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丨你的思考能力,决定了人生高度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现在很多年轻人有意无意地逃避思考,得过且过,白白虚度光阴。我们说人生最终的价值不只在于生存,而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只有认真思考才能对人生多一些掌控,走得更远。
【资料图】
作者:韩焱
编辑:可安 / 美编:高婉珍
来源:本文摘编湛庐文化出品书籍《把思考作为习惯》
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意思是:如果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人,也不缺思想,但很多人还徘徊在日复一日的循环 " 内卷 " 之中。
互联网时代,让我们学会了 " 信手拈来 ",不懂就百度;
" 拿来主义 " 让更多人不懂就直接问,身边的同事、朋友总能知无不言;
学习一门课程,不再探究底层逻辑,开口直问 " 我要的方法呢?";
阅读一本书只追求速度和完结,学到什么不再是思索范围……
" 快餐式 " 的学习,让人们变得越来越 " 躺平 ",恨不得 " 事事有回应 ",不需要自己思考。
然而,这种状态让大脑变成了一片荒野。思维的荒野上不会长出任何有用的 " 作物 "。
思考,成了人们稀缺的资源。
有这样一句话:" 不要空着脑袋思考。" 如今,能运用多种思维工具来审视和解释世界的能力,已经成了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1
人们为什么不爱思考?
1. 元无知带来的懒惰心态
随着人们经历的增长,很多人以为自己已经 " 知道了 ",于是不再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开始凭经验和直觉做事,即使面对的是新鲜事物,也会用自己熟悉的模式去 " 套 ",然后宣称 " 这个东西我知道 "。
当一个人的认知心态变成了这样,就像给一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加了一个盖子,杯子永远不可能被装满。这种状态,我们可以统称为 " 无知 "。
陷入无知状态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几成功力,不知道自己还有什么欠缺,不知道该如何进步,这样就很难和别人协作。
互联网时代,信息高速流转,共享云端知识库,让我们借助手机搜索,就可以随时获取想要的信息,但搜索的知识是肤浅的,它会让我们更难意识到自己有哪些盲区。
越是技能水平低的人,越难准确判断自己的真实水平。
不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不知道自己的元无知,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方面使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更少地记忆,更快地遗忘;另一方面,又会使人们产生搜索依赖,懒惰思考。
2. 防御式思维导致的维持现状
什么是防御式思维?
防御式思维是一种消极的没有安全感的循环,是阻挡我们走向自我发展的最大思维障碍。
因为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不愿意去探索世界,不愿意去面对一些必要的难题。
防御式思维会让人抗拒新知识,抗拒他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进而把整个世界看作难以应付的困难,眼里充满了焦虑、竞争和威胁。
比如,当一个人犯了错误后,因为防御式思维作怪,他会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会让人掩盖自己犯下的错误。
他不能把自己的错误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不会思考错误为何而来,何以纠正,最终酿成大错,也被剥夺了处理问题的能力。
防御式思维也容易让人限入 " 怕输 " 而无法自拔。
" 怕输 " 是人人都有的天性,但也容易让人陷入损失厌恶的困局,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维持现状的欲望,导致我们浪费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影响主动思考。
3. 主观视角偏多造成伪思考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从自己出发,用习惯的甚至固化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世界,这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住,甚至还会钻牛角尖,得出错误的结论。
实际上,这种视角固化的情况很常见,就像人们常说的:" 手里拿个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但是,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会带着自己的主观视角,即便对方不是故意用语言框架来误导你,也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影响你的认知。
比如,你的同事和你抱怨上司总是因为工作中的一些事情指责、怪罪他。很多人的反应是这个上司做得不对,从消极的角度解读上司,陷入了主观思考模式。
又比如,我们看到一位运动员既英俊又健壮,我们会倾向于认为他的运动能力一定很强,反之,我们就很可能会低估他的运动能力。
