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热点!职场上,需要人设吗?

文丨 Sean Ye 图丨源自网络


(相关资料图)

全文 3000 字,建议阅读时间 8分钟

写在前面

人设,是一个如今在演艺圈很流行的词汇。

不同的明星,参与不同的综艺节目时,要展现出稳定统一的人设。不搭理人是高冷,关系好是兄弟情,跑得快的是小猎豹,会玩游戏是高智商,老被骗的是傻白甜,以老带新喊干爹,年龄相仿是 CP ……

但大部分吃瓜群众是不喜欢人设这个词的,来看真人秀就图一个「真」,结果你真人秀还是有剧本的。

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了。当年老干部人设的靳东就被吐槽人设崩了,主要就是这位帅哥自诩为知识分子,但是老出现错别字问题。

在我看来,对于职场人来说,人设是一个必须要有的好东西。

没有人设,往往就意味着:错过机会。

机会不仅留给有准备的人,往往留给那些为自己准备好靠谱人设的人。

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职场上的真实体会。

2015 年,我参加了一个人力资源圈的社交媒体培训。因为是 ZF 机构主办的,老板建议我去听听。我当时并不是特别想去,原因无他,我很骄傲。

在当时社交媒体刚刚火起来的时候,我已经替公司玩遍了主流平台,无论是微博、微信、LinkedIn,包括当时刚刚兴起的喜马拉雅,我都尝试过了。

无论在 Randstad 还是在 Mercer,我都在社交媒体运营上给公司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当时的我,还是有点骄傲的。

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大哥,正在拼命给他身边的美女同事安利一个公众号,大意是这个公众号,是我们人力资源圈做得最好的账号,值得你去学习,比听这帮老师讲课管用。

我好奇,转身看了一眼,正是我自己运营的公司账号。虚荣心得到充分满足的我,好奇滴打听起来:「这号是我做的,两位是?」

那位大哥是 Mercer 兄弟公司 Marsh 的管理层。我们神奇的通过这样一场活动认识了对方,尽管他在我们的兄弟公司,但是他并不知道我的名字,他只知道 Mercer 的人都叫我「小编」。

1

职场人需要名气

那是 2015 年的夏天。

也是我第一次感到疑惑:

当时全国的新媒体运营,有一个算一个,都被叫做「小编」,我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是的,在公司里,我是独一无二的,老板很照顾我,同事很配合我的工作。

然而出了公司,即便在兄弟公司,人都不知道我是谁。

当时的我感觉到哪里不对,但是并没有那么清晰。

我的一位好朋友,当时去了北京,加入刚刚进入中国不久的领英中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把账号做到了 100 万粉,当时的 LinkedIn 公众号,可以说是篇篇 10 万 +。

在我祝贺他的时候,但他却说出了一段让我反思的话:

「我在这一年里认识了不少自媒体写文章的人,很多人文章写得也就那样,但是借助着微信公众号的兴起成为了大号,现在成为了年入百万的自媒体人。而我拼命做出来的账号,却被人质疑,是借助了公司的名气——公司名气一直有,为什么就今年把账号做大了?」

我开始反思自己,我不能让别人只知道 Mercer 的小编,我要让人知道 Sean Ye。

很快我得到了一个机会——知乎,当时的知乎成为了全平台有名的高知平台,看起来很适合 Mercer 这样的头部咨询公司来展现自己的文化和实力。

但是,当时的知乎并没有开放企业注册,于是我自己注册了账号,写出了第一个回答——《公司福利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当时接近过年,写完我就过了,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个回答火了,我的同事都在朋友圈转发这篇文章,就连老板,Mercer 的 CEO 也来找我聊这篇文章。

我至今非常感谢她当时的支持。是她反复鼓励我继续创作,是她支持我在知乎做的第一次直播。

从此,以后小编的名字开始消退,Sean Ye,开始被更多人知道。后来有了知乎大 V 的说法,有了一次次访谈,有了出书出课程的机会,有了半创业进入互联网的机会——这一切其实都来源于最初的一个简单想法,我要让更多人知道 Sean Ye 是懂一点人力资源的。

