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番剧 >

“玉兔二号”自主唤醒,将开启全新任务!

结束了寒冷且漫长的月夜休眠,受到光照后自主唤醒,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6月15日正式进入第十九月昼工作期,即将执行一个全新任务:启程去探测一个在月球表面刚刚发现的小坑。

截至6月17日,嫦娥四号已在月球背面度过了531个地球日。在本月昼期间,两器搭载的科学载荷将按计划开机,继续月背探测之旅。

“嫦娥”“玉兔”最近在干啥?

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已知太阳系最大、最深和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并可能暴露月幔物质,为探测月球深部物质提供了天然窗口。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此区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目前,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在月背高效工作18个月昼,“玉兔二号”月球车累积行走447.68米,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

此前,在第十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为天问一号让路,配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深空测控站的适应性改造,“玉兔二号”搭载的科学载荷并未开机,原地待命。

在通信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嫦娥四号着陆器上仅有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开机进行了常规探测。

此次开机,“玉兔二号”又有了新任务。根据第17月昼全景相机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数据情况,科研人员在“玉兔二号”月球车当前位置西南方向约3米处,发现一个直径约为1.3米、深度不超过20厘米的小坑。小坑中央及东南方向存在反射率较高的物质,同周围月壤的亮度有明显区别。

在第十九月昼期间,嫦娥四号将重点利用红外成像谱仪对该小坑进行探测。

天地配合,为火星探测“铺路”

“嫦娥”“玉兔”天上在辛勤劳作,地面工作人员的配合支持也时刻不停工。

为给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提供通信支撑,国内佳木斯、喀什两个深空测控站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改造,已于6月13日正式竣工,将为计划7月开展的火星探测和嫦娥四号工程后续科学探测工作提供更稳定、更强大的支持。

此前,由于通信受到影响,“玉兔二号”搭载的科学载荷上一个月昼并未开机,原地修整。目前,这两个测控站的通信已经恢复正常,能够继续支撑“玉兔二号”的月球背面之旅了。

“玉兔二号”虽然在本月昼没有移动,但地面科学团队继续对已获取的科学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分析,不断取得新的科学成果和科学发现。

中国科学院相关科研人员利用玉兔二号就位测量光谱数据,开展了嫦娥四号着陆区月壤矿物成分分析和太空风化效应研究,探讨了月壤来源和月壤成熟度。

其中,红外成像光谱仪获取的月壤高光谱图像及红外光谱数据,支撑科学团队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精细光谱,为月壤的矿物组成和太空风化等研究提供科学探测数据,推动人类对着陆区月壤演化的研究和认识。

“嫦娥”团队再获国际大奖

月球那边好消息不断,地球这边也有新动态。近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最高奖。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国际组织成立70年来首次把这一奖项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

据了解,国际宇航联合会成立于1951年,总部设在法国巴黎。“世界航天奖”是国际宇航联合会设置的航天最高奖,旨在表彰在航天科学、航天技术、航天医学、航天工程管理等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员。其主要条件是取得的成就对世界航天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此次,经由中国宇航学会推荐,经过国际宇航联合会两轮投票表决,嫦娥四号任务团队3位优秀代表,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

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于登云,嫦娥四号任务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

其实,这已经不是嫦娥四号第一次获得国际大奖了。此前,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英国皇家航空学会成立153年来首次颁发给中国项目的2019年度唯一团队金奖;并被美国航天基金会授予2020年度航天唯一金奖;国际月球村协会授予自成立以来的首个优秀探月任务奖。

此次,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得国际宇航联合会“世界航天奖”这一最高奖项,再次说明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取得的成就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得到了国际权威航天机构的充分肯定,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

在月面工作最长,“劳模”产出丰硕

目前,嫦娥四号已经高效工作十八个月昼,月面生存超过500天,成为世界上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类探测器。

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第一次利用运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连续可靠中继通信;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和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填补了世界月球科学探测领域多项空白。

“玉兔二号”月球车累计行驶里程447.68米,目前距着陆器约292米,期间实施了岩石探测、车辙探测、撞击坑探测等科学探测试验。

利用测月雷达就位探测数据,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阐述了其物质组分与演化机制。

利用红外成像光谱仪的就位光谱探测数据,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验证了月幔富含橄榄石,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

利用中性原子探测仪对月表环境能量中性原子的探测数据,得到了能量中性粒子在月球表面通量能谱,证实了能量中性粒子的能量与入射太阳风的速度有很强的相关性。

目前,已在月背勤恳工作500多天的“嫦娥”“玉兔”还在继续他们的探月之旅。相信嫦娥四号探测器能够不负众望,获取更多的第一手科学数据,继续为人类月球探测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标签: 玉兔二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