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视点!伟大企业的特征,是拥有顾客导向精神

思想

1. 唯顾客满意才能确保企业长青


(资料图片)

我们的组织管理最大的错误,就是屁股对着顾客,脸朝董事长。顾客导向精神,是伟大企业的特征。这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企业营销的最主要课题。

——前通用电气 CEO 杰克 · 韦尔奇

公司

2.Tims 中国开出 " 日咖夜酒 " 门店

Tims 中国近日在上海开出了两家 Tims"Coffee& Beer" 门店。除了咖啡产品外,该门店还提供 31 款啤酒和小食等产品。此外,门店还提供了可以进行滑板、飞盘、骑行等活动的街区场地。据门店工作人员表示,该门店营业时间为早上 7 点至凌晨 24 点,咖啡和啤酒产品全天有售。此次布局日咖夜酒模式是在通过创新寻求差异化布局,酒与咖啡的调性十分相似,两者的客群高度重合。在客群高度重合之下,咖啡和酒的目标消费者可以实现互相转化和引流,同时还能为门店增加粘性。

3. 中国邮政首家生鲜超市开业运营

近日位于江阴市南街 144 号的苏锡杭生鲜超市正式开业运营,带有浓浓的中国邮政色彩,这也是邮政跨界开的首家生鲜超市。据了解,苏锡杭生鲜超市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共 317 平方米,分为蔬菜、水果、水产、粮油米面等农产品展销区。随着门店人流、货品等各方面的扩大,江阴分公司将采用线下 " 流量 + 会员 "、线上 " 小程序 + 公众号 + 社区团购 " 等多渠道多形式推广运作,并将开设农产品电商运营区,邮乐、邮全澄(本地)等直播平台也将陆续进驻,构建邮政 " 互联网 +" 新模式,多措并举创新产品流通渠道,为农邮联动发展积极探索。

4. 迪卡侬推动实体门店数字化转型

综合体育用品集团迪卡侬与京东到家、京东运动宣布进一步加深合作,三方将携手推动运动体育实体门店数字化转型。其中,在全渠道营销方面,将通过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数字化技术和产品能力,全面打通线上线下,扩大实体门店服务范围、实现双渠道引流。在数字化能力方面,在迪卡侬已有数字系统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平台和品牌线下门店进销存系统的商品、价格、库存和订单数据。自 2021 年上半年开始,迪卡侬与京东运动已经在开放平台和自营两种合作模式下展开深度合作。目前,迪卡侬全国已有超 170 家门店上线京东到家、京东小时购,后续更多门店会全面上线,为运动健身爱好者提供即时零售服务。

新用户思维

5. 把品牌当成一个人去塑造

产品是消费者的一部分,品牌也是消费者的一部分,品牌有点像消费者的朋友圈,他要一直在朋友圈里面发东西,跟朋友们进行沟通,向别人展现自己,只有这样才会让别人记住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永璞咖啡联合创始人 郁晔

6. 高复购和服务周期长的产品更适合做私域

对于高复购产品,用私域做近距离触达,高触达率能提高用户交易转化率。对于服务周期长的产品,比如教育、母婴类产品,还需要不断与用户建立信任,让用户持续消费,然后利用老用户来帮企业裂变更多新用户。

——独到科技 CEO 张文浩

7. 通过内容连接产品和用户

怎么能够把品牌门槛和用户的认知教育做得更深?其实就需要内容的帮助。我们围绕着所有产品,量身定制一套世界观和内容,通过漫画、小说、游戏,甚至是 CG 的形式呈现给用户,通过内容把产品和用户联系起来。

——重力星球创始人 黄勇

一线

8. 破圈小游戏中可借鉴的私域活动设计经验

(1)比起单独追求用户的获得感,满足用户的成就感或点燃用户斗志,也可以激发用户的分享欲望: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私域活动时,尤其是私域小游戏,会担心参与门槛是否过高,用户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进而获得不错的游戏体验,但也许,用户在意的并不是走到第 100 关,而是当所有朋友都卡在第 2 关时,自己可以走到或无限接近第 3 关就够了。当用户已经熟悉了游戏玩法,也许难度越高,玩家通关后才更有炫耀欲望和分享动力。(2)设计裂变动作时,决策成本一定要低,动作要在三步内完成:在设计活动时,每当用户需要多操作一步,那么就会有一部分的用户流失了或者选择放弃了,因此在设计用户路径时,一定要简单、明确,最好无需用户动脑,直接点击屏幕即可完成任务,这能够提升用户的参与度,提高任务的完成度。(3)充分发挥好友关系优势,提升游戏参与率:省份队伍排名的设置可以利用用户对家乡的情感,鼓励省份排名靠前的用户保持优势,激励省份排名靠后的用户铆足力气冲刺,为用户花费时间的游戏行为增加一种 " 守护家乡名誉 " 的正当性,鼓励用户不断挑战。而好友战绩查询的设定,利用社交关系,以超越好友成绩为参与动力的规则设置可以鼓励用户怀揣刷新战绩的心情主动进行游戏,进一步提升用户参加游戏的动力。基于微信生态的私域本身具有好友关系优势,如果能充分调动用户的好友圈,那么裂变获客也就有了成功的可能性。

打造超级用户体系,

构建企业私域顾客资产

标签: 生鲜超市 中国邮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