2

人设的力量

写我自己的故事,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做自媒体。

只是通过自媒体,我感觉到了人设的力量。在过去几年里,至少有 10 来位总监甚至公司 CEO 级别的网友来咨询我他们在职业发展上遇到的困难。

最年长的一位已经 45 岁了,他描述自身情况的时候,我一滴冷汗,我还没到 45 岁,我咋给你提人生建议……

除此以外,还有 CEO 直接在社交媒体上邀约我去他们公司做 HRD,或者做薪资福利的负责人,或者做招聘的负责人……

我一脸懵逼,因为我只是懂人力资源的知识,是因为我在人力资源行业做了 15 年,但这不意味着我是做 HRD 的材料。

我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我很清楚,我一个南郭先生,就算只看老东家 Mercer,比我懂人力资源的也起码有好几百人。万一我跑去了别人 A 轮 B 轮的公司露了馅,还是会被赶出来的。

但是,我非常惊讶,我知道人设有价值,但我不知道人设的力量如此惊人。

我做的仅仅是在写文章发视频的时候,强调一下我的人力资源行业背景,居然有人就认为他们可以请我去做 HRD ?

事实上就是如此,我们都是普通人,在认知别人的时候,没有精力去仔细研究别人的各种背景,家庭,生平,性格。

在如今这个快餐化的时代,我们太习惯用贴标签的方式,去认知他人。

文章写得好——才子;

会议上寸步不让——强势

讲话不留情面——侵略性强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伯乐

喜欢玩游戏的程序员——宅男

技术能力极强——大神

这些都是极不靠谱的识人方式,我建议大家不要这么去认知你身边的人。

但是,我们挡不住世人是这么看我们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试图与之对抗,尝试引导对方:

在对方给你贴标签立人设之前,你先给自己立人设,方便大家了解你的优势,也强化大家对你的认知。

3

人设时代

我之前写过一个故事:《》

在里面,我讲过自己实习生的案例,明明有机会在 CEO 面前树立自己的人设,却躲在电梯的角落里,不敢发声。

我给他们做了复盘——如何在领导心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领导,我是 XX 团队的 XX。加入公司 2 个月了。(我是谁)

我们刚刚搞定了 XX 项目,Sean 让我们下楼买点点心,和团队一起庆祝(我做了什么)

您有空加入我们一起吗?(希望对方做什么事情)

这是一个典型的「电梯演讲」案例。最后老板到底来不来一起庆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老板留下深刻印象:大方、真诚、不怯场的实习生。

回想一下,无论是在工作场合,还是在私下场合,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打造自己的人设。

为什么不刻意在这方面强化做得更让人印象深刻一点呢?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有些认同我的观点的话,我建议你在自己的过往履历里找出三个关键词,关键词的要求就两个:

1)你希望别人这么看待你,这三个关键词是好词,反映了你的优点和长处。

2)你确实能配得上这种关键词——名副其实。别像老干部那样,说着自己知识分子,却没看过几本靠谱的书。

还是那我自己举例子,我这几年给自己打造的形象大约是:

人力资源从业者,从业接近 15 年;

自媒体,在知乎、微博、公众号上都有自己的印记;

一个愿意帮助年轻人的职场前辈,在北大担任职业规划导师

你看,每一个关键词的背后,我都能拿出证据。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关键词,我能强化大家对我的认知。

未来,在企业需要人力资源行业从业者的时候,在品牌需要自媒体合作的时候,在年轻人需要咨询职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想到我。

这对我来说,就是机会。

在自媒体上小有名气之后,我很清楚,机会来得太多了,很多机会我配不上,但是他们依然来了,因为我的人设更为人所知。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的起源是应《上班啦,妈妈》节目组邀约出了一个 15 秒的视频。

当你懂的,我这种话痨,15 秒够说啥……

所以想了想,把过往的经历整理一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人设很重要,它帮助其他人很好的认知我们,更好的认可我们。我们要做的不是拒绝人设,而是拥抱人设,把自己真实的优点展现到更多人面前。

让他们在有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们。

好久没有出现在综艺的末尾了,期待下一个综艺能露脸超过 30 秒。

标签: 人力资源 社交媒体 方便大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