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聚看点】“不是天才就学不好数学吗?”终于有一部剧,拍出了普通人该怎么学数学

看点: 热播剧《天才基本法》近日收官,这部融合了时空穿越与平行世界,数学学习和成长励志,又带点悬疑色彩的剧自开播起便引起了广泛讨论。主人公林朝夕长期仰望着身边的两位数学天才,黯然掩埋起内心对于数学的热爱,直到经历双时空之旅 ...... 对于家长们来说,这同样是一次叩问:如果我们能够以孩子长大后的视角来看今天,我们会让孩子怎样学数学?或者更大一点,我们会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 " 星标 " 我们,从此 " 不失联 "。

文丨 Luna 编丨 Iris


(资料图片)

《天才基本法》最近有点火。虽然和小说的剧情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电视剧还是拍出了另一番精彩。按照剧里的时间线,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生活在草莓世界的女主林朝夕,有个数学天才的老爸老林,还有一个同样是数学天才的初恋裴之。相比之下,她只能算是个喜欢数学的普通人,因此长期缺乏自信,大学宁愿学哲学来逃避。

毕业以后,林朝夕的生活并不如意,最终还是决定重拾自己喜爱的数学,目标是考上数学系研究生。这时,机缘巧合之下,林朝夕穿越到了芝士世界,这是一个平行宇宙,和原本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也有诸多不同。

第一次穿越,林朝夕在芝士世界还是个小学生,为了回到原本的世界,不得不拼尽全力参加奥赛夏令营,最终竟然拿到了金牌。第二次,林朝夕在芝士世界是高三学生,为了还原一场车祸,她和裴之制作了一款交通情况预测软件,还帮助芝士世界的好朋友们重拾对学习的信心。

两次穿越以后,林朝夕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考研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她还想解开父亲对数学的心结……

在以前看过的电视剧中,有讲语文的,有讲体育的,也有讲家庭教育的,但是把数学作为主题的真是非常少见,可能是因为每个人多少都有点 "数学焦虑" 吧。

但就是因为这个普遍存在的 " 数学焦虑 ",也让林朝夕的经历变得更真实了,她的故事可以说是孩子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奥赛营是个实行残酷丛林法则的地方,考试成绩不好,立刻就会被淘汰;

到了高中,成绩歧视依旧存在,两个班打架,老师也偏心成绩更好的学生;

凭借自己多出来的几年学习,草莓林朝夕能轻松应付高中考试,但在全新的领域,这种 "天赋" 就不再存在;

还有更加终极的问题:不是天才就学不好数学吗?喜欢什么就一定要做什么吗?

草莓林朝夕已经大学毕业,当她穿越到芝士世界时,是小孩身大人心。但也正因如此,她可以用审视过往的视角,勇敢地向老师说出作为学生的真实感受。

这也给外滩君一种超时空对话的感觉:如果我们能够以孩子长大后的视角来看今天,我们会让孩子怎样学数学?或者更大一点,我们会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

忽略了人格培养,

分数再高也是一场空

在芝士世界,无论是小学的奥赛营,还是高三时的学校,都有一种强烈的竞争氛围。

这也难怪,奥赛营是奥赛参赛队员的选拔营,执行残酷的淘汰制,指导老师张叔平每一轮都采用不同的淘汰机制:孩子们刚到基地,就被要求提着行李上楼,去考场答卷,考分最后五名立刻被淘汰;然后又实行小组淘汰制,每次考试都会淘汰平均分最低的几组成员。

高三就更不用说了,大学按分数录取,让学生之间的竞争氛围更浓了。

但是,暂且不讨论按分数选拔这项制度本身,其实老师和家长对分数的态度,会更加直接地影响孩子们对待分数和成绩。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成绩和孩子的个人品德挂上了钩,成绩好的学生会更受信赖和偏爱,成绩差的学生好像就低人一等。剧里的章亮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受家里人的影响,他是个很高傲的孩子,总是以分数取人,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