如果我们看到一位女士既漂亮又健谈,我们可能会高估她的智商,而如果这位女士相貌平平,我们可能就会低估她的智商。
这种 " 光环效应 " 造成了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让人们在人际知觉中形成了主观印象,忽略了因果关系的思考,忽略了客观思考的行动。
2
把思考作为习惯的好处
作为职场人,面对生活和工作,若能把思考作为习惯,就能在某些专业技能上获得深厚的积累,发挥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是培养对于整个形势的综合理解能力,解决那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
1. 避免无知而不自知,提升学习成效
在这个知识无限增长、知识获取快速便捷的时代," 聪明的创造者 ",不是看你知道什么,而是你能利用你知道的东西做什么。
把思考作为习惯,灵活学习,既可以避免陷入 " 无知而不自知 " 的状态,提升学习成效,成为一个资深的知识获取者,又可以避免过分自大和过分自卑。
既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也了解自己不知道什么,让人更加谦卑地面对这个世界,时刻保持开放的学习态度,拥抱未知世界带来的惊喜。
2. 找到超级工作的意义感
每个人在职场上都在追求多个不同的目标,比如赚钱养家、结交朋友、满足好奇心等。
越早学会思考,越早在职业生涯中追求自我实现,就能越早认清自己的长远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意义感、目标感、使命感,能让你在工作中如虎添翼,更好地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假如你是一位客服人员,每天都有数不清的客户留言需要处理,这让你感到非常烦躁。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思考重新给自己的工作定位,你可以把自己当作 " 解忧大师 ",工作内容是帮助每位客户消除他们的烦恼和焦虑,同时帮助公司解决客户对产品的意见、抱怨和指责等问题。
你的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让用户心情舒畅,还能提高用户满意度,甚至能对产品的改进提出关键性意见。
在职场上通过思考,为身边的伙伴赋能,为大家树立目标感,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攀登职业发展的阶梯。
尼采说过:"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如果你能让工作变得有意义,就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你就会拥有一台不断驱动自己前进的 " 永动机 "。
3. 从容应对复杂系统问题
在学习和工作中,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能了解更多具体的知识和别人的经验,还能获得更多的思维工具。
接触的问题类型越多,大脑积累的思维方式就越多,思维工具箱里的工具种类就越齐全,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不仅会不断切换思维方式,还能更灵活地应对问题。
当你拥有多种思维方式,你就可以在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环境中,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
比如,当你遇到一个从没见过的新问题,你的大脑就会尝试调动不同的资源,形成新的思路。一旦某种新尝试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大脑就会记住需要用哪些资源来解决这种问题。
在复杂多变的现实中,谁掌握的思维方式更多,谁就更有可能找到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把思考作为习惯的好处
思考在我们的人生中如此重要,那么,怎么样才能养成思考的习惯呢?
1. 打破元无知,构建成长框架
无知可怕,元无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可怕。只有直面元无知,承认无知,才是我们进步的开始。
第一,打破盲目自信,了解自己的知识盲区,接受新的认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比如,以前很多人认为微商是一种传销,并不认可。现在看到朋友圈有销售的文案,就会凭着自己的经验,认定这是变相微商。
但在你抗拒的微商里,微商抓取客户的心理、培训机制、选品用人的体系等,比很多销售都厉害,这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盲区,也是需要学习与思考的信息。
第二,建立 " 乔哈里视窗 " 框架,了解自己和对方需要共享的信息,拉齐彼此认知,找到共同认知。
首先,按照 " 自己知道 - 自己不知道、对方知道 - 对方不知道 " 两个维度,画出一个四象限图:双方都知道,那就是开放区;自己知道、对方不知道,那就是隐秘区;自己不知道、对方知道,那就是盲目区;而双方都不知道,那就是未知区。
接着,主动提供相关信息,如背景信息、事情前因后果等,询问对方,努力扩大开放区,缩小隐秘区、盲目区和未知区。
任何学习,只有真正去做,才能得到关于自身能力的及时、持续的反馈,才能真正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让自己成为一个警觉的乐观主义者,保持对无知状态或领域的警惕态度,保持对学习能力和洞察能力的乐观态度。
2. 突破防御式思维,增强心里能量
要突破防御式思维,就要建立开放式思维,如何才能激活开放式思维,增强心理能量呢?
