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有“尾灯”的刀锹,滇越小刀锹繁殖分享

前言:好久没分享锹甲繁殖的推文了,前些天正好手贱开了一个滇越小刀锹的产房,今天就来分享下这种小刀锹的相关知识吧!

滇越小刀锹还是挺有特点的锹甲,体型虽然不大,但特征明显,鞘翅尾部两块明显的黄色斑纹使其在诸多小黑虫里显得较为特殊,很多虫友很形象的将这种斑纹称为“尾灯”。

不过这种称呼其实较为笼统,按现有分类存在类似斑纹的小刀锹有4~5个种。

一、滇越小刀锹概况

基础信息:

拉丁:学名为“Falcicornis rufonotatus”,旧称为“Dorcus rufonotatus”,小刀锹属,目前我们国内总计有17个小刀锹物种(不含亚种)。 

产地: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南部,如金平、普洱、新平以及盈江等地区,同时东南亚的泰国北部、越南北部等地区也有分布。

外观:和束胸小刀锹极为相似,辨识点在于雄虫大颚内弯较强,头盾侧角突起显著,鞘翅尾部有两块明显的黄色斑纹,但比束胸小刀锹更大颜色也更偏黄。此外,束胸小刀锹腹面中后足腿节有明显小黄斑,滇越小刀锹则没有。

雌虫难以和束胸小刀锹区分,只能靠产地(不重叠)来区分。

体长:雄虫约19~38mm,雌虫为21~24mm(《中华锹甲2》数据)。

分类变迁:滇越小刀锹原本属于比希纳小锹(Dorcus bisignatus)亚种,近年经过重新鉴定后,《中华锹甲2》和日本Bekuwa54期都做了新调整。

原比希纳小锹(Dorcus bisignatus)独立为束胸小刀锹(Falcicornis bisignatus,我国台湾地区仍称比希纳小锹),“Dorcus bisignatus giselae”升级为滇越小刀锹,“Dorcus bisignatus elsiledis”则变更为华南小刀锹(Falcicornis songianus)。

二、滇越小刀锹繁殖分享

产木需求:滇越小刀锹对产木有一定要求,最好是使用活菌云芝软产木下产,产木也尽量粗一些。

产房布置:滇越小刀锹母虫体型较小,所以一般使用2~4L的容器做产房就行。木屑可以直接使用废土,底部压实1/3或者2/3,然后再放上产木以及木屑掩埋。

开产时机:滇越小刀锹卵和幼虫都非常小,不细看一定会遗漏,因此建议下产2~3个月后再开产。这次我们开产主要是手贱,下产时间还比较短,收获也较少,这波开产总计10条L1幼虫以及5个卵。

产卵方式:滇越小刀锹母虫较为喜欢在产木表面咬蛋坑产卵;也会采取类似彩虹锹的产卵方式,咬进产木再把木屑带进去咬碎产卵。因此,开产时注意下表层是否有蛋坑以及撕咬的木屑块。

后记:目前这批滇越小刀锹幼虫和卵都给我们做试验用了,放入了自己的发酵木屑中饲养,想看看最后效果如何!

以上如有错误还望各位虫友指正,感谢阅读!

注:原创文章欢迎转载,标明出处即可!

End

标签: 台湾地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