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以后,别拼加班了,得拼精力
以下文章来源于 YouCore ,作者 YouCore 龙秀文
过了 30 岁,职场陷入瓶颈,比自己年轻的人都在冲冲冲,而自己精力体力都在下降,拼加班明显已经不够了。30 岁以后的职场人,要保持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屹立不倒,就要不断给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做升维,给自己的执行做降维。
作者:YouCore 龙秀文
编辑:可安
来源:YouCore
1
前言
前段时间,有位同学给我发了张照片:
晚上 8、9 点,外面已经漆黑一片,但他公司还是灯火通明,二十几个工位,一个不落,齐齐整整都在加班。
他跟我说,想走,但又不敢走。
其实他手头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但看到这些比自己年轻的小伙子,比自己还拼,都在老老实实加班,很害怕会被淘汰。
年轻的时候,身体好、时间多,自愿以加班、牺牲休息时间的方式,多换取个人能力的增长,不失为一件好事。
但年纪大了,就不一样了。
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
20 岁出头,是一个人健康、耐力、精力和体力的巅峰岁月。心理和生理是密切联系的,所以 20 岁出头也是我们认知能力最敏锐的时候。
然后,大约在 26-30 岁前后,你的身体几乎所有方面都会开始走下坡路,你的肌肉将会被脂肪所取代,你的皮肤将会开始丧失弹性,你的大脑细胞开始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凋亡。
所以,大多数运动员、电子竞技选手的巅峰期都在 20 岁左右的时期,比如 18 岁左右的苏翊鸣、谷爱凌,年纪轻轻就夺冠了,但到了 25、6 岁就算是老将了,身体各项机能都在走下坡路。
30 几岁,身体本就不如年轻人能熬,再加上这个年龄段一般都成家立业了,得兼顾家庭和小孩,时间也不占优势。
要是你还想去拼加班,那不就是以自己的劣势去比拼别人的强项嘛。
其实,时间(加班)不能决定做事的效率,精力才能。
精力不好,再怎么加班都是事倍功半。
精力,也就是你做事的能力。年龄越是增长,我们越要发挥时间的优势,以时间沉淀逐步增长的技能、专业知识和做事能力,来抵消年纪大体能下降和时间不足的劣势。
那么,拼精力,怎么拼更高效呢?以我精力管理 7 年的经验来看,核心有 3 点。
2
目标力
一个好目标,是你生活中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
它可以让你立刻行动,而不只是停留在想法层面的空想。
它可以让你自觉努力,为你的行动带来动力、激情、恒心。
它可以让你排除万难,克服重重障碍。
怎么利用好目标的力量呢?有三个方法:
第一:从消极流向积极
以前在 IT 行业时,经常有同事跟我吐槽:公司管理不人性,客户难沟通,项目太难做等等。
可当我问:如果有机会让你去改变,你希望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
大家都沉默了。
大部分人表达都是在说不要什么,却很少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基于不想要什么来定目标,就是一个消极的目标。
消极的目标,容易带来恐惧、愤怒的负面情绪,更容易耗尽我们的精力。
而积极的目标,是通过未来、有挑战的、更有意义的,可以激发我们的精力。
像我刚做管理头两年,特别担心领导不认可,怕下属工作出纰漏,所以事无巨细地控制着进展,不能容忍一点差错。
害得下属们做事都小心翼翼,跟我汇报时特别紧张,甚至还有一个下属哭着找老板转部门,说压力太大了。
我这才意识到,哪怕我的工作做好了,可每天都在紧张、害怕的负面情绪中内耗,不仅自己累得半死,下属也觉得我像个女魔头。
带着这样的消极目标,还美名其曰是追求优秀,太可怕了。
于是,我开始刻意改变做事的思维方式,经常自问:如何做对公司更有价值?真正对下属更有帮助呢?
