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热讯:央企员工跳槽私企有竞争力吗?看懂这 3 点:离开平台,你啥也不是

问:央企正科级单位副总经理(副科级)转行做什么比较有竞争力?

我们公司就有两个副科级副总经理辞职了,一个混得风生水起,一个混得一地鸡毛。央企的正科级单位的副科级职位,已经不这样称呼行政职务了,都改为了市场化的职位 + 职务了——基层管理副职。

我们分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属于正科级单位,两位副总经理都属于副科级吧,至少内部还是称呼他们分别为林科、李科。林科是业务部副总经理,李科是综合部副总经理。两个人喝酒开车被查了,体系内的处分是非常严厉的,给予免职、察看 24 个月的处分。两个人待不下去了,要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


(资料图片)

业务部副总的林科其实是一位业务高手,立即被竞争对手的公司挖走了,提职加薪,开始也混得如鱼得水。综合部的副总经理,其实就是办公室副主任,也就是会吃吃喝喝、搞搞接待、写写公文,人家竞争对手根本不要他,最后他只能到处去打工了。林科呢,也没有风光两年,竞争对手业绩下滑,首先就把他给裁员了,不知道他现在去哪里打工了。

所以,央企正科级单位的副科级转型做什么比较有竞争力?应该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啥竞争力,微观到具体个人,就要看此人的 " 市场变现 " 实力了,而不能错把平台当实力。主要有几点分析:

第一点:央企副科级干部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

央企实行去行政化改革,已经没有局、处、科这样的称呼了,但是,在内部,还是称呼为局、处、科的,内部人都懂的。同样是副科级,有的人是实权在握,有的人就是勤杂工;有的人是业务专家,有的人就是端茶倒水,真的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在我们单位,一小部分副科级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很强,在全国都比较有名气,有些私企都盯着他们,想把他们高薪挖走。但是,大多数副科级人员就是一个稍微大一点的 " 萝卜头 ",在体系内还算一个小小的管理人员,走出体系内,就是一个普通打工者,没有什么竞争力的。

第二点,央企的副科级能转行到公务体系内吗?

央企的副科级,虽然在企业内部是这么称呼的,但是,与公务体系里的副科级,一般是不等同的,基本上不存在转型的情况。央企的基层单位的副科级转到当地的公务员体系里,在二十年前有,现在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央企与地方公务员的互相转型,基本局限在正局级以上的领导人员。央企的总部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单位的班子正职,属于正局级,相当于地方政府的地市级,基本等同于市长级别。比如,某石化央企的部门负责人去某省任工业厅厅长。某省政府的部门副主任到央企二级单位任班子副职。

在央企高管层面,与地方公务员交流就比较多了。比如,某建筑董事长任山东省省长;某石油央企的副总经理调任深圳市的市长;某新区工委主任任某石化央企董事长;这位董事长刚调任中国科协负责人。

但是,在处级、科级两个层级,互相交流得比较少。在地方国企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层面,两者之间是偶尔有交流的,总体上看,数量不大,基本局限于国企的领导人员。

在央企总部与国家有关部门、单位之间,央企的处级(部门的中层)、科级(部门的业务主管层级)人员还是有机会交流的。经常通过借调、帮忙、参与专项任务等形式进行交流,也有一些人员就留在了有关单位和部门。总体来看,愿意留下的并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央企总部的薪酬待遇要明显好于有关单位和部门。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央企的处级或科级人员到对口的扶贫县进行交流挂职的情况比较多,每年都有很多 " 援藏、援疆、扶贫、挂职 " 的名额,基本的模式是正科级或业务主管去挂职副县长,两年挂职结束后回来,可以解决副处级的职级。

第三点,央企的副科级人员转行进入私企,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力。

央企属于体制内。体制内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其实,两种人都做不到。首先,想进来的人,基本是不可能通过社招等途径进入央企的。其次,想出去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嘴皮上喊一喊,真正迈出辞职这一步的人也是极少的。

为什么央企员工跳槽去私企的比较少呢?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央企的薪酬福利待遇普遍优于民企和私企。私企不给出三倍以上的薪酬水平,央企员工不值得跳槽到私企。关于央企与民企、私企之间的薪酬对比和图表,可以参考这篇回答。

二是央企负责的领域往往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域,在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就业空间。比如,航天、核、电、石油等领域,央企有很多专家型人才,但是,私企和民企的市场需求量并不大。简单来说,你在央企搞专业,跳槽到市场上,没有多大的空间。

三是央企的规模普遍巨大,体系化、系统化的程度比较高,每一位员工只是一个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工作的局限性很强。有的人一辈子只干一件简单的业务,所以,央企员工的技能面比较狭窄,跳槽到私企,就业面也比较狭窄。私企员工锻炼得比较全面,一个人能顶几个人用,央企员工跳槽出去后,大多数人都很不适应。

四是央企员工在 " 温室 " 里长大,,温水煮青蛙之后,腿脚都软了,怎么敢真跳槽?很多人都错把平台当能力、错把资源当水平、错把权力当竞争力,高估了自己的市场变现能力,真的跳槽之后,才发现自己啥也不是。

举一个例子:我们单位的那位综合部的副总经理,其实就是一个基层单位的办公室副主任。因为单位的平台很大,掌握的资源很丰富,很多私企老板都围着总经理转,都巴结这位办公室副主任,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他的协调能力很强,很轻松地协调很多私企老板,如果他跳槽去私企,老板肯定给他一个年薪百万的职位。其实,他辞职之后,失去了平台的加持,啥也不是。

标签: 副总经理 竞争对手 室副主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