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旅游 >

河北规划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邢台鹤度岭明长城雄风再现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河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全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议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好重点建设区的先发优势,把规划建设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省市联动、部门协同、有力有序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走在前列、形成示范。

2021年11月24日,河北省印发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成为全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最早出台建设保护规划的省份。《规划》提出,到2023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展示和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成熟,长城河北段品牌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到2035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全面建成,成为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文化地标。

科学构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顶层设计及实施体系

强化规划引领。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长城建设保护规划,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目标,精选42个具有鲜明河北特色、文化标识性强的主题展示空间,沿太行山和燕山串联起“两带、四段、多点”的空间布局和展示体系,以山海关、金山岭、大境门、崇礼四个重点段为引领,精心构筑民族性与世界性兼容的长城文化地标,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加强法规保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颁布实施《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立法;创新制定完成《长城周边风貌控制导则》,印发实施全国首个地方风景道建设规范性文件《河北省长城风景道建设指南》、首个省级《长城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协同机制工作方案》,出台《长城遗址重要濒危设施抢救性修缮实施意见》,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长城本体与生态景观、文化景观、环境风貌协调相融的整体格局。

健全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及工作专班,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分工和落实机制,率先形成以省、市规划为引领,规划配套实施方案、项目推进方案及年度重点工作方案相支撑的“1+10+3”工作推进体系。制定出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对标建设任务书》,建立完善部门专题会商、项目动态调度、信息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评价和日常监测。创新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推动公园有效管理运营,探索形成了迁安市“文旅局+公园管理中心”(国内首家县级公园管理中心)、滦平县“旅游区管委会+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委会”(筹备组建)、张家口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城保护)管理处”等管理模式。

共建大保护格局。加强长城遗产预防性保护,强化长城执法督察和保护员常态巡查,全面落实“四有”工作。健全长城保护管理责任制,发布《长城保护责任段》,把文物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长城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现长城区段全程点段责任对应,并实行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完善长城保护员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设立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分会,推动长城大保护格局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河北省财政厅每年安排1500万元,用于长城抢救性维护、监控防护、长城监测、保护员培训和装备购置,已为700余名长城保护员统一配置巡查装备,形成了以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为代表的长城文化研究、保护利用、交流推介的专业优势力量。

精心谋划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大工程项目

精心谋划项目。对标“两办方案”,深入挖掘区域优势资源,找准项目定位,优化项目布局,逐项落实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建设工期等,确立了突出长城文化内涵、涵盖五大工程的42个项目、总投资额167.54亿元的省级规划重点项目库,其中10个项目列入国家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同时,指导沿线各市建立市级项目库。目前,省规项目已开工35个,开工率83%,累计完成投资77亿元。

打造标杆示范。坚持保护第一,国家和省先后投入4亿多元组织实施了山海关、金山岭等30余项长城保护修缮工程,长城保护修缮质量水平全面提升,潘家口段长城保护维修众筹项目成为社会参与长城保护的重要案例。提高传承活力,彰显河北特色,建设了以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太子城遗址公园等为代表的标志性展示载体,初步形成分级分类展示体系。以崇礼长城景观亮化为代表的环境配套工程如期竣工,兑现了“长城脚下办冬奥”的庄严承诺。此外,重点打造了可阅读长城数字再现全国样板,西沟长城人家旅居带、金山岭长城人家等传统利用区建设示范样板。

强化建设实效。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严格落细“实、保、包、促”四项机制。强化“实”,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台账管理,明确任务时限,严格主体责任,对国省重点项目实行月报、周报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着力“保”,积极会商发改、国土、林草等部门优化土地供给,拓宽资金渠道,已争取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6亿元,安排省旅游发展专项等资金近1亿元,支持19个重点项目建设;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签约3个项目,总金额5.5亿元。深化“包”,出台《领导干部包联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工作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包联帮扶责任工作制,优化项目包保责任机制,主动服务解难题,齐抓共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及时“促”,部门联动,连续召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推进视频会及重大项目专题调度会;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建立部省常态化调研督导机制,组织智库团队深入建设现场把脉问诊,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落成见效。

全方位塑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形象

长城脚下办冬奥。在张家口及冬奥崇礼赛区精心谋划实施太子城遗址保护利用及崇礼长城景观展示、大境门长城保护及文化主题展示等系列重大项目,太子城遗址陈列馆等如期开馆,崇礼长城景观亮化工程如期竣工,古老长城与奥运五环相拥,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获得20多万点赞。开展丰富多彩的迎奥运文化系列活动,举办“冰雪·双城·盛会”主题展览、舞台艺术作品展演、“美丽崇礼·激情冬奥”美术作品展等活动,依托长城沿线非遗,创作虎头年画形象蔚县剪纸作为引导员服饰,大境门、堡子里、古杨树场馆群、打树花等长城景观作为开幕式演出的重要影像素材,向全球宣传推广长城文化景观。开展“从大境门到雪如意”全媒体系列宣传,在“可阅读长城”“乐游冀”平台推出“云游长城迎冬奥”“贴春联 点亮长城”等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春节期间,微博话题总阅读量近200万次,抖音短视频播放量超1800万次。

