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35 岁以后,新“三观”比五官更重要

以下文章来源于樊登读书 ,作者何了了

人到 35 岁,人生半坡,经过时间的洗礼,人会变得更加智慧而清醒,成熟而稳重。在到了成熟稳重的年纪,见过许多人,经过许多事,走过许多路,逐渐明白了生活的本质,中年以后," 三观 " 比五官更重要。

作者:何了了

编辑:可安 / 美编:高婉珍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梁实秋先生曾在散文集《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里写道:

"

" 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折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

"

与生活交手多年,对外,看清了世态,对内,认识了自身。

过去苦心追求的,随着阅历加持日益了然无味。

曾经不以为然的,却在岁月流淌中开始愈发看重。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明白:

真正决定你人生质量的,不在于金钱几何,才智几许,而是你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健康观指导身心,生活观牵引灵魂,人脉观重塑自我。

2022 年,养成这 " 新三观 ",方能轻装上阵,内外皆安。

1

健康观:身体无病,心上无事

最近一段时间,主持人刘畊宏在网上着实火了一把。

隔离在家的他突发奇想地开起了直播,带网友一起跳操。

从每天带着老婆一起陪大家互动、给大家鼓劲,到自编有趣又燃脂的 " 本草纲目版 " 毽子操。

为了让网友们跟着自己一起运动起来,他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思。

而这些看似欢乐的行为背后,却有一个异常沉重的故事。

多年前,由于长期出差、超负荷工作,再加上不爱运动,刘畊宏的岳父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

离开那年,才年仅 59 岁。

自责不已的刘畊宏,自此痛下决心,要带着岳母和妻子一起锻炼。

感慨之余,也不免有些心悸。

人到了一定年纪,要挣钱养家,要应酬人情,要追求自我实现。

长此以往,健康却成了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从前通宵小菜一碟,如今熬到凌晨两点,就得恢复上一周;

年轻时头疼感冒不吃药就好,现在却一堆慢性病找上了身;

焦虑、内耗、易怒成了家常便饭,一碰到事情就容易陷入情绪、久不能眠。

博主 @深深深蓝很长一阵子,就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

长期熬夜加班,再加上不规律饮食,让她的体检报告亮满了红灯。

因为工作、家庭压力过大,甚至还一度确诊了中度焦虑。

后来在咨询师的建议下,她戒了熬夜和吃外卖的习惯。

开始保持每周 3-4 次的慢跑和普拉提,还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半年后,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各项指标居然慢慢都恢复了正常。

心理学家朱哈德曾有句话说的很中肯:

"

" 当我们开始珍惜我们的身体,学会倾听并平等和它对话,真正学会去爱它时,你就能从最深的层次开始治愈我们的生命。"

"

从现在起,试着保持健康自律的生活。

不透支,多运动,给身体一个喘息和疗愈的机会;

常聆听,多对话,给情绪一个疏散和排解的出口;

定期体检,在毛病刚一露头的时候就消灭它。

永远记住,人生这场长跑,拼的是身体强健,是精神粗壮,是内心强大。

2

生活观:物质低配,精神高配

听过一个感慨很深的故事。

有回,几个学生劝苏格拉底去集市走走:" 那有好多新鲜玩意,您一定会满载而归。"

隔天苏格拉底回来,大家都来问他收获。

他却两手一摊:" 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心理学家施瓦茨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选择悖论:

我们总以为幸福就意味着自由和选择,可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

相反地,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很多人看似拥有物质,实则是被它支配。

人总容易被内心的欲望驱使,有了的还要再多,得到了还要更好。

看似拥有了很多,却很难再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京剧名家王珮瑜,年少成名,拿遍业内大奖。

风头正盛时的她,挥霍无度,纵情吃喝,挣多少花多少。

各种名牌买起来眼都不眨,人也迅速胖了十几斤。

恩师刘曾复得知后,把她喊到家里,意味深长道:

"

" 不要为生计唱戏,这样你才唱得贵气。没有物欲,剩的才是对京剧本身的欲望。"

"