转变视角后,我能看到领导交办事情背后的意义,可以一针见血地给出决策或建议。
我能感受到下属犯错的背后,也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
我开始更耐心地传递目标的价值,分享我的处理思路。在我的鼓励和支持下,下属反倒主动要求我给予一些鞭策了,因为在压力和试错中更容易突破自我。
第二:从外部流向内部
外部动机反映的是我们的欲望,比如金钱、认同感、社会地位、权力甚至爱情。
而内部动机来源于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它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带来内心的满足感。
外部动机刺激到一定程度是会失去激励作用的,而内部动机提供的驱动力却会源源不断。
以员工的离职为例,对薪酬的不满虽然会导致离职,但绝大部分还是因为自身价值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对团队的发展前景不看好。
这一点我决定从 IT 行业转型时有切身体会。
如果从工作舒适度来说,我已经做到上市公司分公司总经理的位置,培养多年的团队也很默契了,不用我投入过多精力就能保障业务的稳定。
但变相的是,我的能力也失去了施展空间,很多工作场合我只需要发一张总经理的名片,代表公司领导重视出个场,偶尔发表一个关键讲话就行。
这样的舒适区让我越来越感受不到挑战和活力。
所以在团队发展稳定,我的阶段性使命结束后,我开始想要换个舞台施展自己。
转型做 YouCore 的导师后,因为能帮助更多的人学以致用,我的工作热情比原来又高涨了几倍,也更有动力去提升自己,朋友都说我转型后的状态越来越好了。
第三:从自己流向他人
你有留意过运动比赛的场景吗?
一名为国家荣誉而战的运动员,他的战斗力是远比一名只想拿金牌证明自己的运动员更强的。
大多数冠军的身上,都肩负着超越个人利益的目标。
如果我们想要获得更大的突破,目标设定就不能仅限于满足自我需求。
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不幸生病了,一个一心想增加收入的医生和一个关心体贴你身体状况的医生,假设两人医术相当,你更希望哪位医生在生死关头主宰你的命运呢?
当目标超越了个人利益,变成为他人而奋斗时,你的精力会更加旺盛,也将迎来比大多数人更多的突破和成就。
那些基业长青的企业家,他们的生存宝典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3
情绪力
心情不好时,你是不是做什么都没劲,而且特别容易感到累?
正向的情绪可以转化为工作强大的动力,让我们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挑战。
像焦虑、挫败和愤怒这样的负面情绪,则会导致情绪内耗,让我们特别心累了。
而人生常有逆境,负面情绪是无法避免的。日常小事有工作压力,外界干扰的焦虑;人生大事有各种无常和生离死别的悲伤无助,都会带来负面情绪。
当负面情绪产生后,如何及时解决,避免过度的情绪内耗呢?两个步骤:
第一步:挖掘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
每一个负面情绪的背后,代表的是没被满足的需求。
比如我最近疫情在家办公,白天看起来一切照常,可到晚上工作快结束时,却比以往更疲惫,还很容易感到沮丧。
因为我期待的是专注、高效的状态。
但由于疫情在家,一天 24 小时除了睡觉,其它时间都像在工作,让我感觉没有一点放松的空间,所以工作的热情远低于在办公室。
第二步:逐步满足情绪背后的需求
找到负面情绪背后的需求后,关键就是如何改进了。
还以我居家办公为例,我开始为自己列出应对清单:
1. 目标:专注而高效的工作状态
2. 现状:1 天 24 小时没有变换环境,家由休息的地方变成要高强度工作的地方,所以我心里始终没感觉在放松。
3. 要解决的问题:工作和休息间能有放松的切换方式,来促进专注和高效。
4. 调整原则:
在家办公是大环境影响,接下来 1-2 周我可能仍然要在家,那么可以给自己降低一点点要求,先以完成必需的工作为准。
而且最近身体不太好、经常咳嗽,正是提醒我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那就慢慢让自己安心恢复吧。
5. 调整对策:
1)在家里布置一个专注办公的空间,休息或放空切换到其它空间,让我在小范围内感受到切换。
2)把原来在办公室、户外放松的方式,转换到在家也可以放松。
比如,我会在卧室窗台布置一个好看的小桌子,早餐、下午茶时间可以坐在窗台放松一下;
我还下了喜欢的健身 APP,买了容易操作的健身设备,让自己在家也能锻炼出汗。
3)划出工作时间段,这个时段让自己只思考工作的事,并且定出每天要达成的目标,这样有点紧迫感反而能促进高效。
所以,出现负面情绪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学会挖掘情绪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再逐步调节改进。
4
复原力
上班只是开了一天的会,或啥事没干划了一天水,到下班你是不是仍然觉得脑袋嗡嗡嗡,只想回家休息?甚至还觉得压力好大,想约朋友放松一下?
