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今日要闻!今天的你,过得是“液体人生”还是“稳固岁月”,那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吗?

" 教练式 " 职业规划首创者


(资料图片)

专注职场——定位、规划、晋升、转行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文 / 文馨

我记得有一期《新周刊》所描述的 " 飘一代 ",泛指当时 80 后的年轻人," 自由快乐是他们最高的哲学 ",而今 80 后已步入中年,有个响亮的名字 " 新中产 ",是商家和媒体热衷的人群。

在吴晓波频道《2021 新中产白皮书》指出,80 后为主体的新中产描述为 " 液态人生 ",那什么算 " 液态人生 "?

首先,在婚姻方面,很大一部分受访者认为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 ; 其次,在职业选择上,有 19% 的受访者已经拥有副业,有 41% 计划在日后自主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 ; 再次,在社交关系上,有 36%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受到人际关系的疏离。

无论在婚姻、职业选择还是人际关系上,新中产都脱离了稳定的状态,而处在一种经常性的变动中,像水流般的液态人生。

图片源自网络

前天,朋友来找我,聊天期间,她谈起这几年,在体制内的心酸,她大倒苦水,愤愤不平地说:" 我觉得我过得是一种飘逸的人生,不确定的人生。疫情之下,今年感觉特别难。而且这几年,自己情商一直上不去,跟一把手关系一直不瘟不火,倒是跟二把手火热一片,可管什么用呢?关键时刻的一次提拔,真是傻眼了。白白错了一次绝好机会。以后就是飘逸的人生喽!"

她非常无奈,仿佛有一堵坚硬的墙,无法攀越,自己努力了那么久,哪怕钻个小小的洞,自己屈膝卑微地爬过去都行,可事实上,根本没有洞啊!

我记起,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人生不但要有深度,还要有宽度或广度。

后来又有人说,人生还要有密度、有精度、有颗粒度等,实际上都是在这一话题上的发挥。

所谓宽度和广度,就是人生要有更多的体验。比如多经历一些职场、多经历一些情场、多经历一些城市和地方,就是人生经历的宽度和广度。

后来,还流行相反的说法,称宇宙的尽头就是体制内,有人愿意把自己的一生投入一眼就能看到头的职业生涯中。

图片源自网络

因为 " 漂移人生 " 太不确定了,不确定所以要寻求安定,因为无依靠所以投入体制怀抱。

后来,我又听一位领导说:" 你呀,不要听父母的也不要听丈母娘的,他们只代表过去。假如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都进体制内,那是民族创造力的灾难!那么高的学历,只做个街道上每天按部就班的小公务,你真的甘心吗?"

前几天,在网上我写了,有网友就这样反驳我说:" 现在,进体制了才有丈母娘啊!这才是赤裸裸的现实!"

暑假时回家,我遇到了亲戚家的孩子,如今也不算孩子了,他在体制内工作了快 10 年了,一起吃饭时,他无比感慨地说:" 我真的是天真地认为基层经验很重要,有利于提拔,你看,这些年,我总是申请调到最艰苦的环境中下,以至于我现在明明 30 岁出头,看起来却像 40 岁…… "

他挠了挠头,真是一个特别实在的人。

事实上,提拔快的都是市直省直机关空降到乡镇街道镀金的,很多人背景不一般,下基层搞几年回去当领导。

我还是安慰他,从来没有十全十美,就当是问心无愧,给自己多增加一份阅历了。其实,坦白地说,你会发现:一下子考进基层的,一辈子累死累活副科顶天,而且如今基层确实还是很辛苦的,早不是那些年,你看到的电视镜头里,坐着悠哉乐哉的看报纸、喝茶的年代了,即便就算是一个副镇长,也就是大头兵一个。

我这个亲戚说起他同学的成长经历,那是十分羡慕,说人家是市直省直,感觉那才是体制内最爽的地方,属于上传下达的夹心层,钱多事少权力大人脉广,市直混也能混上正科,省直混也能混上副处,只不过没背景用的时间比较长,但只要不违法乱纪终究能解决……

