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动画进军国内市场:宫崎骏支持恋爱就得从幼儿园开始?
作为一名二次元喜好者,我知道小伙伴们在最近几年都一直保持着亢奋的情绪。
这不仅体现在诸如《姜子牙》《哪吒》《罗小黑》等国产动画能够屡屡收获鼎沸的票房,这更是诠释于那位被称为日本国宝动画人的宫崎骏的作品能够被接二连三的引进国内。
2018年12月14日,时隔整整30年后《龙猫》终于在国内上映了;
2019年6月21日,《千与千寻》在上映近20年之后终于来到了我们这里,并一举斩获4亿+票房;
2020年12月31日,又一部名为《悬崖上的金鱼姬》的宫崎骏动画被官宣引进国内了,而在最近几天我们也没少听闻它的消息,甚至还屡屡登上微博的热搜前列---
为什么宫崎骏动画能够如此引人瞩目,哪怕时隔数十年之久也依旧拥有不输好莱坞大片的票房号召力?
这其中的秘密肯定跟宫崎骏那能让人醉迷的手绘画风以及无处不在的人文关怀脱离不了关系。
但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国内动漫迷,每次看吉卜力动画我都会忍不住去惊讶剧情“尺度之大”,我时常疑惑为何在国内越发猛烈的“禁止早恋”的浪潮下,居然没有阻拦住吉卜力动画向国内市场进军的步伐,哪怕在社交平台也几乎没看到有人就此事热议过---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难道如今的家长真的改邪归正了吗?
01.“早恋”已是宫崎骏动画里的泛滥元素事实上宫崎骏动画之所以能够沁人心脾,除了前文说到的两点因素外,也离不开他对“萌画风”的追求。
从吉卜力的第一部长篇《风之谷》开始,到后来的《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以及《悬崖上的金鱼姬》等等均没有离开过用小孩子充当主角---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评判,萌和可爱的事物是最能俘获全年龄段喜爱的特征,这同时也是以迪士尼为首的欧美动画大厂百用不烂的套路。
但不可否认,越是萌化越是对主角的小孩化予以依赖,那就越不能回避掉所谓的“早恋”嫌疑。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吉卜力作品的早恋设定已经达到泛滥的程度了。
如果你们认为《风之谷》和《天空之城》里的男女主角已经算是社会性大人(只是长相可爱),那你们一定不能否认《龙猫》和《魔女宅急便》中男女主人公在尚未成年时候便春心外露的剧情---
而对于《千与千寻》这部霸占了日本影史票房冠军近20年之久的作品来说,千寻和白龙的情感也足够暧昧,而他们之间的羁绊也足够穿透时光和阴霾,其滋味其实和上一年大热的网剧《想见你》已没有多大差别了---
至于那一位曾被视作宫崎骏第一继承人的近藤喜文的《侧耳倾听》,就更是明晃晃的让女主月岛雯和男主天泽圣司在高中阶段便缔结了“婚姻约定”。
他们毫不避讳双方的学生身份,当然包括男主爷爷在内的一众长辈也都为这对情侣送上了由衷的祝福,希望他们能够一同慢慢变老---
而对于即将在2020年最后一天于国内上映的《悬崖上的金鱼姬》来说, 这部宫崎骏动画就更是将“早恋”拖曳至幼儿园的阶段。
剧中的男主宗介仅有5岁,而女主波妞同样是一位心智远未成熟的幼龄女孩,他们在故事中遍历了一幕幕温馨的场面,也互诉了对对方的想念。
当然,也一同手挽手面对困境,最终将宗介的家人给拯救了回来---
从艺术创作的维度来评判,给动画设置互有情愫的男女主角已是必须的套路,因为这能让剧情具备更宽阔的发展空间,也能更容易收获观众的情感共鸣。
但从创作理念的维度来评判,给一对异性主角赋予超越普通友谊的情感,又难以回避对“早恋”这一禁忌话题的纵容和呼吁。
尤其当宫崎骏动画已经将魔掌伸入到小孩子的身上后,那如今国内的家长们可真能够按下躁动的情绪,并若无其事的带着自家小孩前往电影院支持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纵使国内家长对早恋拥有强烈的排斥情绪,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吉卜力动画面前他们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一种“解放”,事实上家长们的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也正是国内年轻人备受煎熬的原因所在。
02.艰难的国内小孩以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国内家长正如前文所说,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可能脱离男女之间的深厚羁绊而存在着,否则再多的资本和人力投入所能够呈现出来的也只是“无米之炊”,予以观众呈现的也只是味同嚼蜡的存在。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认为国内家长是出于自私出于保证自己的精神娱乐,于是就做出了放纵早恋题材的行动。
事情不是这样的,归根结底:早恋与否不是最终目的,孩子的学业成长方才是最令家长忧心忡忡的事情!
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是相当庞大的,而如今正处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阶段,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也非常活跃,能让所有努力的人都看到向上攀爬的机会。
在这样一个人人有盼头的社会底下,竞争是不可能不残酷的,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方式(高考)也注定会让每一位参与者及其背后的家庭谨小慎微,任何可能对学业带来影响的事情都会被扼杀殆尽。
因此想要在现实中实行“早恋”,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当然,禁止的行为也体现出家长对小孩的不信任,算是一种“强行父爱”的表现)---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所谓早恋其实也是一种自然选择赋予每一位人类个体可宝贵的偏好,这是一种源自基因深处的指引。
说白了,扼杀是扼杀不住的,对异性的偏好一直都在那里存在着,而短暂的压抑只会让它酝酿得更猛烈些许。
而如今为了让影视作品能够更具戏剧化展现,能让剧情变得更有跌宕更具情感的共鸣,人们又不得不默许早恋情节的出现,哪怕是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小孩也都沉浸在早恋的幸福当中---
我们都知道“消费主义”的骇人影响力,它形容现代消费者会碍于影视剧和广告的潜移默化影响,于是对包括新潮的3C设备以及各种衣装打扮予以狂热的追求。
人们的购物并非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他们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已经成为了欲望的奴隶。
因此不难想象一边遭受来自家长的压抑,另一边则被影视作品呼吁吸引的国内小孩究竟是何等煎熬的存在啊。
当然,要想解救国内小孩,我们要做的可不是将影视作品一棍子打死。
我们得学学日本的父母们,当被整个业界都视作为暴君存在的宫崎骏(哪怕对自己的小孩都不留情面,一直用最严厉的态度教导着),也都在不遗余力的通过动画来传递“早恋无害”的观念之后。
国内的家长们是否也应该多给年轻人一点儿信心,多留一些空间让他们在人生最烂漫的阶段感受一下爱的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