打造“三个一批”文艺精品。深入挖掘长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价值,讲好新时代长城故事,创作了以“爱中华 颂长城”系列长城之歌、“行走长城”美术作品等为代表的一批文艺作品;推出了以《塞上风云记》《大河之北——长城》《一块砖都不能少》《筑城记》等为代表的一批影视作品;出版了以“中华血脉——长城文学艺术系列丛书”等为代表的10余部精品图书。

培树三大特色节展品牌。打造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深入推动长城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互鉴。培树了以“长城脚下话非遗”为代表的标志性品牌活动,为沿线15省区市非遗保护成果展览展示交流搭建平台;举办以“长城之约”“全国新媒体自驾游长城”为代表的中国长城旅游市场推广联盟宣传推广系列活动,“万里长城 雄冠河北”宣传推广活动获评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

推出四大经典主题线路。立足长城河北段丰富的文物文化生态资源,以游客需求为导向,策划推出金色长城、红色长城、绿色长城、多彩长城四大主题12条精品线路,以深度文化体验线路生动传承弘扬长城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叫响长城河北段品牌形象。

实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果惠民利民

公共服务惠及民生。结合长城河北段沿线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风景道示范工程,谋划新建及改造提升了长城风景道375公里,通过风景道串联长城人家、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示范区等重要节点,推动公园建设与长城沿线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城乡建设等融合发展,用风景道敲开百姓致富门。着力实施金山岭、大境门等区段生态涵养和景观风貌保护修复,让长城周边环境风貌靓起来。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建设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暂定名)、大境门长城文化博物馆、万全卫所博物馆等系列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展示空间,探索建设“长城故事”体验馆,成为惠及人民群众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创新发展集聚区(带),充分发挥文物和文化资源的综合效应,结合各地传统文化生态,因地制宜建设长城关堡、长城戍边、特色资源3类传统利用区,改造提升了以花楼沟村、北营子村、白羊峪村等为代表的一批长城沿线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村镇。到2021年底,长城河北段沿线累计创建乡村旅游重点村114个,当年接待游客0.7亿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97.3亿元,带动42.7万人参与就业增收。活化利用长城沿线非遗资源,加大长城沿线以手工技艺为特色的非遗产品开发,延伸特色产品产业链条,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托沿线富集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体验、创意设计、休闲度假等特色业态,打造了一批中华文明标识性长城参观游览区。

高质量建设 做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样板的先行者

秦皇岛长城资源禀赋天成,市内明长城全长223.1公里,集入海长城、山地长城、平原长城与河道长城等体例于一体,长城沿线拥有26处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28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在全国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到在全省率先立法颁布实施《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条例》;从持续有序实施一批长城保护工程,到创新性开展长城日常维护保养;从响应“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号召,到开展“走近秦皇岛长城”活动;从打造百公里长城旅游路,到“上山、下海、入村、升空”旅游线路的初步形成;从明长城精华地段合理保护利用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全面保护建设,长城已成为秦皇岛这座城市的“金色名片”。为此,国家、省明确赋予秦皇岛在全国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先行与示范地位,秦皇岛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坚决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高点定位、全力推进。

抓住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契机,担起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重任。一是认识精准到位。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作为高效集聚国内国际资源要素的新优势,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新引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来推动,主动承担起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重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沿途县区负责人为成员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会,理清工作思路,推进工作落实。三是建立推进机制。制发2022年工作要点,建立工作台账,提出了75项具体工作内容,推动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

