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每日消息!生物人类学的启示:人为什么需要婚姻,人为什么会背叛爱情?

今天是七夕,在炎炎夏日,人们有这样一个契机,享受爱情的美好和炙热,同时也体味我们为什么需要爱情,但又为什么缺乏相爱。亲密关系的相处,让无数人心欢,无数人心累。


(资料图)

现代社会的婚姻制度,我们说是以爱情为基础,但真正的问题是爱情是什么?那爱情到底有没有科学定律?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为什么没到生死相许,婚姻就已分崩离析?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的离婚率基本一直呈上涨趋势,结婚率则逐年下降。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结果?

" 什么叫爱情?爱情就是抛弃的借口,既然可以莫名其妙地爱上了,当然就可以莫名其妙地不爱。"" 现代社会离婚率高,正是相信爱情的后果。"

2021 年 9 月 18 日,著名的生物人类学者和翻译家王道还在课程《文明演化:人类的身世与未来》中,从人类演化生物学视角切入,在 600 万年的人类历史和地球变迁中来揭示——

我们该如何回到人类身体本身,从生物学的视角重新理解人性、爱与婚姻、社会与文明?

授课老师|王道还 著名生物人类学者、翻译家

编辑|混沌商业研究团队

支持|混沌前沿课

人类学视角:到底什么是生物演化?

为了搞清楚什么是生物演化,我们先要谈谈演化生物学。演化生物学是专门研究生物演化的学问。根据达尔文的演化论,所有生物都是演化的产物,演化是理解生物奥秘的钥匙。在深入达尔文的物种演化论之前,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弄清楚什么是演化。

演化译自英文 "Evolution" 一词;它最根本的意思是 " 变化 ",其次是 " 分化 "。

什么是 " 变化 "?

在生物学的视角中,它是指一种生物变成另外一种生物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曾看到过这种变化,例如毛毛虫变成蝴蝶……

"Evolution" 这个词的第二层含义是 " 分化 "。分化是指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空间内可能会变成两种不同的生物。所以," 变化 " 指的是在时间范畴内发生的事情," 分化 " 指的是在空间范畴内发生的事情。

我们将 " 变化 " 与 " 分化 " 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相加,又能创造出新的意义,即 " 生命树 "。

那么,什么是 " 生命树 " 呢?

" 生命树 " 即共祖说,它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来自于同一个祖先。下图是达尔文在 1837 年所做的笔记,我认为这时他已经意识到了生物的演化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达尔文《物种起源论》中的唯一一张插图。

在这张图中,最上层代表的是现生生物,即我们现在可以看见的生物;而下面代表的则是它们演化的过程,呈现出一种树状的关系。换句话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同出一源,在时间中变化,在空间中分化,最终呈现出生命树的形态。

下图是德国演化生物学家艾伦斯特 · 赫克尔做出的生命树图。从 19 世纪末到一战前,赫克尔一直都是全世界最知名的演化生物学家。

在了解了生物演化论中的变化、分化以及生命树这三个重要概念后,你就会发现这一套理论可以解释生物世界中最重要、最明显的两个特征:适应与歧异。

适应就是每一种生物似乎都配有适当的装备,从而在它生活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歧异则代表着生物的多样性。

演化的机制是 " 物竞天择 "?No,还有 " 人择 "

那么物种是如何演化的呢?

达尔文的物种演化理论叫做 " 天择 ",即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生物个体的繁殖机会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则毫无机会," 适者 " 才能生殖。由天赋来决定生殖机会,所以叫做 " 天择 "。

与 " 天择 " 相对的是 " 人择 ",即由人来决定生殖的机会。事实上,达尔文的演化理论以人工育种经验为模型,比如驯化粮食和家畜,使用的手段就是 " 人择 ",从而来解释地层中生物组合的变化。

但无论是天择还是人择,达尔文演化论的前提都有两个:一是个体之间永远存在差异;二是生物的生殖潜力大于生活资源,即使世界上只有一种生物,它仍然会演化,个体之间也会发生激烈的生存斗争。

由于生活资源在不断变化,所以适应环境才是硬道理,不适应就会被淘汰。因此,达尔文的生物演化论强调的是 " 适应 ",而不涉及 " 进步 "。

生物吸收养分、排泄废物,只要生物活着就会破坏自己的环境;那么,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就非演化不可。

有性生殖的困局:" 富 " 不过三代

生物的生殖离不开性。关于性,我们需要区分两个概念:一个是 Sex,即性本身;一个是 Sexuality,即与 Sex 有关的解剖、生理以及行为。我把它翻译成性象。在弄清楚这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再来谈生物的定义问题。

生物的 " 生 " 不是活着的意思,而是生殖的意思,这也是生物和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我们可以通过一副对联理解其中的含义,即 "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进全体人类的生活 "。可以说,"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 " 这句话就是生物学最根本的原理。

生物有两种生殖模式:一种是有性生殖,一种是无性生殖。最单纯的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一切的选择都在于自身。但有性生殖却需要一些前提:首先,必须要找到异性;其次,必须要说服异性。

与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 " 授人以柄,操之于人 ",基因遗传效率大幅度降低,所以说 " 富 " 不过三代的背后,是最简单的生物学原理。有性生殖最明显的结果就是 " 性择 ",即异性成为了驱动演化的机制。

虽然无性生殖是最原始的生殖模式,但是有性生殖却是生命世界的主流生殖模式。为什么会这样?

