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天天新资讯:橙点石龙子的饲养与繁殖

一:橙点石龙子的基本信息与饲养橙点石龙子的基本信息

橙点石龙子是东亚、西亚和北非等地区的特有物种日,成体后可以达到40cm,但大多数大概会保持一个更小的体型,目前,橙点石龙子在野外共发现5个亚种,分别是E.schneiderii schneiderii、E.schneiderii barani、E.schneiderii pavimentatus、E.schneiderii princeps以及E.schneiderii zarudnyi。

橙点石龙子的饲养

橙点石龙子的饲养温度应保持在冷区23-27℃,热区35—40℃,同时有饲养员说温度可以达到更高,甚至达到了晒点46℃(空间不大不建议),若你的饲养空间够大足以让橙点石龙子离开高温环境那么可以适当选择高温晒点,若是空间大小无法满足温度差异则可能需要选取更安全的温度,在晚上温度可降至20℃左右,橙点石龙子所需的湿度是较低的大概在40%(高湿地区无需刻意加湿,极端情况下需人工干燥)可以通过观察蜕皮判断湿度是否过于干燥,橙点石龙子对于uvb及钙质需求极高,建议使用uvb20.0或金卤灯及太阳灯,橙点石龙子的最小容器大小应使用80x40x40,橙点石龙子可以进行适当群养,但是两公的组合不可取,可以采用无公多母或一公多母(一公二到三母)的组合饲养。


(相关资料图)

橙点石龙子为杂食蜥蜴,建议喂食昆虫为主,素食为辅,食谱可一定程度参考蓝舌石龙子。

二:橙点石龙子的繁殖橙点石龙子的冬化

如果你想繁殖橙点石龙子,那么冬化是很推荐的,冬化期间它们会变得不活跃以及少食,冬化温度为10—16℃,建议持续三个月,冬化期为11月—2月,有时会持续四个月,在10月—2月,另有人推荐两个月的冬化期,因为冬化三个月具有危险性,但是并未提及温度(可能温度过低),推测某亚种的冬化时间会更长,甚至有人证明它们可以在5℃—10℃存活5个月,尽管这会大大增加风险。故建议进行三个月冬化期。冬化可以提高卵的受精概率。

橙点石龙子的繁殖

四月的第一周也就是冬化结束的九个星期之后开始交配,交配时间持续大概三个星期并且雄性会反复与雌性交配,在有多个雌性存在的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只和一只雌性交配,为了刺激受精率,所以我们可以把以及交配过的雌性移出繁殖环境(但你大概率不会看到交配过程)

孕期大概是一直到繁殖季结束,大概是五到六周,从第一次交配开始计算,孕期会停止进食,所以冬化前后前都需要补一补,建议孕期雌性移出饲养主环境,并给他们一个产房,产房材料选取轻度湿润的沙土,但我们并不知道橙点石龙子会不会用产房(橙点石龙子不一定会埋蛋,她可能会在石头底下生蛋)

有人提到说这种动物会在岩石地下的空处生蛋,另一窝直接把蛋生在了垫材上面,这种情况很普遍,每窝蛋的数量普遍在1—5颗,但是极端情况下甚至有过20颗蛋的记录,但这应该难以在人工环境下实现,或者数据为假,一般情况下每年只有一窝蛋,两窝蛋虽然少见但不是不可能的,孵化温度为27—30℃,孵化介质为湿润的蛭石,孵化期为47—57天,最长可至70天,但70天可能并未达到理想的孵化条件,最长的孵化时间差一般是四天,即第一颗与最后一颗的时间差为四天,刚孵化出来的幼体长度在12—14.5cm之间,大概7g左右。

幼体的问题

论文笔者和另一位饲养者分别孵出了一只幼体,但都没活过两个星期,另一人说其中一个幼体出生时带有较大卵黄,并在四天后死亡,另一只个体活了7天但是并未开食,笔者孵化出的一只幼体在四天内都没吃任何食物,笔者的幼体死于十天后,还有一作者的幼体是在孵化后第四天开始进食,他甚至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在饲养过程中,还有一组研究者也没遇到任何问题,其中一组吃面包虫,蟋蟀,狗粮,和苹果。后者饲养环境为每只单养在塑料盒中,以薄沙为垫材辅以树皮和干燥的枯叶,每两天喂一次,并且每天晚上喷一次水,温度保持30℃以上

