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点!猫咪招待须知:食物入口时,15~40度的微热感最受猫咪欢迎
如今陪在我们身边的家猫,祖先来自大约一万年前的肥沃月弯及古老的埃及城镇,因为人类农业聚落的发展,引来横行的鼠辈,而猫咪为了方便狩猎小型哺乳类,开始徘徊在人类的生活周遭。
没有谁服从谁、谁驯服了谁,猫为了取得食物自愿走向人群,人们发现这些活跃于街坊的小精灵,拥有替人类驱逐害虫和鼠患的本能。
(资料图片)
渐渐的,人爱上了猫,猫接受了人,彼此成为各取所需又相互依赖的伴侣。
从身体结构认识猫
猫,生物分类上属于哺乳类食肉目中对肉食最专一的猫科动物,从身体结构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端倪。
虽然和狗一样都是人的家庭伙伴,一起归类在食肉目,但和狗不同的是,猫对肉食有严格执着,无法像狗一样适应人类杂食性的饮食模式,主要原因是猫的生理代谢根本离不开动物性蛋白质──猫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完全就是设计来猎捕小动物吃的。
猫的口腔
如果你的猫愿意张开嘴巴让你仔细看看,你可以轻易发现猫的牙齿数目相当精简,所有牙齿都是尖锐如刀刃的形状,跟狗狗圆圆胖胖如小山的牙齿型态截然不同。
猫的口腔内左右上下各排列三颗精致细小的门牙,能用来剪断肉的肌理,两旁紧紧挨着一把细长、微微向后弯曲的利刃──猫的四颗犬齿,专门用来刺穿、割破猎物身上富含蛋白质的肌肉组织,如果你曾遇上一只愤怒的猫,必会对他锐利的犬齿敬畏三分。
因为生存安全之必要,猫能轻易辨识苦味,并对苦味相当排斥,因为远离带苦味的东西,对动物来说是一种远离毒物的保护机制。
深知猫咪对苦味的恐惧,医生开药给猫咪吃的时候,也会尽量将苦口的药粉用胶囊包藏起来,技巧性躲过猫咪的味蕾筛检。
如果你曾想让猫跟狗狗一样把药混合糖浆喝下,必定会经历一番「苦」战,倒不如好好学习将药粉填装入胶囊中,接着快速用投药器将胶囊推进猫咪喉咙深处,再用针筒喂点水帮助胶囊滑入食道。
有经验的主人大多能快速完成这个看似艰难的工作。
看猫吃饭,是一种享受,但是许多家长看着看着,忍不住会想问,猫怎么不太会细嚼食物?
没错,这便是猫习惯的吃饭方式,毕竟猫不需费心思去研磨碳水化合物,仗着自己强大的消化肉类能力,若真碰到大块的肉,就敷衍似的咬个几下后就吞了。
现今同伴动物习惯的食物多半已是肉泥型态,猫几乎是舔了就咽,只花几秒钟的时间,当食物入喉后,辗转进入胃中稍作停滞,并对外来的食物进行过滤、杀菌──食物在这儿短暂停留大约4小时,之后就会离开胃,进入小肠进行营养消化与吸收。
猫的肠子其实正如他们的牙齿数量一样,短短的、不拖泥带水,能快速吸收养分,大分子的营养在小肠经过酵素分解成微小、可吸收的小分子营养,在小肠就地吸收养分后,将食物剩下的部分推移至大肠。
猫的大肠除了榨干食物的水分,也会尽可能再多榨取一点残余价值,肠内益菌进驻在猫咪大肠中,在食物消化吸收的最后一哩路进行纤维分解,并用分解而成的短链脂肪酸守护着肠上皮细胞的健康。
食物历经一番被尽情取用营养精华的过程,最后那些无法被身体利用的残渣来到直肠,像是废弃物的处理场一样,无法吸收的残余物质混合着细菌、消化酵素、胆汁和水分形成粪便,在直肠里静静等待合适的时刻被排出体外。
整个消化过程需时不过半天至一天,相较于人,猫的消化系统显得非常有效率,这也是肉食动物的重要维生特征,能飞快攫取所需养分,并将不需要的废弃物及细菌迅速排出,避免病原在体内孳生。
但是,这样精简的消化系统,却使得猫咪必须餐餐以适当餐点为主食,若是碰到食物难以消化的时候,就很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猫咪腹痛、腹泻、呕吐。
