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天天速读:让孩子学会深度阅读的 10 个黄金法则,父母们需尽早知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张华读书会 Author 张华


(相关资料图)

文丨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 CEO

整理自张华读书会视频号直播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即可预约直播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引导孩子在暑假举办读书会?

暑假将近,正是让孩子阅读的好机会,平时孩子在家只是随意翻了一下书籍,看书时并没有自己的思考,所以也没有任何的收获,那么孩子们应该怎么读,怎么激发孩子自主阅读,怎么让孩子团队阅读,怎么让孩子深度阅读?

那么今天,就给大家分享10 个阅读方式,虽然简单,但却很有效。要知道,这不光是教大家如何引导孩子举办读书会,更多的是教给大家一种思维方式,引导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家长们不妨认真看一看,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个孩子,三次 " 返老还童 "

首先,我要讲的第一点,分辨角色。让孩子打破原有的故事,是一种分辨角色、理解故事的方式,一开始,他可能不太愿意去读故事,或者读完故事后,没有收获,这是因为他没有进行自我的思考,只是单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所以,我建议各位家长朋友可以做两件事情:

一、提问孩子。问一问孩子,这个角色在不在故事当中;

二、用诙谐幽默的方式打破原有的故事。我们可以把孩子也编进故事当中,激发他的兴趣。

小时候我在农村长大,那时并没有什么故事书可以阅读,一次偶然,我在爸爸的书柜里翻到几本书,打开了我的新世界,让我看到了国外的一些小说以及神话故事。

今天的孩子,他们的资源可以说是十分丰富,有很多优秀的书籍阅读,全世界的资源为他所享,但最大的收益其实还是我们,为什么?

不管是三十岁还是四十岁,我认为,我们都应该保持童心,保持想象力,其实很多的童话故事,很多绘本,都是写给大人的,例如:《安徒生童话》,宫西达也写的一些绘本系列。

这些故事书,能够让我们在这个黑暗的社会与迷茫的世界中,依然保持希望,保持信心,能够让我们在人与人交往中依然保持信任,甚至与敌人之间也可以进行和解。

这些年有了三个孩子,让我的心灵饱受滋润。从前我是一个特别急躁的人,会用偏见的眼光看待世界,但今天的我,会保持独立思考,保持对一些不公事件的呼吁、发声。

自从有了孩子,我会与孩子一起读童书,读故事,让我觉得,我的内心依然要有正向的价值观,我相信凭借自身的力量,能够去改变一些身边的小事情,这是我想说的一点。

第二,分析故事。分析故事其实很简单,在这里,给大家两个建议:

一、故事顺序。家长可以提问,让孩子复原一下故事的顺序;

二、用故事卡片分析记叙文的 "5W1H"。5W 指的是 Why,What,Where,When,Who,1W 指的是 How。

在分析故事时,我们可以用游戏化思维,记住一个词,那就是故事卡片,比方说你拿到了一套卡片,把一个故事拆解成十个句子,然后让孩子拼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又或者让他重新还原这个故事。

让孩子看完一个故事,然后制作一个故事卡片,写一些故事的基本更改,可以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开始,如果你的孩子在读二三年级,年龄还比较小,你可以从他最喜欢的故事书开始,这个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却很有效。

孩子在 7、8 岁之前,我们需要去呵护他的好奇心、想象力,在这两件事情上,家长需要费点心思,第一,主动阅读;第二,逻辑思维。如果你不用这种游戏化的方式,那么他不会主动去阅读,这样家长朋友们也会感到着急。

刚才那种故事卡片,让他按顺序重新编排,利用正确的顺序填 "5W1H",是让他建构逻辑思维的一种简单的方式。

在这里,想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布拉德 · 皮特出演的《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 · 巴顿奇事》,值得每位家长朋友观看。

我觉得有了三个孩子,等于有了三次成长。每有一个孩子,就相当于重新做一次爸爸,这也可以说是三次返老还童。

这部电影真的很经典,大家一定要去看,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特别是 10 岁以上的孩子,看过以后会有很深的感触,电影里面有很多的金句,如果我们单纯去读,可能会觉得并没有什么力量,但如果在《返老还童》这部电影里面去看那些金句,它给予你的力量难以想象,就如同你去看《阿甘正传》一样。

"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

哪来的世界观 "

回到正题,接下来要说的第三点,我和好书。怎么理解呢?很简单,先针对孩子和书中主人公的关联,让他回答两个问题:

一、书中的主人公是个怎么样的人?