小学时,他这样的 " 优越感 " 就已经很重了。他主动和来自红星小学的林朝夕比试,从一堆物品中轮流取东西,谁拿到最后一件就算获胜,这是巴什博弈的题目。

开始前,他就出言不逊,说 " 垃圾学校垃圾学生 "。但是看到林朝夕竟然也和他一样学过巴什博弈,吃惊之余,不断变难规则,就是要把林朝夕比下去。可惜的是,最后他还是因为计算失误输了。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他,大喊林朝夕作弊。

林朝夕淡定地反驳了他荒谬的逻辑:

你说我作弊,是因为你潜意识觉得我不配做你的对手。但实际上,永远有比你更聪明的人,比你更强的强者。与其在那些天赋或者是家庭没有你好的人身上寻找优越感,不如多看看那些比你强的人。

还有芝士世界高三的一场篮球赛。成绩最差的十三班对战成绩最好的一班,章亮正好就在一班。

比赛中,十三班的郑天明被一班的陈楚恶意犯规后推倒,导致记分牌从 45(一班):37(十三班)变成了 45:33。章亮大度地表示 " 可以送十三班 4 分,继续比赛 ",十三班自然是不服气。随后,陈楚首先动手把郑天明推倒,两个班的学生因此打起了混战,并且在事后都说是对方先动的手。

面对两个班各执一词的情况,校长的决定是,给十三班的同学记大过。这个决定怎么想都非常不公平。

在十三班班主任的询问下,校长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不是不知道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品,但他只批评十三班,是 " 希望他们知耻而后勇,多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把打架的坏事变成促进他们学习的好事。"

可是,如此的用心良苦,孩子们未必会理解。就像十三班班主任说的,这样会毁坏孩子们的是非观。成绩确实对孩子们今后的升学很重要,但是无论如何,学会做人总比分数的较量更重要。

一个为了分数不择手段的人是很可怕的。在学生时代,这是 " 高分低品 "。小学奥赛营实行小组淘汰制,为了保证小组平均分,章亮只和成绩好的孩子组队,但只要考试成绩下滑,立刻就会被他踢出队伍。为了把不顺眼的林朝夕赶出奥赛营,他甚至让组员诬陷林朝夕打人。

那毕业以后呢?如果把能力、其他荣誉和成就放在第一位,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剧中,长大后的章亮没有走歪。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一些例子警醒着人们要重视孩子的人格培养:

2011 年,美国人亚当 · 惠勒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告上法庭,因为明明学术水平一般的他靠抄袭申请书、伪造成绩单获得了这些顶尖大学的录取,欺骗了学校;

曾立志做 " 医学界乔布斯 " 的伊丽莎白 · 霍姆斯曾在斯坦福就读(肄业),在产品开发迟迟没有突破时,选择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构建自己的商业理想。最终,她的商业欺诈也一样被揭穿,她的经历被传记作家写成了《坏血》一书。

所以,仅凭分数,是无法衡量孩子的人格的。这个世界上总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总把分数放在第一位,就像是 " 以有涯随无涯 ",是很危险的。分数很重要,但我们也要让孩子们明白,品格比分数更重要。

比起关注成绩,

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

电视剧里,草莓世界的林朝夕两次穿越到芝士世界。草莓林朝夕,已经是一个大学毕业的成年人,虽然没有学习数学专业,但是一直对数学念念不忘,也喜欢钻研。

所以穿越以后,她以成年人的理解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刷题,就能够在小学奥赛营脱颖而出;即便是在高三,草莓林朝夕已经熟悉知识点和出题方式,对高考数学也是手到擒来。

在别人看来,她就是个天才。可实际上,她是提前学习了这些内容,并不是真的在智力上超越了别人。第二次穿越,草莓林朝夕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和编程的内容,自学了很久都没有太大进展,她感叹道:"到了新的领域,我完全就是个普通人。"

所以,芝士林朝夕对她说,穿越就是作弊,草莓林朝夕是大人在欺负小孩。这可能是全剧对穿越这件事最精辟的解释,也讲到了学习期望对孩子的影响。

草莓林朝夕让芝士林朝夕在小学就获得了奥赛金牌,可是第二次穿越过来后却发现,芝士林朝夕在成绩最差的十三班,弟弟也说,她上高中以后回家从来没翻过书,整天不务正业。

" 为什么会这样呢?"