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仍然是演化生物学之谜,或者叫 " 有性生殖之谜 "。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生物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每一个物种都生活在其他物种创造的环境中,于是每一种生物都被迫演化;所以说,生物演化其实不为争先,只怕恐后。简单来说,有性生殖是创造变异的机制,而变异就是希望。

两性关系由什么决定?

接着,我们主要来探讨有性生殖的基本事实。

首先是生殖分工。两性生产的生殖细胞不同,雌性的生殖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细胞,但雄性的生殖细胞是不完整的;因此,雌性的生殖细胞有潜力单独发育成一个胚胎,而雄性却不能。

其次是两性必须要合作。因为两性的生殖细胞起始点不同,所以要合作,但合作必然孕育着背叛;更麻烦的是,两性的生殖利益不平等,这就使得背叛成为了常态。因此,有性生殖的根本困难就是难以防止剥削与背叛。

如何防止剥削与背叛呢?要么是双方损益相等,使得对方不愿背叛;要么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对方不敢背叛。结果就是,有性生殖的演化变成了两性斗争的历史。

此外,我们还发现,人类虽然是哺乳类的一种,但人类却有其独特的性象。

从性征上来看,人类女性持续地维持性征,且无发情期。人类女性在青春期后就拥有了乳房,且终身不退;但例如猫、狗等其他哺乳类动物中的雌性在不生养孩子的情况下,没有乳房。在两性关系上,人类的两性长期合作,共同抚养子女;但其他哺乳类动物都是由雌性来抚养子女。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哺乳类动物,哺乳类的雌性身体都是一具自给自足的生产机器。哺乳类雌性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中,雄性微小的投资等于雌性全身的负担,所以两性的亲职投资存在严重的失衡。在哺乳类生物中,对于雄性而言,雌性无异于生产机器;因此,作为明确的生产机器的雌性就成为了雄性全力争夺的对象。

而且,在哺乳类动物中雄性的体型大于雌性;自然而然地,雄性也就更容易施暴。但值得注意的是,雄性欺负雌性不是演化的结果,而是演化的副产品。其次,雄性之间的生殖成就有巨大的差异,有的是妻妾成群,有的则成为绝户。

此外,哺乳类的生殖生理是体内受精。结果就是,雄性的交配行动与其生殖成就脱钩,这就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男性无法绝对无误地判断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为了对抗这种信息不对称,男性想出了种种禁锢女性身体的方法,让女性保有绝对的忠诚,如古代的深宫大院。

为什么会出现婚姻?

在哺乳类中,人类的两性关系很是独特的。首先,人类直立行走,身体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骨盆成为了承受体重的结构。下图呈现的就是黑猩猩骨盆和人类骨盆的对比情况。

(左为人类骨盆,右为黑猩猩骨盆)

人类骨盆的特殊性导致女性的生产过程非常缓慢且痛苦,因此,在每一个人类社会中,女性生产都离不开他人的协助,这就是所谓的 " 两性合作 "。

那么人为性发明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呢?

我们先从两种不同的黑猩猩谈起。一种是 Chimpanzee,一种是 Bonobo,翻译成中文都叫黑猩猩;它们在 200 万年前互相分化,和人类共享同一个祖先。

我们知道,性的生物功能是生殖,但与人类一样,Bonobo 也为性发明了社会功能;它们用性来当作社会互动的润滑剂,以各式各样的性游戏来缓解社群内部的冲突;另外,雌性还利用性来结盟,从而让雄性难以欺负。

至于人类,人创造了新的社会关系——夫妇,也就是说,夫妇关系是由性来定义的。从这一层面来说,Bonobo 和人其实并没有多大差异,只不过 Bonobo 是开放式的性关系,而人是私密式的性关系。

哺乳类的常态是雄性为争夺雌性彼此暴力相向,可是人类用人文创制来解决色的问题;人类发明了婚姻,婚姻制度才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然而,从人类学联姻理论来看,婚姻却成为了家族间政治联盟的手段,反而与当事人无关。这样一来,要如何维持婚姻呢?

在古代,婚姻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约束,例如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中,他人的评判就可以作为一种约束力量。

相反,在现代社会,婚姻以爱情为基础;但爱情是难以捉摸的,一个人可以莫名其妙地爱上另一个人,也就可以莫名其妙地不再爱那个人,爱情反而成为了抛弃的借口。

所以说婚姻在现代社会中变得非常不稳定,这就是相信爱情的结果。

标签: 有性生殖 生殖细胞 莫名其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