这是因为,大脑虽然大约只占我们人体质量的 2%,但即使坐着不动,它也会消耗人体热量的 20%,全身耗氧量的 25%,以及消耗掉肝脏储存血糖的 75%。
你哪怕在发呆,你的大脑每分钟也需要 0.1 卡路里的热量,而当你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时候,你的大脑每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 1.5 卡路里。
一旦消耗过多,就会出现心理学上的 " 自我损耗 " 现象,没有精力做任何稍微有点难度的事了。
既然大脑这么容易疲劳,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快速恢复下脑力呢?
你可能一下子会想到很多方法。
比如,睡觉。可为什么有时候睡醒后,只觉脑袋晕晕沉沉,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再比如,运动。可为什么有时候运动完,只觉得自己累得像死狗一样,哪还提得起劲去学习呀?
亦或者,转换用脑,沟通类的工作做累了,换些技术性的工作做做。可为什么有时候却越做越困,眼皮直打颤?
这是因为脑力劳动的累,不同于体力劳动的累。
体力劳动的累,歇一歇就好了。
但脑力劳动的累,没有一种通用的恢复方法,不同的累,得区别对待,用不同的方法。
1. 身体低兴奋的累
比如,我一天都在为私教同学们解疑答惑,除了喝个水,吃下饭,坐在椅子上没动过。
这种累,就是大脑持续活跃,身体却几乎静止不动的累。
解决的最佳方式是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
比如我傍晚的时候,经常会跑 1 个小时左右的步,或者做上几十分钟的瑜伽,这样可以确保我晚上有足够的精力持续工作到十点。
只要让身体动起来,身体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之为内啡肽的激素。
这个激素可是一个好东西,它跟吗啡、鸦片剂一样,可以让我们的大脑产生愉悦感;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带走疲劳感;增加血液里携带的氧气量,支撑大脑的持续兴奋状态。
这就是为何,有氧运动成为习惯后,会上瘾的原因。像习惯了跑步的人,一段时间不跑就全身不自在。
2. 意志力使用过度的累
我刚做销售那会,每次拜访客户都会各种纠结 " 客户会不会不需要我们的产品,会不会发脾气,我会不会被拒绝 ",要不我先做点其它事吧,玩玩手机放松一下。
最后,我需要消耗极大的意志力去强迫自己,才能敲开客户的门。因此,每拜访一次客户下来,我都身心俱疲。
这种累,是因为我们强迫自己去做自己不乐意做的事,或强行抑制自己的各种冲动。
解决的最佳方式是被动式休闲,特别是睡眠,非常有用。
像我遇事不决时,就会选择先打个 20 分钟左右的盹。
你也可以根据你自己的特性,选择对你恢复意志力有效的被动式休闲,比如看个电影,逛个街之类的。
3. 长时间重复的累
比如,连续三个小时复制粘贴素材内容;连续一个上午核对各个文档里的错别字等。
这种累,主要是大脑皮层的疲劳。
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工作,大脑皮层参加工作的细胞受到频繁的刺激,会产生强烈的兴奋。
但到一定程度时,兴奋便会转为抑制,如果继续工作下去,这种抑制过程就会加强而导致疲劳。
对于这种累,就需要让这部分大脑皮层暂时停止刺激。
停止刺激的方式有两种:
1)停下来,先歇一歇
比如睡觉、休闲、或者运动。
2)不停下来,转换用脑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很珍惜时间的人。
比如你做数学累了,就可以看一会哲学书,哲学书看累了就再看一会文学书。
鲁迅就特别喜欢这个方法。
"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这句话就是他老人家说的。
5
结语
30 岁以前,如果是出于自愿,在不影响健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拼加班、拼时间,以换取更快的成长。
但 30 岁以后,身体机能逐渐走下坡路,时间越来越少,就得拼精力了。用我们的做事能力,来补偿年纪大体能下降和时间不足的劣势。
具体怎么做呢?
1. 目标力:让目标感从消极流向积极、从外部流向内部、从自己流向他人,它会成为你生活中最强大也最持久的精力源。
2. 情绪力:及时挖掘和满足情绪背后未被关注的需求,减少情绪内耗。
3. 复原力:学会脑力劳动累的三种休息方式,提高复原力。
只要你按照以上 3 点方法去努力,你的精力不但会越来越充沛,还会成为一道他人不可逾越的护城河。(全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
●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 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 营收破 260 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一个企业的未来
取决于其组织能力建设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