① 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良性的思考习惯
比如,你报名学习西班牙语。课堂上,老师向你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这时,如果你拥有防御式思维,那么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受到了挑战。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的身上,你会特别关注老师对你给出的答案的反应,你还会感到十分紧张,并感受到你的自尊心正在被蹂躏。
而如果你拥有开放式思维,那么你就会想,你是一个初学者,这也是你来这里学习西班牙语的原因。你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学习,老师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学习。
如果你能这样思考,紧张的心情就会远离你,你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开放和活跃。
一个拥有开放式思维的人,不仅能够打开自己的思维,也能在沟通协作中,激发周围的人形成开放式思维。
② 建立积极情绪档案袋,增强心理能量
很多时候,挫折和变故突然来临,让人猝不及防。平时主动为自己建立 " 积极情绪档案袋 ",在需要的时候,随时随地提取积极情绪,恢复心理能量。
积极情绪,比如过去一周发生的关于喜悦、感激和爱的东西,或是喜欢的照片、礼物等。把这些记录下来归档保存,就成了积极情绪档案袋。
每一个职场人都会有消极情绪、焦虑的时候,如果感觉自己陷入低谷,就打开档案袋,欣赏里面的照片、信件、留言、礼物等。
适当的焦虑可以提升某些能力,比如考试前、百米比赛前的适度紧张等。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焦虑,不要一味想着对抗、消除、战胜它,而是要学会把焦虑情绪当作自己的 " 生物报警器 ",把它转化成有价值的心理能量,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③ 开放心态,提出探究式问题
当你想要让团队成员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提出尽可能丰富的创意时,不能一开始就用限制性的封闭问题阻塞大家的思路。
比如不要提 " 怎么才能让用户多使用我们的新服务?" 这样的问题,而是提出探究式问题—— " 用户为什么要使用我们的这项新服务?"
然后,你可以在每个潜在的方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追问,比如 " 我们能如何帮助用户减少操作步骤 "?
这样不仅能激发大家的思路,找到更有效的解决办法,还能让我们以开放的态度更好地沟通,找到共同成长的道路。
3. 丰富思维方式,跳出死循环
思考的前提,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
很多时候,现实中很多现象难以理解 ,这时需要从当下的现实中跳出来,思考可能的选项,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顺利跳出死循环,有三个建议。
第一,创造余闲,让自己有能力思考。
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会议一个接一个,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难得的休息日,手机都要 24 小时开机。有些终身学习者,恨不得所有时间都熬在学习。
这种所谓的充实,会在不知不觉间侵蚀人们的思维能力。
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主动创造 " 余闲 "。余闲,是要留有余地,拥有一些闲置的资源 、时间和金钱,不论是人或组织发生意外,都能从容不迫地应对,不干扰原有的工作计划和节奏。
比如,约瑟夫 · 普里斯特利(气体化学之父)出身贫穷,只能靠做教师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
不过,这种比较自由的生活也让他拥有了更多的余闲,他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研究、发明和写作,随意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最后发明了制作纯氧的方法,推动化学工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二,创造思想流动,让思维多样化。
主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思想网络,社交圈尽可能有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
站在跨界网络的中心点上,接触各个学科的独特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让自己更有可能拥有新的视角,找到崭新的道路。
比如,一个问题一个人思考,解决的方案总是有限,但若是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每人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就有很多种解决方式。这样就能让大脑记录多种解决思路。
第三,斩断循环链条,跳出轮回困局。
在职场中,很多人常会陷入一种困境:感觉自己在做无用功,每天辛辛苦苦地解决问题,但永远也不能彻底消灭问题,就像进入一个死循环,没有尽头。
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明确责任、具体事项、同步沟通,从根源上斩断循环链条。
工作和生活中反复出现的问题,之所以来来回回,是因为在系统结构里根本没有解决的方案。
要改变这个局面,就要思考洞悉系统的结构,想办法改变系统破局而出,才能终止循环。
比如,公司销售经理抱怨产品种类太少,产品部门开发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产品部门又抱怨销售部不给力,辛苦做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两个部门互相抱怨,陷入了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的争论怪圈。
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多角度出发,找出怪圈原因,他们既不是个人矛盾也不是利益分配,而是系统结构出了问题。
公司把利润当成唯一目标,缺乏清晰客户定位,导致产品部门只针对重点客户开发好产品,销售部门追求销售量照单全收。
思维方式越丰富,越可能找到复杂问题的答案。
4
把思考作为习惯,赋能人生
苏格拉底说过:"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我想说,未经审视的思考,也不是真正的思考。如何审视思考,这不仅与我们掌握了多少思维工具相关,更与我们的人生宽度有关。
在漫漫人生路上,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如悬崖与沼泽,时常拦住我们前进的脚步,而每个人克服困难前进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经历自己的 " 英雄之旅 "。
我相信,只有从 " 把思考作为方法 "、" 把思考作为答案 " 转变为 " 把思考作为习惯 ",才能更好地探究问题的本质,为人生带来动力,激发思维火苗,让你能勇敢地展开自己的 英雄之旅 ",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全文完)
打造超级用户体系,
构建企业私域顾客资产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