因地制宜,坚持以“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做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规划设计。一是调研先行。组织调查队和15个踏查组,开展长城资源普查,掌握了境内长城及沿线文旅资源家底。二是规划引领。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建设保护实施规划》。按照4个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2个核心展示园、3条集中展示带和11处特色展示点。聚焦五大工程,规划了33个重点项目。三是策划跟进。积极与北京知行堂公司、上海旗智创意设计中心、浩华酒店管理公司、四川健鹰策划有限公司对接借智,编制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建设工作策划方案》,以消费产品场景化的现代市场经济规律为遵循,高位创新指导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走在前列。一是精心谋划项目。组织县区、部门谋划项目56个,列入国家重点项目4个,省重点项目15个(含4个国家重点项目),列入省十四五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库项目26个。二是落实项目资金。通过重点项目定期调度、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券和一般债券培训、招商推介活动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中央预算内重点项目资金2.6亿元,国家、省文保专项资金1.1亿元,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310万元,吸引社会资金22.7亿元,企业保护修缮长城捐资235万元。三是推动实施项目。4个国家级项目中,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项目正抓紧施工,计划7月完成主体工程,12月投入运营。海港区板厂峪长城遗址公园项目已完成长城本体修缮加固工程和部分基础设施,子项板厂峪风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进入项目备案阶段。山海关长城风景道项目长寿山旅游路和浅山区长城旅游路建成投用,10公里长城风景道示范样板征拆工作有序推进。山海关古城遗址保护项目完成古城4条大街等提升改造。山海关八国联军营盘旧址保护利用、山海关角山长城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山海关核心展示园综合提升、海港区车厂长城休闲小镇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投资2.9亿元。18个市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板厂峪长城二期维修、长城影像等10个项目。

践行“两山”理念 塑造文旅融合示范区

金山岭长城位于承德市滦平县境内,全长10.5公里,集聚了各个朝代长城建筑的精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2020年金山岭长城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球百佳可持续发展目的地、中国最佳长城徒步路线、中国最吸引摄影游客的旅游胜地、中国最受游客关注旅游目的地”。

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先行建设的核心段落,金山岭长城承担着探索发展模式和示范的重任。滦平县本着“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生态说话”的理念,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四大功能区”和“五大工程”建设,塑造文旅融合的示范区、传承保护的教科书、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文化金名片,全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滦平力量。

2021年6月,金山岭长城第三次大规模保护修缮工程全面启动,此次修缮包含金山岭长城西段的5座敌楼、1处关口、475米边墙,总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保护修缮严格遵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坚持“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采用成熟、合理、可逆的技术措施,严格控制各类干预措施的实施范围和工程量,妥善保护长城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

滦平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长城文化、皇家御路文化、山戎民宿文化等地域性特色,打造长城文化、普通话文化、农耕文化等主题特色小镇,建设长城国家文化步道、长城风景廊道,将金山岭区域打造为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国际综合旅游度假区。培育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与老百姓共享共建共治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金山岭段。

和平开放向未来共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

张家口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按照国家《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和河北省《长城、大运河(河北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推进方案(2019—2023年)》要求,围绕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五大工程,深入挖掘长城遗产的文化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内涵,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张家口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的张家口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张家口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3年)》,为张家口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为做好张家口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崇礼段建设,编制完成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建设保护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崇礼段建设保护规划》。为推动全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实现长城资源整合和区域协同发展,今年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启动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张家口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认真履行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组织桥西区、崇礼区谋划大境门段、崇礼段建设项目26个,总投资约53亿元。其中,保护传承工程项目5个、环境配套工程项目3个、文旅融合工程项目14个、研究发掘工程项目3个、数字再现工程项目1个。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境门段、崇礼段项目所在地政府履行主体责任,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截至目前,来远堡环境整治、来远堡堡墙保护修缮、桥西区清河影视基地扩建一期工程、西沟“长城人家”旅居带基础设施建设、崇礼区太子城遗址保护工程等15个项目完工,完成率达到57.69%。争取国家、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845亿元,实施了太子城遗址保护利用及展览布展、桦林东段明长城现状整修等文物保护工程,争取2021年第二批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920万元,支持大境门(来远堡)环境整治及大境门长城文化博物馆项目、长城风景道赤城示范段项目、崇礼长城本体保护和景观展示亮化工程项目、万全长城卫所博物馆项目。市级财政配套债券资金1.01亿元,实施来远堡内环境整治项目、大境门长城博物馆布展、新寺遗址保护棚项目。谋划了大境门形象展示及视觉形象标识系统建设项目,经过努力争取,为桥西区落实了建设资金120万元。

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围绕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认真谋划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国家级冰雪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温泉葡萄(酒)康养休闲区建设工程、古堡民俗文化体验区建设工程、坝上草原生态旅游区建设工程、高端体育赛会聚集区培育工程、文化旅游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工程、文化旅游产品宣传推广工程八大工程56个项目,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张家口段)打造成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亮点。

传承红色经典 弘扬长城文化

唐山市迁西县境内现有明长城106.44公里,共有大小关口19个、敌台240座、烽火台57座、马面41个、城堡14座、谎城3座,喜峰口、青山关段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迁西县坚持高点站位,高位推动,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出台《迁西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工作任务、分包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完成时限。

