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今天,我们父母该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

文 | Cecilia

学术型的二胎妈妈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疫情反复、河南水灾、MU5735 客机坠毁 ...... 这两年发生了太多事情,令人感慨万千: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作为父母,我们又十分清楚,生命与死亡话题是孩子的必修课。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家长从不同年龄段切入,教我们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文末还有相关资源推荐哦。

第一次知道 " 死亡 "

小学三年级时,我曾养过一对可爱的虎皮鹦鹉。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抓一捧小米粒儿放在手心里,让它们用小嘴轻轻地啄食。

当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到阳台里,跟它们说话,看它们在笼子里跳跃和飞翔。

但那年秋天,它们没能熬过深秋的寒冷,双双在笼子里死掉了。

我特别难过。之后,我小心翼翼地去厕所里撕下卫生纸,将它们整整齐齐地包了起来,然后在我爸的陪同下,去院子里的花坛里,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它们埋了。

一想到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它们,我哭得非常伤心;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也时常会梦见它们,梦见它们用小嘴轻轻的啄食我手心里的小米粒儿。

那是我第一次感到,死亡离我如此之近。

在我上初中以后,一天夜里,我突然想到自己也会死!于是,我突然全身颤栗,从床上跳起来,跑到客厅里对着爸爸嚎啕大哭。

我一边哭,一边大声叫着说:「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爸爸只是温柔地把我搂在怀里,平静地对我说:「我们每个人都会死,但现在距离死亡还有很久很久的时间。

「如果老去的人不死,这世界上又何来留给你们年轻人的空间和舞台呢?

「正因为我们最终都会死亡,所以,现在,我们才要好好地活着。」

当时的我,听得似懂非懂,却从爸爸的语调中获得了安慰和平静。

后来,我也和每个长大的人一样,经历了生离死别。

对于死亡,我依然怀有恐惧和未知,依然希望自己能够活很久很久——但却不再有年少时那种万蚁噬身的慌乱。

当我为人母后,对生命又有了新的理解——在大家庭里,有老人故去,也有宝宝出生,生命就是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我们教孩子背诗,背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他好奇地问我们,为什么路上的行人都会那么地难过。

「因为他们所爱的人,已经故去了。」

「什么叫故去呀?」他抬起头,用忽闪的大眼睛看着我。

「就是死了。」我认真地说道,「然后,他们会被埋在土里,长眠于地下。」

「我不想被埋在土里!」小萌突然大哭起来。

是啊,也是时候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了。

孩子对死亡,比我们想象中敏感

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这一话题。是的,交谈并不能解决孩子所有关于死亡的疑问;但如果不和孩子去谈,他们的困惑可能更大。

我们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其实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和经历,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经历感受和处境,因为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孩子对死亡是有意识的。

早在我们和他们谈论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死亡,他们可能看到死去的鸟,昆虫或者动物,也可能在电视上,听说关于死亡的新闻,即使是在童话故事中也不乏坏人的死亡。

孩子会以为父母是无所不知的,即使对于死亡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关于死亡的所有答案,孩子多少会感到不舒服。

接受死亡可能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可能会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找到不同的答案,每当想到这个话题时,也总会感到不确定和恐惧。

曾经,死亡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所爱的人死在家里,我们一起悼念和安慰他们,但是在今天很多人死在医院和疗养院里,很少有机会和所爱的人分享生命的最后时刻。

因此,死亡变得更加孤独。

研究发现,影响儿童关于死的看法的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们的发展阶段,二是他们的经历,包括所处的环境,此前的经历,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等。

0~5 岁的孩子通常认为死亡是可逆的、暂时的,在观看一些卡通动画片,发现这些人物被压碎后奇迹般的恢复往往会强化这一观点;

5~9 岁的孩子,会逐渐意识到死亡是不可逆的,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但是大多数人仍然不认为死亡是个人的,他们认为自己总有办法去逃脱死亡的结局。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也可能会把死亡和死神等联系在一起,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做噩梦;

9~10 岁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逐渐理解死亡是不可逆转的,所有的生物都会死亡,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死亡,由此他们开始发展出初步的哲学观点。

和孩子谈论死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谈论「死亡」呢?