基层基本就是干最多的活,拿最少钱,体制内最没社会地位,提拔空间最小。他相信,他说的都是实话。可即便这样的工作,也是大家所抢破头的。

所以不管提拔不提拔,实实在在去干就好了,毕竟你不干了,后面一大堆人排着队伍等着呢。

这些年在职场,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我深深明白 2 件事:

第一,世上没有一份工作是为谁 100% 量身定做的;

第二,职场存在的目的不是让你来寻开心的。

图片源自网络

我同学聊天她的辞职经历,特别让我有画面感。

那是一个下午,她向教育局递交了辞职信,阳光照进了半天屋子,书桌上,副局长的眉头拧成了一股绳,仿佛用了很大的力,却又不得不压制着,他用笔画了几个圈,复杂的情绪凝结在空气,让人突然深冬的况味。

同学说,其实那一刻,她紧张死了,她的心里也五味杂陈。从办公室出来后,她看到旁边的一个办公室门前排着长龙,是刚考进编制的年轻老师们在递交入职手续。

他们表情轻松,眼神有光。好不容易考进了编制,他们好像高考中榜一样。她看着他们,他们像当年的她,又不像当年的她。

其实路,都在脚下。

不舍与不甘,好像两头野牛在内心搏斗。

你可以说,体制内,是一部分人的福音。在体制内,意味着也许现在 " 赚得 " 不多,但是不用担心以后会断粮。

你可以说,我就想乐在体制内的生活,没有大风光,也有大自在。

加之这几年疫情 " 黑天鹅 " 下,许多大型公司倒闭破产,不少人因此失业,而体制内单位的人员却基本不受影响。

多少人感慨道:体制外环境的不稳定性,让我们都愈发觉得如果手中有一份有安全感的工作,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但也有人这样说,就感觉自己好像进错了笼子,总觉着哪里不对。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这种感觉,就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公司的资深产品经理,天天被风投围堵,约着喝咖啡:" 你出来创业吧,难道想一辈子就这样打工吗?只要你肯出来,我们就投钱给你,不管你做什么。"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妄想与世无争、彻底躺平。如果你想做一只鸵鸟,终究有一天你会被很多只手从不同方向撕扯拽出沙滩。

所以,我还是觉得,成长才是成长是关键。

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最不能放弃的,是不断地自我成长。

人生最宝贵的,还真不是豪车洋房,而是丰富的人生体验。而丰富体验的内核,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以一种舒服自然的状态,甚至是一种自己愿意的辛苦,过好每一天。

图片源自网络

在最后,关于很多人提到的转型问题,统一回复一下:

第一种情况是,行业 / 职业发展前景好,你的个人适配度也高,那继续保持努力就好;

第二种情况是,两方面都低,行业不好,工作也不适合你,可以考虑转型;

第三种情况是,行业 / 职位发展的前景不太光明,但是你个人的适配度非常高,那有两种性价比高的选择:

一种选择是你可以继续发展,争取成为该行业的顶尖人才,因为大部分的职业,即便不再朝阳,但仍然需要有人做,如果你能够做到顶尖,那么也不会被淘汰;

另一种选择是,你可以找相关的朝阳行业 / 职业等等。

图片源自网络

关于该行业 / 职位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但是你自己个人目前的适配度不高。这时我们需要做以下分析下:二者不匹配的是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所在行业 / 职位是否关键?同时,是否可以改变呢?

当然,有一些客观原因,有的要素就是我们很难以改变的,比如工作跟你的价值观和个性不符,那么可以考虑转岗。

但是,有的要素是我们可以调整、改变的,通过后来的软实力学习、技能学习等等,比如你的沟通能力有些欠缺,那么下力气去提升某个板块,这个时候不必要转型。

多多努力吧!

延伸阅读:

1、

2、

3、

4、

标签: 可以考虑 职业选择 人际关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