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世界信息:《5% 的改变》:只用一个小动作,就能打破你的惯性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 1997/2000 词条


(资料图片)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 3292 天

01

世界很大,而我独自渺小

" 你要相信你自己,你并不是一个人,你并不孤单 ",这是电视剧《女心理师》的一句台词。

生活中,因为升学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等,我们很容易进入 " 向下螺旋 " 的负面循环中。

事业马马虎虎,生活乱七八糟,我们不禁会自怨自艾,自我厌弃,觉得别人的人生都在幸福美好,自己的人生总是贫困潦倒。

但是,你我其实都很优秀,我们并不孤单。

曾在清华任教的北大博士写的这本《5% 的改变》,精选了 44 个案例,都是你我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李松蔚老师对每个问题虽然只有两三百字的反馈,但是读来亲切温暖,有些干预甚至荒唐可笑,但其实背后都有理论支撑,最终为提问者拓宽了改变的可能性。

02

先试试把 5% 做好

在《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个案例中,提问者从小被诊断出抑郁症,咨询心理医生十年,几乎没有好转过。

她每天都过的很挣扎很焦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列举了无数的证据,证明自己 " 无法改变 "。

她如果是我们身边的朋友,看到这么消极难过的她,我们的第一选择可能会竭尽全力去说服她,告诉她,她是有希望改变的。

但是李松蔚老师没有这么做,他先是同意提问者当下的心理现实,然后让她试着在未来一周中,不要尝试任何改变,保持生活大部分的不变。

只拿出特定的一时间,去做改变这件事,但绝对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 你只想要 100% 的改变,而以你目前的状况来说,最多只能做到让你的生活改善 5%。

5% 其实也不错了,问题在于,如果你太想要一个彻底的、长久的改变,你就会被挫败、沮丧和自我否定压垮,最后的结果是连 5% 也做不到。你只做到了 0%。

所以,我们先试试把 5% 做好。"

根据后面的反馈,我们可以看到这位提问者在慢慢地变好。

很多人看到他人的经历,会受到鼓舞,当下立志表示:我也要早起、自律、运动、读书……

然而,一心改变,最后却一成不变。

有没有可能,我们就是想要改变的太多了。

就像一个拥有金刚罩的武林高手,你想破掉他的防御,其实只要把所有的招式攻击汇集于一点,不停攻击这一点。当然前提是你不能被他察觉。

03

允许争吵后,争吵的冲动就淡化了

在《控制不住吵架》这个案例中,提问者研究生毕业,想继续读博做科研,父母则希望提问者做公务员或教师这样的稳定工作。

双方因此争吵不休。

李松蔚老师给的建议是,每次还是可以继续争吵,只是吵完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比如倒杯水,让他们感受到善意。

在后面的反馈中,我们也看到了这一个小建议所产生的价值。

" 解决问题未必需要一个人发生由内而外的、连根拔起的改变。

他也可以还是他,带着他(暂时没能解决)的问题,只是做了一点不同的动作。在我看来,完成一个动作,比想明白一百个道理更有用。"

亲子矛盾,五花八门,很多提问者遇到的状况,我们都能对号入座。

因为与父母的沟通过程中,站的视角不同,观点不一致,互相都是收不到真实的反馈的。

有分歧理所应当,有争执在所难免。

发完脾气后,我们会后悔,觉得自己应该控制情绪。

但是,情绪这种东西,你越是要控制他,他会滋长蔓延地更快。

所以,允许争吵后,反而增加了一份觉知。

04

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觉察者

整本书我最喜欢的是在后记里,松蔚老师与清华大学的刘丹教授做的复盘。

他们讨论了很多为什么会给出这些建议,这些小的行动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模模糊糊有个概念就是:

作者给建议的目的,就是要让提问者跳出来,跳到一个更高的层级上去观察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的觉察者。

稍微动作大一点,就可能会让提问者又掉回原来的壳子里,所以作者做了很多努力先去 " 融入 ",与提问者站在统一战线上。

首先,提问者给出问题,作者先去做建构,肯定积极的一面。

比如提问者说我现在的情况如何糟糕如何失败,作者就会说:" 你这样挺好的。"

接着,让提问者明确,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此时此地此阶段你遇到的一个小麻烦而已。

对提问者以及他的问题和烦恼,作者始终秉持着一个接纳的态度。

最后,5% 的改变,非常之细小,不会挑战你的意志力。

这其实是给了你我寻找答案的方向。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羲珞,精读读友会会员。有无相生,无往不复,愿这世界被人类温柔以待。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 30 个词条

标签: 这个案例 觉得自己 自己成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