1. 做好准备应对孩子可能出现各种情绪和反应。

无论我们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孩子都会感到不安,甚至生气。接受孩子的情绪反应。在你的孩子有时间处理最初的创伤后,你将有时间重新处理事情。

2. 不要避讳,明确地使用「死」或「死亡」这两个词。

许多人觉得直接说出「死亡」会令人不舒服,因此倾向于使用委婉的说法,例如「去世」、「睡着」等词语,但研究表明,使用现实的词汇来描述死亡有助于从悲伤中平复过来。

3. 提供孩子能接受的信息。

家长可以通过每次提供一点点信息,来衡量你的孩子是否能处理和接受。具体的做法就是,孩子问什么,我们就回答什么。

4. 不要害怕说「不知道」。

在失去亲人或者宠物的心痛时刻,告诉孩子你可能不知道某些事情,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但我们可以尝试告诉孩子自己所知道的确定的事,例如「猫咪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舅婆会哭得如此伤心」等等。

5. 允许自己和孩子哭。

在我们感到悲伤的时候,可以哭出来,甚至和孩子一起哭。这时,哭泣是健康的,当我们藉此发泄后,也会感到好一点。

6. 让孩子参加一些仪式。

我们可以让孩子为纪念活动挑选照片、歌曲等,这将帮助他们获得对创伤性损失的控制感。

7. 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悲伤。

有的孩子会保持沉默,也有的孩子会放声大哭,这都是正常的。孩子可能感到很孤独,也有的孩子似乎看起来无动于衷。这些都很常见。关于悲伤,并不存在普适的正确表达。

8. 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

谈谈在我们失去所爱的人或动物以后,将如何继续生活下去,也许一些纪念日和庆祝活动会被改变,但要为此做好准备。

9. 准备好经常谈论你的想法和感受。

在接下来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里,我们可能都要面对死亡这个话题。因为,哀悼是一个过程,而并非一个孤立的事件。

10. 照顾好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有时会忘记在这段时间里照顾好自己。孩子们会学习他们所看到的,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要努力要成为自我照顾的榜样。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绘本 / 动画等方式和孩子谈论死亡。

3-6岁

01 | 电影

《狮子王》

life is a circle,生生不息,阳光下有故去的悲恸,也会有新生的希望。

02 | 电影

《寻梦环游记》

只要我们还记得所爱的人,他们就会一直存在。

03 | 绘本

《再见的味道》

再见是什么味道的?帮孩子们说出接纳和表达悲伤的方式,让他们感到自己所经历的是正常的。

04 | 绘本

《小鸡球球和向日葵》

生命是循环往复,虽然我们所爱的人会离开,但还会有更多新的生命出现和存在。

6~12岁

05 | 绘本

《爷爷没有穿西装》

从小男孩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亲人的故去

06 | 绘本

《樱花明年会再开》

只要在心中有所念想的人和物,就一定能彼此感应,一定会有再见的一天。

07 | 绘本

《苹果树上的死神》

每个人都会逐渐老去并最终接受死亡。

今天是清明节,也许可以试着和孩子聊聊,我们平时很少触及的 " 死亡 " 话题。毕竟,对孩子的死亡教育,其实是生命教育的一种。

理解了死亡,也许才会更加珍惜当下。

参考文献:

[ 1 ] https://cc.nih.gov/ccc/patient_education/pepubs/childdeath.pdf

[ 2 ] https://childdevelopmentinfo.com/how-to-be-a-parent/communication/talk-to-kids-death/#.XKWoseszaRs

[ 3 ]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wo-takes-depression/201612/the-dos-and-donts-talking-child-about-death

[ 4 ] https://www.parents.com/toddlers-preschoolers/development/social/talking-to-kids-about-death/

资源领取 | 值清明节到来之际,少年商学院特别给孩子准备了《受用一生的 6 堂生命教育课》,教会爸妈与孩子聊生命那些事。点击下方 " 预约 " 按钮,并返回少年商学院公众号对话界面回复「清明节」,即可免费领取上面这门音频小课。

标签: 关于死亡 在接下来的 照顾好自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