依托县域长城资源,高站位明确总体目标,高起点谋划建设思路,高标准编制专项规划,为高质量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依据;明确一个总体目标,将迁西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独特的核心精华段、迁西转型发展新引擎;谋定一个空间布局,总体空间布局为一带两线四段五组团;编制一套建设规划,高水准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迁西段)项目总规》《长城风景廊道PPP项目建设规划》《喜峰口长城遗址公园项目专项规划》《青山关5A级景区建设规划》,整体建设发展框架日益清晰。

迁安市自启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推进,努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样板”。

2021年1月,迁安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中心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县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机构,并以中心为总协调推进部门,组建迁安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4个镇级分中心,形成了“领导小组-管理中心-镇级分中心”高效联动的组织体系。建立迁安市古长城文化研究中心,组织本地学者,整合文物、文化等各方面力量,深入研究长城文化,推动周边文化探索、长城文化精神展示。探索“24+108+N”保护模式,在原有24名长城保护员的基础上,和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成立“长城红”退伍老兵志愿服务队,108名老战士化身成为新卫士,与社会志愿者一同积极开展保护、宣传长城志愿服务。

遵化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加大与香港三苜集团的对接,开发北下营长城人家精品民宿、长城抗战陈列馆、古银杏文化展览馆、戚继光戍边历史文化展览馆以及康养度假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扼守京师门户的保定长城

保定市境内长城遗存丰富,辖区内现存早期长城和明代长城。其中,早期长城墙体长度合计97.266千米,现存烽火台3座、关堡13座、遗址3处。明长城墙体长度合计152.959千米,现存单体建筑537座,关堡19座,遗存71处。

保定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提出,站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传承历史文化的高度、发展文旅产业的高度、建设美丽乡村的高度、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高标准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保定段)建设。突出统筹谋划,严格落实国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要求,注重与国土空间、全域旅游、道路交通、美丽乡村、生态环保等规划有机衔接,做到有序协调、功能互补。坚持保护优先,进一步探明长城文物本体及沿线景观整体风貌,加大周边村落、森林、山体、环境等保护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项目推进领导机构,高位推动、高点起步,确保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尽快见效。

保定长城屹立在太行山脊,扼守着京师门户,其沿线的紫荆关、倒马关等都曾在历史上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涞源段长城,更是浸染了抗日战争的硝烟炮火,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保定长城沿线及临近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目前聚集了2处(点)世界地质公园、1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5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长城石家庄段的千年风骨

2020年,石家庄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推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石家庄段)建设保护规划》,《规划》凝聚着石家庄人对长城浓浓的情意,古老的长城将与这座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美丽城市同生同长,永远年轻。

10.15千米的墙体,4座关堡,49座单体建筑,在石家庄境内构成了一座严密的防御体系,这些建筑分布于井陉县、平山县、赞皇县、鹿泉区、灵寿县5个县区。

2000多年的岁月中,长城在深山中不断蔓延,散布在石家庄各地的长城遗存,风貌各异,无不彰显出祖辈的智慧与创造。

井陉杨庄村,古称九江口,明代崇祯年间,依托山梁与河流的天然屏障修筑了20多公里的长城防御工事。

邢台鹤度岭明长城雄风再现

在河北省与山西省交界处有一道明代内长城。邢台内丘鹤度岭为此段内长城的一部分,是真保镇龙泉关路扼守由山西昔阳县通往冀南平原的重要关隘,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秋,完成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5月,系内丘知县杜世爵为防“虏贼”侵扰而建。1982年7月23日,鹤度岭明长城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鹤度岭明长城由鹤度岭关、主墙体、关门、卫所等组成。鹤度岭明长城文化资源包括《内丘县蒿都岭城记》《摩崖题记》《诗词歌赋》《传说故事》等。

为深入贯彻《长城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76号)等有关法规,内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根据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与内丘县侯家庄乡政府及小岭底村委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长城安全。

2017年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鹤度岭关进行了第一期抢救性加固维修。2020年,内丘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再次对鹤度岭关城进行了二期抢险加固,通过了省级技术验收,鹤度岭关城又恢复了往日的雄风。

2022年,是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深化建设的关键之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将以高质量推动河北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在全国率先建成为目标,在四类主体功能区及五大工程建设各个领域打造一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全国示范样板。

河北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推进工作:抓好顶层设计,推动条例规划落地实施;坚持保护优先,打造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样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立起一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标杆工程;完善提升配套设施,提升长城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文旅融合,打造一批高品质长城文旅产品;讲好长城故事,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发掘成果;加强宣传推介,打造一批长城河北段形象品牌。

标签: 石家庄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