二、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我记得有一年读书日的时候,一个媒体做了套漫画,那套漫画真的很震撼,它说:当你读一本小说的时候,就仿佛把书中的主角请回了你的家中做朋友,所以,当你看到你的孩子和哈利波特、赫敏在房间里一起围着书桌在 " 说话 ",那种感觉是很神奇的。

既然我们的孩子和书中的主角交朋友并请回了家中,那么我们可以问他,你的这个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在书中发生一些高光时刻或者惊悚时刻,你作为主角,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这是培养孩子的观点、判断力、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主角是什么人?这是提炼,你看了这本小说,看了这个故事,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需要用自己的话去提炼、总结,那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这是一种换位思考,是一种培养孩子观点,培养孩子进入人物,再跳脱出来,呈现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其实也是费曼学习法。

我希望各位家长在利用这套方法之前,要做一件事情:把孩子非常喜欢的 50 本书列一个清单,譬如说,孩子看了还念念不忘的 20 本绘本以及他过去看过的 30 本人物传记或者名著等。

把曾经想看却一直没看的书,让孩子自己列一个清单,里面包含了朋友向孩子推荐,但还未来得及去读的书,又或者是孩子过去想读,但后来又不太喜欢的书,将它们都列成清单。

清单列出后,顶头可以写上:游戏化思维、游戏化,然后再把我写的这 10 个关键词、方法写出来,首先用这 10 种内容形式去乘以刚刚所列的 50 本爱读的书,再进行标顺序,哪一本书用哪一种方式去分析,如果孩子用他最喜欢的那 50 本书与同学举办读书会,孩子对其标顺序后,会对阅读有更深入的理解,这就是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不光是指读一本很厚的书,而是能够去洞察里面的人物,明白其中的逻辑。

深度阅读包含了通过多元的形式去拆解书中故事,例如一个愚公移山的小故事,就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方式进行拆解,如果我是愚公,我会怎么做?愚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换个角度看待愚公移山会怎么样?这也是深度阅读。

所以深度阅读一定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我们不可以说孩子才 5 岁就不能深度阅读,也不能说孩子 12 岁还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故事书就没有深度阅读的能力,这都是对深度阅读的一种误解。

可以这么说,但凡具有批判性思维的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就好比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不是知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为了获得自由的学问。

同样的,深度阅读并不是要读一本很厚的书,所谓的批判性阅读,其实就是深度阅读。

我看到有家长在直播间里问:高中生读书会怎么做可以更好?

刚刚我所说的那些方式就很适合高中生。

如果我们的孩子到了 18 岁,有这三种能力就能够证明他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要优秀,我总结了一下,分别是:

一、表达力。孩子能够出口成章,但他的逻辑思考、表达能力不一定会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好;

二、思辨力。孩子能在一个故事中看到不同的维度,但不一定能够当自己的旁观者,看到自己被隐藏的优势;

三、合作力。在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比 8 岁的孩子有更优秀的合作力吗?未必。

请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记住这两句话:何为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为了获得自由的学问。何为深度阅读?所有的批判性阅读、思辨性阅读,都是深度阅读。

再给大家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当年我在面试南方报业集团,他们的面试方式是:

将面试的 40 人分成 8 个小组,每组 5 人,每个小组都会分得一份报纸,他们会在每份报纸上选择一篇深度阅读文章,让小组成员花 8 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最后回答两个问题:看完这份新闻报道,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如果你是记者或者编辑,你会怎么做?

这个例子跟我们上面所说的 " 我和好书 " 这个方式是不是很相似,同样可以换成是 " 我和好新闻 "。这就证明,这些阅读方式其实是不分年龄的,我教给家长朋友们的是怎么锻炼孩子的思维方式、知识广度、思维深度,这些都很重要,并且不分年龄。

接下来我们说第四点,重起书名。重起书名顾名思义就是看完一本书,用游戏化思维,让孩子为书重新起一个名字。

那怎么利用游戏化思维为书重起名字?很简单,譬如说,你们家里面的四个人都很喜欢读这一本书,那么读完书以后,你们就需要重新为这本书取一个名字,每人取三个,然后大家对这些书名进行投票,票数最高的前三可获得奖励。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如何引导孩子在暑假举办读书会?我们要紧紧围绕着读书会,所以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人,需要有一个小团体,一起阅读,并且需要有视觉化的呈现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要重起书名?原因其实很简单,书里面的某个章节、某个人物以及某种启发让你记忆深刻,你想从那个角度或者那个故事出发,去提炼你的书名,前提是,你要进行阅读。

在家里面,我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激发我的孩子。各位爸爸也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在家陪伴孩子,尽管陪伴的时间不多,但这样的陪伴是高效率的,而且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情感链接会非常强,所以我们常说陪伴的质量比陪伴的数量更重要。

第五,问答比赛。问答比赛其实是借鉴了辩论赛的形式,核心是学会提问,让孩子提出问题,家长朋友们可以直接看教练式父母成长营提问的第七课: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提问?