" 因为你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要求太高了。" 弟弟的回答让人有些意外,但是听了他的解释,事情又变得合理了起来," 你小学是奥数天才,初二初三的时候,成绩稍微有点下滑,有人就说女孩后劲果然不行。你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不爱学习的。你之前努力是因为学习有成果,后来发现你再怎么努力都超越不了过去,甚至还退步,你说你能开心得了吗?"

就像弟弟说的,这是个心态问题,也是成人对孩子学习期望的问题。

第一个就是超前学习和虚假的学习欲望。

草莓林朝夕这种 " 作弊 " 行为,其实和超前学习很像。小学数学的内容比较简单,超前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就会给家长和孩子一种错觉——孩子很聪明 / 我很聪明。这也提高了对孩子今后学习的期望。

虽然并不是所有超前学习的孩子都会遇到 " 三年级滑坡 ",但是超前学习确实是成绩滑坡的原因之一。

即便没有超前学习,小学数学那种只求答案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容易带来虚假的学习期望。原因就是只看到成绩的高低,没有关注孩子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超前学习,就有可能让孩子觉得上课很无聊,容易走神,没有跟着思考的习惯。久而久之,都不会好好听课了。

再比如从小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开始涉及逻辑推演和证明,答案正确与否反倒是次要的了。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培养起数学思维,那日后的学习只会变得越来越吃力,自然也无法达到以前的学习期望了。

第二个是家长应该对孩子抱有怎样的学习期望。

第二次穿越时,芝士林朝夕已经在读高三,她的好朋友们也同样在成绩最差的十三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知道高三的重要性。班主任也不止一次地督促学生:" 同学们,高三了,该抓点紧了!" 好像高三的这帮孩子们心里对高考还没有数一样。

但事实并不是老师家长以为的那样,即便是十三班的学生,有很多其实也想提高成绩,他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学。

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一方面,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各种潜力还未展现,这时候的数学成绩也未必就能代表以后。家长如果轻易就给孩子下结论,说 " 孩子果然就不适合学数学 " 反倒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

另一方面,孩子们未必像大人们想的那样拎不清,他们对学习成绩波动,有时甚至比大人更敏感。这时候,比起 " 你怎么回事 " 的责备,孩子更需要的可能是家长的行动,问一句 " 你哪里需要帮助?"

学习是孩子一个人学,但教育是孩子和老师、家长都要参与的。

孩子成绩不好,各有各的原因,有的可能是生活上遇到困难,有的可能仅仅是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很好的水平,有的可能是学习上的遗留问题。比如有些孩子高中数学学不好,是因为初中的基础就没有打好,数形结合的思维不够熟练。

无论是怎样的问题,都需要大人们多和孩子聊聊,尽力给孩子给予帮助,而不是只在嘴上督促或者指挥他们。

所以,学习期望每个人都会有,但是这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从成绩来评判能力,而是需要家长更细致的关注。年龄小的孩子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比考高分更重要。

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

不是鸡汤,而是带着希望负重前行

" 人不一定是喜欢什么就非得做什么吧?" 这是女主角林朝夕在第一集反老林的话,也是这部剧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主题。

故事开头老林问林朝夕:" 你偷偷买了数学考研的教材,为什么不考?"

林朝夕回答:" 我们能不能现实点,我和数学考研之间差了整整四年的学习时间。"

老林反问:" 四年很久吗?"

林朝夕和老林的想法都没错,但他们的矛盾也说明了,只是说说 " 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 " 这样的口号,未免有点单薄。不管做怎样的选择,都需要付出努力,负重前行。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目标,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法。

在芝士世界的高三,十三班的同学虽然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至少已经知道了自己不喜欢什么——不想认命地只考上三本,希望多少能提高一点分数。

但他们徒有目标,却不知道该怎么努力。林朝夕的闺蜜哭着问道:" 努力对我来说有意义吗?在地上走都觉得很艰难的我,要怎么样才能追上在天上的你?"