猫的肠管长
猫的肠管长:体长为4:1,狗为6:1,比起杂食动物(例如猪25:1),肉食动物的肠管明显短了许多*,为的是能尽快吸收营养、尽快排出废弃物。
猫的吃饭习惯
猫咪原始的生活方式,就是独自出没在荒野或城镇角落,静静埋伏着等待制伏猎物的最佳时机。
因为总是单独行动,他们的猎物必须体型娇小,而那些能轻松被制伏的小型猎物选择有老鼠、兔子、鸟、青蛙,有时候猫也会抓些昆虫饱餐一顿。
由此可知,猫的吃饭习惯是:喜欢独自享用小分量的餐点,不爱喧哗、争抢,爱自顾自的、慢慢的享用少少的一顿饭,总是浅尝即止。
原始猫的天然饭食,可拿一只普通小鼠来作例子,小鼠可提供猫的热量大约是30大卡,相当于猫一天热量需求的1/10,于是猫必须每天重复十多次慢慢进食的过程。
研究指出,猫平均一天中需要进食7~20次,直到获得维生所需的每日热量。
因此,真正适合猫咪的喂食频率,应该是少量多餐,而非像狗一般间断规律的喂食。
然而,现代家猫因为要配合人们忙碌的生活,或家人不理解猫的进食特性,误以为猫跟狗一样都能在短时间内吃一顿大分量餐点,导致许多猫被逼着在每天两次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吃些,这让猫原本延展性就不如狗好的胃,被拼命塞满食物。
虽然慢慢的猫也习惯了主人这样的喂法,但许多时候还是会因为胃被撑得不舒服,出现呕吐的状况,追根究柢,其实是猫咪根本不适合狗的间断喂食法呀。
猫式味觉
猫是肉食者,而且不分男女长幼,全体严格追求食物必须绝对新鲜的真理。
他们不接受任何一点腐败的迹象,对腐败的味道非常敏感,放置过久的尸体会增加单磷酸核苷的浓度,让肉食者敬而远之。
猫对特定食物的喜好养成,来自年幼时的记忆:母猫分泌乳汁中蕴含的胺基酸味道,或是离乳后直到6个月龄前猫咪曾尝过的食物型态,无论是气味或是食物的形状、质地,都将在这个时期深深烙印在猫的脑海,影响这只猫一辈子对于食物的品味。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你的猫未来不容易挑食,务必在猫满6个月前安排多元的饮食体验,若是紧守着单一气味的食物或型态,会让猫误以为世界上的食物只有鲑鱼一种味道,或者只有三角形小颗粒这种单纯的几何形状。
多让猫尝尝各种面貌的食物:干的湿的、大的小的、来自海洋的、来自陆地的,你所能找到的猫可以吃的东西,都可以帮猫增广见闻。
猫应该是少量多餐,而非像狗一般间断规律的喂食。
猫对于胺基酸(蛋白质组成的基础)的味道特别讲究,因为猫咪舌头上除了梳理毛发用的倒勾,还分布着辨识特定味道的侦测器──味蕾,与杂食动物不同,猫咪舌头上数量最多的味蕾是用来感受胺基酸的。
某些胺基酸对猫来说,可比喻成人类所感受到的甜味,像是离胺酸、组胺酸、半胱胺酸等,对人来说不怎么好吃的离胺酸粉末,猫则是相当喜欢。
人家说猫舌头怕烫,其实是想表达猫对食物的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过去的猫捕捉猎物时,都是现宰现吃,此时入口的肉仍留有动物的余温,导致猫相较于可接受腐肉性食物的狗,更加要求微微带着暖意的食物。
温度太低不行,因为那就像死去多时、正在孳生病原菌的尸体,低温表示不够新鲜;而太烫也不行,没有动物会接受烫口的食物。
所以,招待猫咪时请稍微加热,让食物入口时呈现与体温差不多的热度,15~40度的微热感最受猫咪欢迎。
如果猫对你刚从冰箱拿出的食物嗤之以鼻,你就可以轻易理解他们不想吃冷冻柜里尸体的心情,还是乖乖回温、递上温暖的餐点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