【宁波市教育局实施意见原文】

(本文作者:张洪伟,鸿合科技教育 BG 首席战略官,从事中小学课后服务 10 年以上。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直播预告】

相关阅读:

标签: 宁波市教育局 培训机构 管理制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