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热文:人到中年混得再不容易,也别让子女长期从事三性岗位,身价会不断贬值

在新版职业大典中,共有近 2000 个职业,相比 199 年职业版,消失 599 个职业,新增 600 多个职业。坚持弘扬正能量,劳动没有贵贱,职业不分好坏,适合自己条件的、靠双手吃饭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就算火化工、掏粪工,也总要有人做啊,否则社会怎么运转?

但是,实事求是地讲,很多职业没有成长性,甚至还面临消失的结局。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生就是一场苦难修行。上一茬父母已经吃过苦头,不要让孩子长期从事这 3 种职业,注定会贬值,甚至被淘汰,等到年龄大了,转型困难,可能会饱尝失业痛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不要让孩子长期选择替代性强的职业。

新版职业大典里,已经消失了 599 个职业。比如,记得小时候,司机就是最好的职业,连领导也要敬司机三分,否则司机说车坏了,领导也要赔笑脸。

当今职场,司机都成了劳务工,地位一落千丈。再比如,电话站的业务员走路鼻孔朝天,现在到处追着你撒传单。还有很多很多,当年自带光环风光无限,如今落毛凤凰不如鸡。

所以,许多职业注定潮起潮落。老一辈父母已经无法转型,千万别让孩子踏入火坑。冒着被骂职业歧视的风险,依然要点名指出这些未来可能被取代的职业。

一类是三性岗位,比如收银员、售货员、驾驶员、场地理货员、服务员、查表员、收费员等岗位,注定被机器人取代 80% 人员;二类是低技术含量的作业工,比如流水线操作工、修理工、电焊工、车工等普通操作岗位,注定被数控机床、智能机械取代 80% 岗位;三类是复杂程度不高的白领岗位,比如纸媒采编、行政管理、语言翻译、普通销售,注定被人工智能取代 80% 岗位。

【二】不要让孩子长期从事 " 身份歧视性 " 职业。

尽管国家在整顿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市场,倡导废除身份歧视、保障同工同酬,但很多企业依然有选择性执行,有利于企业的政策执行,有利于劳动者的政策不执行。

从西方职场,引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用工模式,出发点是好的,解决广泛就业问题,但国内职场缺乏西方就业文化基础,被企业用 " 歪 " 了,产生水土不服现象,反而导致 " 用工歧视 " 问题。

国家规定企业使用劳务工比例不能超过 10%,且只能用于辅助性、临时性、替代性岗位。但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逃避管理责任、转嫁安全风险,大量违规使用劳务工和外包工,甚至用于主体岗位,造成 " 同在屋檐下,身份各不同,待遇差距大 "。

比如,正式工不干活,脏活累活,全让劳务工、外包工做,薪酬待遇只有正式工的三分之一,社保福利要么很少,要么基本没有,认为造成 " 身份歧视 ",把劳务工当二等员工。

正规大企业的劳务派遣工,不是不能做,关键要看有没有职业发展空间,能不能提供转正机会。那些出发点就想欺负劳务工、外包工的企业,根本目的就是降低工资、不缴社保、不给转正,你就是干几十年,也不是企业 " 自己人 ",想辞退就辞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就不要让孩子浪费青春去了。

【三】不要让孩子长期从事 " 夕阳产业 " 中的边缘职业。

虽然说行行出状元,但职场发展还是要讲大概率,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上一茬父母,已经亲身经历了许多产业的起起落落。有些是周期性行业,有些就是淘汰性行业。

当年最红火的传统轻工、重工、化肥、钢铁、煤炭、运输、一般贸易、商业等行业,眼见着一个一个消沉下去。有些当年生机勃勃的工业小城,已经成为人去楼空的废弃之都。很多当年岗位能手,逐渐失去用武之地,当年披红戴花的劳模,最后也难躲下岗的命运。何必让孩子再重蹈覆辙呢?

有位名人说了一句 " 遭骂 " 的 " 大实话 ":年轻人职业选择,不要轻易征求父母意见。上一茬父母的文化、见识、视野水平还不如子女呢,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目光短浅。作为父母,眼界不够开阔,就不要给孩子 " 指点江山 "。非要指导孩子就业,也要坚持引入时代观念。

指导孩子就业方向,要优先选择朝阳行业中的核心业务,就业方向要符合国家导向、时代脉搏、产业走向,原则不要背道而驰。比如,明明是一些落后产能、淘汰产能、衰落行业、限制产业,就不要逆流而上了,不知道哪天就关停并转了,再说,行业变革的大潮,也可能将来把这批产业工人无情淹没。

标签: 劳务派遣 业务外包 三分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