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用好高层次人才 激活教学创新“一池春水”
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职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如何下好人才队伍建设“一盘棋”,实现引才用才新突破?
4月18日,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运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看到郭发勇正在为新研发机器人的开源模块化控制器项目落地推广做准备。
这位科研、教学“双肩挑”的年轻博士,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引进的青年英才,已获得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重点项目、国防创新特区快速响应小组、江苏省高校自然资金等项目的资助。
“近年来,像郭发勇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快速集聚。这主要得益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学校党委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活了教学创新‘一池春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光文说。
“缺什么引什么,要什么引什么,用什么引什么。”王光文说,近年来,学校深刻理解“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人才”这句话,制定杰出人才引进计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需求和事业引才。
该校首先建立了技能型教师、博士、教授、杰青等人才分类引进标准,试行高技能人才引进和“直聘”相结合、固定岗位和柔性岗位相结合的引聘办法,实行项目引领、专家挂帅、团队合作等人才引进模式。
学校还向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补贴、租房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一系列暖心措施,让人才免除后顾之忧,努力增强其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才引进,实行‘一人一策’,强力揽才,补齐人才队伍建设短板,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人才支撑。”王光文说。
2021年,该校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先进焊接团队,让重点焊接专业群走向内涵式发展,为未来专业群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这些引进的青年英才和创新团队,指导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青年骨干教师新编教材再版修订、新教师教学,参与国家创新团队科研项目研讨……有效推动了学校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校双师比例达到85%,培育出一批国家和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等。其中,有85人分别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更重要的是留得住。从长远来看,环境比资金更重要,服务比管理更管用。”王光文说,吸引人才的并不全是丰厚的薪酬待遇,更重要的是成长空间和平台。
该校坚持创新“引培用留”机制,发挥引才“输血”效应,重视自主“造血”功能,打造优秀的人才“蓄水池”。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雄威介绍,近年来,学校坚持多措并举,聚力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围绕制度留才、人文留才、环境留才,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了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办法、突出业绩奖励办法等。
“来到学校后,最大的感受是学校对人才服务的重视,尤其重视科研项目从申报、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工作。”郭发勇说,受益于此,他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中。
李雄威介绍,在留才用才方面,学校进行了系统性探索实践,如制定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个性化考核任务单,量体裁衣、人尽其用;探索业绩等级+业绩分数相结合的工作量考核办法,鼓励高水平业绩竞争模式,实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
该校探索出的本土和引进高端人才组团式“智力”帮扶模式、跨学科“智力”团队互助模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已在多地多点开花结果。
“今后,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将聚焦‘四高’,即培育高层次的国内领先人才队伍、高能级的载体平台、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高品质的人才生态,全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王光文表示。(通讯员 张雪华 雷 宁 本报记者 过国忠)
(责编:郝孟佳、孙竞)标签: 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