孵化要点

有三个重要的孵化问题分别是温度,湿度,和通风性,有趣的是(在不管的情况下)所有的蛋都不是埋在垫材里的,而是直接生在垫材上面(跟某些蜥蜴埋土里生一大堆不同),这可能真的不是一个巧合,因为(橙点生的)蛋和垫材的接触面积真的非常小,相比那些埋土里的的蛋。这样生蛋埋蛋的结果就是蛋表面的气体交换率很高。这可能是需要注意的一点,目前对橙点石龙子的理想孵化条件的研究仍需要进行。

父母的关怀

橙点石龙子的父母是否有照顾后代的行为尚不明确,尽管有时候会发现存在育幼行为。就N.S.A这位研究者而言,并没有明确记录在案的育幼行为。博格特斯提出,雌性会在刚生完蛋的第一晚留守,但第二天会离去。霍夫特于1995年也提出雌性并不存在育幼行为。尽管笔者尚未确认自己饲养的个体有没有护卵行为,但当笔者掀开下蛋地点的躲避岩石的时候,雌性立即用沙子掩埋了自己的蛋。这个行为算不算亲本对子代的照顾,笔者自己不敢确定。霍夫特在他文章最后汇报称他的孵化实验失败可能是因为蛋缺少母亲的照顾。雌性橙点石龙子似乎不仅会守卫在蛋周围而且会管理孵化环境的湿度平衡,通过把蛋埋的更深和用尿液尿在蛋上来维持合适的湿度。以及,霍夫特汇报称有些人认为雌性石龙子的尿液存在对蛋的发育很重要的成分(这一点存在很大可能)。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能阐明这个理论。另有观察到一个和父母育幼完全相反的案例,包括生母在内的成体是会去吃蛋的,无论蛋是否成功受精。吃掉未受精的蛋是说得通的,但为何吃掉受精蛋是不清楚的。

亲本的健康

父母的健康有可能若不是最佳状态也有可能导致蛋的不完全发育。有可能是食谱的不完善,缺乏特定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UV光的不足导致的钙质吸收不良。uvb不足可能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尚未成熟发育的胚胎的后期阶段死亡的情况,钙质不足是重要且众多的原因。钙质不足很可能是很多繁殖者失败的原因。而且,在已知的三例的成功繁殖案例中,用到过两种不同的孵化介质(沙子和蛭石),但三个繁殖者的饲养环境中都使用了UV光灯,这可能是成功的原因。在马里王者蜥——一种食性和生活方式与橙点完全不同但饲养条件相像的物种的繁殖中,钙质和UVB也是繁殖是否成功的极其的重要的因素。

除了UV的使用,更加准确的钙质和维生素的剂量,饮食结构的改变和更加仿野的食谱也有可能帮助增长蛋的质量。但是笔者本人也不知道具体在自然界的食谱大概为何。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在笔者和范.林登的幼体孵化但两周内死亡的案例中,幼体死亡可能是因为父母的营养不良而过于不健康和脆弱,或是因为缺少UVB的原因(即因为父母体质不佳故子代质量不高)。

三:总结

橙点石龙子的人工繁殖是可能的,尽管现在的成功案例只有几个。                                            在橙点石龙子的繁殖过程中,交配与产蛋并不是难事,在有合适刺激的季节中,产蛋是非常可能的,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蛋的孵化。很多次,蛋都成功受精并开始发育,却在胚胎的发育末期而死亡,而导致胚胎死亡的真正原因仍尚不明确。但是,钙质不足可能是好几个案例中胚胎死亡的原因。总之钙质肯定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为了获得足量的钙质吸收,增加UVB的照射没准是解决办法。此外那些失败的人均未提到任何与UVB相关的事情。合适的温度应该是28-30摄氏度,但怎样的湿度条件仍是个谜。蛋所需的气体交换强度(换气频率)也尚未确定。但是,蛋几乎全都是直接产在垫材表面这一点仍非常令笔者觉得重要。因此这些尚未证明的个体因素可能会组合产生更大问题。所以更多的孵化实验是非常有必要去做的,并仔细记录孵化和繁殖所需的全部方面的细节。

参考论文:Reproduction of Schneider"s Skink Novoeumeces schneideri aldrovandii(Duméril & Bibron, 1839)

翻译帮助:@エレックス 

标签: 蓝舌石龙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