这句话一下子唤醒了王珮瑜,此后她便下定决心戒掉了膨胀的物欲,回归了刚学戏时的简单生活。

把更多的心血花在了研究如何改进戏曲的唱腔,怎么向年轻人推广京剧上。

如今的她,穿 68 块的 T,每天吃素,却在日复一日的唱念做打中,感受到一种由衷的满足。

梭罗曾在《瓦尔登湖》里感慨:

"

" 在物质中没有真正的自由,在物质中永远找不到平等,在物质中,人生无常,且为物质所役。"

"

人生就是这样,减一分物欲,就多几分清醒。

少一些杂物羁绊身心,就多一处净土安放灵魂。

杨绛钱钟书家里,没有电视机,没有电话,却有满屋的书香和古籍。

叶嘉莹先生捐出全部身家,桌上是馒头青菜,心却徜徉在诗词的海洋。

李小文院士一双布鞋 , 一身素衣,每日埋头讲课、做研究,却能自得其乐。

就像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说的:

"

" 要记得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

"

真正能高配你人生的,不是新款的衣裳,昂贵的包。

而是那些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融进骨血的学识。

当一个人不为外物所累,才能腾出空来让精神生长。

3

人脉观: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之前朋友圈刷屏的一个段子。

某青年 CEO 刚开始创业时,曾被投资人不留情面地评价:

学历平平,没正经上过班,说话缺乏感染力,团队也没啥精英。

后来他的公司越做越好,上了市,每位投资人在采访里又对他大夸特夸。

说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特别适合当创业者。

另一个,来自我采访过的一个媒体界大佬。

职业缘故,他微信加了上千好友,平常总有些不联系甚至不认识的人上来就套近乎、求帮忙。

但他基本上看都不看,直接划过去。

在他看来:" 大家这么忙,谁愿意花大力气帮一个萍水相逢的人?况且就算我能帮他,他能帮我什么?"

为什么想讲这两个故事呢?

因为这些年看多了身边的人忙着攀关系混圈子,却除了轻视和冷漠一无所获,便愈发明白:

一个 " 朋 " 字两个 " 月 "。所谓人脉,不是一个向下兼容,一个昂头仰望,而是一场旗鼓相当的资源置换。

当你默默无闻,你的人脉不过几个名字;当你实力够了,自会有人蜂拥而来。

说到底,你的价值,决定了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思维力》作者王世民,有句话讲的一针见血:

"

" 在你的价值未有效建立之前,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没有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是无效的。"

"

与其钻营人脉,不如经营自己。

要知道,孙悟空还是猴子时,只能和一群猴子玩;学了一身本领,却能和牛魔王称兄道弟;

大闹天宫后,神仙都对他毕恭毕敬;最后成了斗战圣佛,更是跟菩萨平起平坐。

人人都想去最高级的圈子,但在能力配不上野心前,你要做的是先潜心修炼自己 " 人脉砝码 ":

首先,远离消耗你的圈子;

当你成为高水平的自己,自然能遇到高水平的知音。

其次,主动为别人提供价值;

当你经常往双方的情感账户里存款,别人自然会在你需要时帮一把。

最后,持续深耕自己,能力增值。

当你在自己的专业上做的足够出彩,别人自然就愿意把更多的机会给你。

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有句话我很喜欢:

"

" 如果有一天,某个人经过长期的积累,真正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他必会惊喜于真正意义上的、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居然会破门而入。"

"

这世上所有好的人脉,都不是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当你自身足够强大,又何须试图摘月?

月亮它自会奔你而来。

4

写在最后

很喜欢一句话:年少向外走,中年向内求。

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不断往回收的过程。

唯有抛却外界的负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到自己身上,跟自己的内心对话。

才能一步步收获精神的成长,心智的提升。

下半场,你的人生走向,就藏在你的新 " 三观 " 里。(全文完)

《新用户思维》原创热文推荐:

●你这么坚持品质,为何还是止不住客流下滑?

●盲目跟从带货,是企业对直播最大的误解

●私域流量的终极奥义:不在流量,而在于人!

●疫情之下着急要做新零售,98% 的企业老板都弄错了!

● 营收破 260 亿的海底捞,如何破单店负增长的困局?

你的思维方式

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标签: 苏格拉底 心理学家 挥霍无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