无论是我们刚刚所说的编一个角色、提问 "5W1H" 还是其他的一些哲学问题的问答,我们都要让孩子学会提问,除了一些简单故事情节的提炼,也需要一些不同方式的提问,所以家长朋友们如果看完第七课,看完直播后,可以让孩子将其运用在读书会里面,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讲剩下的几个点。

第六,改变角度。任何一个故事改变角度,会发生什么,譬如《未曾发生的历史》这本书,如果改变角度,它会发生些什么,这种方式能够让孩子变成半个创作者。

第七,创作故事。当一个孩子看了很多书,很多故事后,家长朋友们可以邀请孩子写故事,先从写日记以及日常的小故事开始,上周我也讲过,如何培养孩子的故事思维?就与这个关联起来,当孩子具有故事思维的时候,他就可以进行创作,故事并不需要很惊艳。

在上周直播我曾分享过一段话:

下一次被困在雨里的时候,看看自己到底是想要诅咒恶劣的鬼天气,还是开始感受雨滴落在脸上,从发梢滚落,在手背上溅开。

我们是不是可以让孩子听了这段话后,描述一滴雨的旅程,这可不可以说是一个故事?我觉得是可以的。故事未必是要有一个人物、角色,所谓故事,就是把我们自己和世间万物都赋予生命,去捕捉一个微小细节的场景还原。

上周有位家长朋友说,孩子看图写话不会写怎么办?让他去感受,去感受这个世界。正如韩寒所说:"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当孩子学会了感受世界时,他就会有故事,就能够在故事中赋予世界万物生命。

" 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

第八,诗歌魅力。在《读书会的 75 个阅读作战法》这本书里面,就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诗歌。在我们少年时代,诗词歌赋太过应试教育,对于传统文化之美,那时的我们也很难体会,而我,也是在成年之后才逐渐领略到。

除了中国的传统诗词,全世界的诗歌都应该让孩子从小阅读,在《读书会的 75 个阅读作战法》这本书中,也谈到了诗歌,它说,能不能让孩子重新做一个吟游诗人,什么意思呢?

就是当孩子不会写一篇长篇文章的时候,能不能赋予他灵感与力量?让他写短句,一句一句写下来,但不能光去创造,创造背后还需要阅读,世界的优秀诗词歌赋,也应该让孩子去看一看,读一读,读的时候可以将好词好句划出来,这样有助于创作。

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将自己创作的诗歌以及其他优秀的诗歌都写在一个本子上,然后拿起本子原地绕着几圈去念,虽然看起来神神叨叨的,但没关系,这,其实就是游戏化思维。

孩子如果说:妈妈,我不会写长句,老师也说我不会写作文。这时候,你就可以鼓励他,说他是一位小诗人,因为他懂得写短句,懂得创作,这就可以说是一位小诗人的表现,你也可以孩子打扮成诗人的样子,几个同学一起举办读书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感受诗歌,举办读书会,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第九,做荐书人。做荐书人类似于上面所讲的重起书名,当孩子做一个荐书人或者一个出品人的时候,他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自己推荐的作品负责,因此,孩子需要写,写什么?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以及适合的人群,他甚至可以去看看其他读者对于这本书的看法和感受。

要做荐书人,就必须要对这本书的读者负责,就必须要具备开放性思维,做荐书人这个方式,实质要比重起书名更深一层。

当一个孩子 12 岁、15 岁甚至 18 岁的时候,做一个荐书人,那么他对整本书的理解,也会很深刻,这就是深度阅读。

最后一点是思考荒谬。我们思考荒谬,恰恰是希望现实变得更加美好。可能我的批判性思维比较深,有时候我们去批评一些事物,恰恰是想让它变得更加美好,小到家庭成员,大到一个国家,批评是为了让它变得更好。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可能看奇幻的小说比较多,但到了中学,去看一些荒谬的小说、思辨的著作,我觉得是需要的。我们借鉴游戏化的方式,借鉴这种阅读作战法,让孩子讨论荒谬、思考荒谬、表达荒谬,这对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建立,对于他们未来发挥自己所长,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埋下了一颗种子。

上面所说的这十个方式,家长朋友们都可以让孩子去尝试一下,去引导孩子 " 动 " 起来,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深度阅读。

阅读是建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最有效最简单的方式。卡夫卡说过:" 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

所以,让孩子多读好书、读杂书,这一点很重要。

直播预约|今天(7 月 1 日)早上 8:00,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将与大家分享:「为什么要从小培养孩子成为通才?」,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即可预约直播!欢迎各位家长参与连麦!

标签: 通识教育 一个故事 返老还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