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全球微头条丨为什么领导不喜欢老实干活的人?搞反这 3 个潜规则,卖命傻干没用

前言


(资料图片)

在国企职场里持续提拔进步的底层逻辑,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贵人、抓住机遇、卡上点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把这三个底层逻辑式的潜规则搞懂了,就是悟透了 " 道 "。至于能力、品行、努力、勤奋、业绩、贡献等要素,都是 " 术 " 的问题。

有位同事已经四十多岁了,不但没做到 " 不惑 ",反而更加 " 迷惑 " 了。他说,在国企奋斗 20 年,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态度端正,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坚持原则,不讲关系。论硬件,他早应该被提拔了,却始终止步于中层副职,再也没有进步过。

年龄过线之后,他退居二线,被安排了一个闲职。人到中年万事休,破罐子破摔,他也不在乎了,人前人后都在抱怨领导的眼睛都瞎了,没有发现他这块闪闪发光的大金子。有时候,他还故意说给领导听,领导只是呵呵一笑,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他被安排在闲置岗位,再折腾也翻不出几朵浪花了。

这位同事的职场业态,是很多国企人的归宿。为什么自己的能力很强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呢?是领导眼瞎吗?恰恰相反,领导的眼睛都是非常毒辣的。其实是很多国企人把成功的底层逻辑式的潜规则搞反了。如果你看不懂这 3 个底层逻辑,你可能折腾到四十岁,撞得头破血流之后,才会明白。所以,早一点看懂,早一点顿悟,也许能走上一条快车道。

【一】有业绩才能得到领导重用还是得到领导重用后才有业绩?

行走国企职场,我们很多老实人都把这个底层逻辑搞反了。老实人认为,我要勤勤恳恳地工作,做出业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其实,在国企职场,领导先重用你,你才能做出业绩,升职加薪只是这个逻辑上 " 顺势而为 " 的结果。

国企职场,要做出让领导认可的业绩,首先要得到资源的倾斜和领导的提携。比如,每一个国企都有一个内在的潜规则,某些岗位、某些业务、某些部门就是核心位置,是出 " 干部 " 的重要台阶,其他部门就是 " 干儿子 ",再努力也白搭。

举一个例子:如果领导想提拔你为副书记,那么就会提前把你安排到党委办公室主任、组织部部长、纪检监察部主任等关键岗位上锻炼几年,其实就是 " 过渡镀金 ",大家都知道领导的意图,民主推荐的时候就会得到高票。如果领导想加快提拔速度,那么,就把你放在团委部门,然后突破年龄限制,快速提拔为中层副职,然后再安排到关键岗位锻炼几年,有机会就能一步到位进入班子副职了。

再举一个例子:班子里缺什么专业的副职,领导就会提前布局,超前为你量身定制 " 前进的路线 "。比如,班子里缺分管生产的副职,领导就会把你放在生产办主任的岗位上过渡;班子里缺分管设备的副职,就会把你提前放在设备部经理的职位上过渡;班子里缺分管政工的副职,就会把你放在党委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上过渡。即使你在基层当矿长,领导也会把你交流到党委办公室主任的岗位上,目的就是往副书记的方向引导。

【二】能力重要还是信任重要?

国企职场,正如一部庞大的机器,大多数人都是这个系统工程里的一个螺丝钉。很多人的能力相对都是单一的,而且,人才只进不出,沉淀、累积了大量的人才。说真话,国企里真的不缺通用性的人才,人才对领导来说,绝对是供大于求的。所以,能力的权重,在提拔要素里,往往并不是最高的。

那么,在领导的眼里,哪一个要素的权重最高呢?信任的权重是最高的。

随着职位的提升,信任的权重越来越高。比如,在车间主任这个层面上,能力的权重占 60%、信任的权重占 40%;到了厂长这个层面上,能力的权重占 40%,信任的权重占 60%;到了公司高管这个层面上,能力的权重降到了 20%,信任的权重高达 80%。

很简单,层次越高,能人越多,能力并不稀缺。保持一条心、站稳一个立场,对你信任的权重是具有压倒性的。当你达到中层之后,你会发现领导提拔了一个能力不如你的同事,你非常不服气,也想不通。其实,唯一的底层逻辑就是,领导更信任他而不信任你。潜规则,就是这么简单。

购买合集后可阅读剩余 35%

# 央企国企职场 1000 条潜规则

合集详情

1. 体制内混得再难,也要吞下 10 个潜规则,烂在肚子里,别再卖命傻干活了!

2. 年过五十,领导让我做办公室主任,能做吗?过来人劝诫:想开点吧

3. 为什么公务员工资不高却看上去很富有?看懂这 5 个潜规则,你也要学会 " 红利 " 思维

人付费, 人赞赏

标签: 才能得到 勤勤恳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