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月入 8K,在美容院花 7K 不行吗?”:这种伪自由,正在摧毁你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 1875/2000 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 3120 天

前两天,看到一个女生分享自己的苦恼。

女生说,自己因为在美容院买项目跟老公吵架了 。

她与丈夫新婚,两人月薪都在八千左右,目前小家庭有个小二十来万的存款。

女生指出,她与丈夫都是独生子女,她从小到大花钱都大手大脚的,结婚前就是月光,一分钱也没有存下来过。

但她的丈夫则比较有理财的思想,甚至因为未来的生活规划有些焦虑,想要攒钱应对未来。

她则认为丈夫有些多虑,"我们的父母都有房有存款,我觉得根本不用操心。"

最近,也因为两人不同的观念爆发矛盾。

而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就是她去美容院消费。

她描述,最近她常去的美容院买了一个 3200 元的项目,在之前也跟丈夫商量过,后面买个按摩椅就不再买这个美容项目了。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容院最近搞了个活动,要先付所有的项目费用,然后一年去 40 次,去完之后,这笔钱就可以现金退回到美容会员卡上。

她一听,非常心动,当即就买了 7000 元的项目,她说自己每周都会去,可以用完这 40 次。

丈夫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

她哄了很久,丈夫也没有消气的意思,于是她的脾气也上来了。

" 我觉得我们条件还可以,为什么要为了存钱让自己过得那么难受,我说我们这样还没有我一个同事过得舒服。"

她指出那个同事的丈夫工资比较少,条件不如她们一家。

两个人各执己见,闹掰冷战了。

面对这样的事情,网友们的态度各不相同。

有的人在这个事件中感慨,女性婚后没有了经济自由;

" 难道这个也不能自己做主吗?"

" 难道结了婚真的就失去花钱的自由了吗?"

有一大部分人觉得,别的不说,这个女生陷入了美容院的骗局;

" 你老公的不开心可能是觉得你交了智商税。"

另一部分人则不认同女生的消费观,认为无论结没结婚,女性都应该要有自己的存款。

" 合理理财跟结不结婚没关系,规划好每一笔钱是普通人都应该学会的。"

不仅是这对夫妻,连网友们也各有主张,谁也说服不了谁。

对于这件事,有一部分主张引起了我的注意。

很多网友说:

就算被骗了,那也不就是多花了一些自己的钱吗," 为什么要对女性这么苛刻 ";

不结婚就不会有人限制你花钱的自由," 如果不结婚不就好了 ";

" 花自己的钱也要别人管吗?" ……

我在这些话中,发现了很多危险的信号——很多人自以为在追寻自主自由,但其实却陷入了陷阱。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中,阐述了马尔库塞提出的 "舒适的不自由" 这个概念。

马尔库塞认为,除了 " 强制 ",还有一种比 " 强制 " 更加危险的控制方式,会让人心甘情愿地服从于制度的控制,陷入一种 " 舒适的 " 不自由之中。

刘擎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

1991 年他到美国留学,第一次走进所谓的 " 超级市场 "。

站在长长的货架面前,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他突然明白了马尔库塞的洞见。

这码放整齐的商品,有很多他都不知道有什么用。

这里面没有什么高科技产品,而都是一些日用品。

比如他看到一个小型的木质装置,完全不明白拿来做什么。

一位美国同学告诉他,这是专门用来放厨房纸巾的 "paper rowel"。

众所周知,日用品本来是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

但当时美国超市让刘擎觉得,他本来不知道他有这种需求,而在看到这些商品后产生了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对一些商品的需求,其实是商品制造出来的。

这也正是马尔库塞提出的另一个概念,"虚假的需求"。

这种虚假的需求,不是源自你自然的生活需要,而是被市场营销制造出来的。

广告把产品和 " 生活方式 "" 自我形象 " 绑定在一起,让你心甘情愿付出十倍百倍的价格买单。

消费主义无度地刺激人的物质需求、享受欲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无止境地追逐不断更新迭代的虚假需求。

这看似是我们自己做出的消费选择,实际上是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引导所导致的行为。

渐渐地,大众被无尽的消费和享受所贿赂,心甘情愿地服从于这个系统的控制,丧失了真正的自由。

因此,很多人所谓的 " 花钱自由 " 其实是种伪自由。

以为是可以自我主宰生活方式的清醒,其实不过是陷入另一种形式的奶头乐罢了。

其实无论结不结婚、单身与否,保持清醒,不被 " 虚假需求 " 牵着鼻子走,都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2 条建议,摆脱舒适的不自由。

①适度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发挥正面价值,也能产生负面影响。

就拿买房来说,在自己可以承受的压力范围内适当超前消费,可以减轻当下的负担,还贷所带来的压力,也有条件激发按揭购房者的工作动力。

但一旦压力过大难以承受,就容易导致工作和生活 " 姿势 " 变形。

甚至过度超前消费,容易在我们心理上形成一种 " 消费优越感 ",产生一种收入能力大于消费能力的错觉。

一旦尝到这种错觉带来的优越感后,我们便会依赖上这种方式带来的感觉,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渐渐上瘾,诱发海洛因效应,导致负债越来越多。

例如,有些人成为 " 剁手族 ",明知不理性,仍然无法停止 " 剁手 "。

②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社会学家马克思 · 韦伯提出理性二分法,将理性分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不关心目的,只关心达成目的工具是否最优、是否实现最大功效,是否达成目的。

价值理性相信有无条件价值,强调动机纯正和选择正确工具去实现目的,但不管其结果如何。

工具理性是做事实判断,有客观标准,容易评估和计算;价值理性是做价值判断,是主观评估,价值权衡相对难。

有些人觉得 " 花钱自由 " 即是经济独立,是独立自主的体现。

这个观点从韦伯理性视角来看,追求 " 花钱自由 " 工具理性,追求 " 独立自主 " 是价值理性。

如果把独立自主归结为花钱自由,这就容易让我们身陷铁笼。

只是一味地自由消费、满足享乐欲望,那么花钱本是工具,最后却变成目的。

而真正的独立自主,是清楚自己的需求,能够不被他人所迷惑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

总而言之,一个具有真正自由人格的人,能统筹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让两种理性协调发展,为己所用。

自我提升

分清你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拥有成长心态是相对稀缺品质

当你不知如何开始行动,陷入迷茫时,

不妨先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精读君通识词典》每天发布 1 个概念,

目前已经更新至 1875 个词条

通过不断积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工具,

在你实现目标的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标签: 价值理性 马尔库塞 独立自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