于是,林朝夕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把自己学习的经验分享给这个迷茫的朋友。高三要想提高成绩,就是两条路——运用应试技巧和真正学会知识。

应试技巧属于上限不高的速成法。比如,把英语单词分级,有些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有些只需要认识即可;语文的文学常识就属于需要背下来的基础内容;数学可以熟悉出题思路和考察的知识点,熟练使用数学公式和解题方法。

真正把知识学会和学懂则是需要下苦功夫的。就像剧里老林和孩子们说的,数学的诞生是因为人类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每天打了多少猎物?每天每户打了多少猎物?即便是中学数学,侧重逻辑和推理,背后的出发点也是 " 如何去发现这些规律 ",这就需要吃透课本。

在草莓世界,林朝夕下定决心去考数学研究生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她清楚自己原来不去考研的原因,也一一找到了解决办法:

自己差了 4 年的基础,那就报考研班补上这些内容;

学费和开销负担不起,那就靠写科普文章拿稿费;

爸爸得了阿尔兹海默症还需要人照顾,那就自己每天为爸爸分好药,在家时照顾爸爸。

跨专业考研这条路很辛苦,但林朝夕已经考虑还是决定要学数学,那为了这个目标,这些努力就是必须的。

其次,家人之间的沟通和共识也是必要的。

这一点其实本来就已经是共识了,但是剧里的裴之展示了一个很戏剧化的例子。

裴之的外公前往德国参加数学研讨会后,患上了精神疾病,妈妈认为是研究数学让他生病的。后来,裴之被医生诊断同样有患病风险,妈妈因此坚决反对他深入学习数学。即便儿子被很多人称为数学天才,妈妈也仍旧不允许他往数学方面发展。

而裴之呢?一方面,他不愿意违背妈妈的意愿,选择做拳击教练和拳手;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对数学的热爱,每当忍不住去翻阅数学书籍的时候,不得不划伤大腿来让自己停下。

直到医生告诉裴之,他并不像患上了精神疾病,更像是焦虑——因为自己内心的追求和妈妈的要求不一致,但他哪边都不想辜负,所以他陷入了焦虑之中。

孩子的意愿和家长的希望,能够一致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孩子的想法超出了家长的预期呢?

这可以是喜欢上家长觉得没有用处的某件事,可以是学音乐或者练体育项目,忽然不喜欢不想学了,也可以是想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了……

就像外滩君前面说的,教育是需要孩子和大人一起参与的,在孩子意愿和家长的规划有出入时,并不能一概而论一定要听从孩子或者家长的,这时候需要的是沟通。

比如学数学,很多孩子很容易因为畏难而放弃,或者拖拖拉拉完不成作业,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来督促。鼓励孩子多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一遇到困难就立刻放弃。学乐器时想放弃,到底是因为孩子真的不喜欢这个乐器了,还是只是因为孩子不能坚持练习,也是需要家长去了解的。

再比如说奥数,它可以给孩子带来比课堂内容更难的挑战,但并不适合每个孩子。这种时候家长也不应该强制就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身上。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看是不是适合。孩子学有余力的,可以去尝试挑战一下;孩子本身数学就学得很吃力了,那奥数也不是必须学的。

《天才基本法》看完,最让外滩君最感动的还是林朝夕的爸爸老林。

剧中,林朝夕当面和老师、同学说的大道理很励志,但是这些大道理也不全是林朝夕自己悟出来的,更多的是老林的言传身教,在朝夕相处之中,教导给女儿的。

更重要的是,老林对女儿的养育从不后悔,这或许也是教育的一个准则:我们没办法成为完美的父母、师长,但是我们可以尽力而为,不要让未来的自己对今天的教育感到后悔。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标签: 还是决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