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离开教培行业的 K12 网校从业者去哪儿了?
"在网校的这几年,既是人生财富,也是一种束缚。"
来源|多知网
作者|徐晶晶
图片来源|Pexels
K12在线教育从业者,主讲老师、辅导老师、教研老师等的合集,一个因在线教育的发展而被催生、并与行业深度绑定甚至浮沉与共的群体。
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顶尖名校毕业生们凭借高学历、高颜值走到聚光灯下,在被在线教育的互联网效应放大自身产能的同时,他们也收获了足够多的尊重与回报——巅峰时期,他们的百万年薪构筑了整个教育培训行业的收入天花板,即便放到其它任何一个行业来看,这也是一份体面的收入水平。
与此同时,更多的大学毕业生们在最青春的年纪以鱼贯而入的姿态组建了在线教育金字塔的基座——辅导老师,成为增强用户粘性、优化用户体验必不可少的一股力量。
教研老师们则抽离出日常授课状态,从整个产品设计出发,在遵循教育理论与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希望设计出更好的课程产品。
从2013到2021,K12在线教育的风起云涌与镜花水月、硝烟弥漫与寂若死灰、高光时刻与黯淡退场,他们的身影都在,既是过去的见证者,也是今天的讲述者。
潮起潮落间,他们身上也存留着极深的行业烙印:抱持着极高的热情,将教学教研答疑解惑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做到极致精细化,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培训行业极度适配。
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坚信"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将一万件事做得平庸",直到更大的不确定性出现。
当监管来临,处在暴风眼中的他们,人生的意义坐标体系猝然崩裂,职业生涯停摆,生活失序,丧失信仰,陷入混沌。
"在网校的这几年,既是人生财富,也是一种束缚。"他们中的一位无奈说道。
他们面临着极为现实与残酷的再就业问题,困扰既来自于前路的迷茫、收入的骤跌,也有心态的失衡。沉没成本的存在、能力结构的单一化,令他们的职业转型更显得殊为不易。
多知网联系到几位曾经的K12在线教育从业者,他们过去的身份分别是网校主讲老师、辅导老师、教研老师。如今,他们有的抖落过往浮尘,凭借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互联网思维毅然闯入直播电商行业;有的选择出国深造以期带着更耀眼的履历继续投身教育事业;有的在四处碰壁后,以空杯心态,在直播间找寻新的开始;有的尚需要时间拨开迷雾,用一年的留学生涯作为人生的缓冲带,边走边看。
这一次,他们试着敞开自己:当聚光灯骤灭,他们如何承受落差?当下,他们的目光望向哪里?接下来,他们又打算采取一种怎样自洽的方式来平衡梦想和现实……个中故事或平缓或跌宕,但都指向了种种新的可能性,这也为我们观察K12在线教育从业者这一群体的转型提供了不同的切面。
快8个月了。对于个体来说,变革带来的创伤或许仍在隐隐作痛,或许已经开始愈合。无论怎样,这场教育变革带给个体、家庭和社会的长远影响,或许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厘清,这也值得我们释出更多耐心来追踪与记录。
01
"我做直播电商是为了再次验证能力、重建自我"
@小雅,原为某网校中学段英语主讲老师,29岁
研究生毕业后,我成为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主讲老师。时值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从热情和能力来说,我挺喜欢教育行业的,而且也具备很强的互联网思维,这些都挺契合在线教育主讲老师的特质。
实际上当初选择教育培训行业也有个试错过程。读研时,我曾经在互联网团队做了一段时间产品经理和运营,那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我虽然具备互联网思维,但对产品经理岗位缺乏热情,而将"互联网+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在线教育就这样走入我的视野。
2019年,我跳到了另一家网校,依然是做英语主讲老师,也负责一部分管理工作。
这几年的网校生涯是非常忙碌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为主讲老师要备课、授课。从实际从工作内容来看,要做的不仅仅是备课、授课,我们不仅要打磨受市场欢迎的课程,还要打磨家长和学生看了会喜欢还愿意付费的课程,在营销转化方面也需要紧密配合辅导团队。另一部分是做了教学负责人之后承担了一些管理工作,每天大会小会不断。
如果没有"双减"的话,未来三年我可能一直是这样的状态。
但是,当"双减"真正来临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失落。或许我还算是一个挺能适应新变化、迎接新挑战的人,立马开始思考转型方向,主要考虑的是可迁移的能力及自己喜欢的领域。
其实,教师和在线教育主讲老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的互联网思维很强,比如需要做个人IP、具备转化思维、产品思维、网感等等,这在很多领域是相通的,这些思维能力完全可以迁移到其它工作中。
"双减"后,有MCN机构找我签约,想孵化知识类博主。不过,这条路后来并没有走通。好在老师可迁移的能力项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后来我想到了转型做直播电商,就搬来深圳,先从主播做起。
我带的类目是服饰类,虽然竞争激烈,但"衣"是刚需,迎合的是人对美的追求,天花板比较高。
作为网校主讲老师的我虽然习惯了镜头,但第一次直播带货时,其实跟直播上课完全不一样。当时也不太了解服饰行业的版型、材质、设计等专业知识,显然,那是一次不太完美的直播。
其实,一个直播账号能不能做起来,不仅考验前端主播的能力,还有后端的细枝末节,包括投流方法、起号模型、锚定目标用户等等,是一个繁杂、系统的过程。在起号阶段,主播能力其实只占一小部分。
这也让我意识到,仅仅做主播是不够的,我随后开始更多地了解运营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已经从主播岗位抽离出来,之后会负责整个直播间,做直播运营。
谈到主播和直播运营的区别,不仅是台前和幕后的区别。实际上,主播只是直播间的销售,而直播运营需要租下店铺、整合选品供应链体系、对接仓配与快递物流、展陈货品,打通全链条。主播只要把销售做好就行,但直播运营要有全盘性系统性思维才能把一个账号盘活。
由于是跨行从零做起,我目前的收入肯定跟之前当主讲老师时有不小的差距,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刚转行就到巅峰了,这不现实。
目前,压力还是有的,毕竟公司对我是有期望的,况且我们是一家创业公司。我和压力共处太久了,久到都忘记该如何排解压力了。没谁一定会成功,只要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就可以了。近两年,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厉害的直播间操盘手,同时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
其实,当老师与做主播、直播运营最核心的不同是,二者接触的行业和知识完全不同。我现在所在的是服装行业×抖音电商行业,以前当老师是教育行业×互联网行业,二者面对的群体完全不同。之前面对的是中学生群体,他们是付费来求知的;而看直播的大多是看客,他们没义务听主播讲完,就看主播能把看客吸引进来停留多久。
妈妈在知道我放弃当老师、去做直播后,天天念叨说女孩子应该找份安稳的工作,尤其是我是985大学研究生毕业,做出这样的职业选择就更让她无法理解。我能理解妈妈的担心,但还是想跟她讲:任何行业都有做得好的和做得一般的,主播的入行门槛虽然不高,但同样有优秀的人能把这行做好。而且,现在已经不是男耕女织的时代,也不是靠体力取胜的时代。在知识时代,男女的脑力是持平的,为什么女孩子就一定要过安稳日子?
至于考公考编,我从不考虑,这辈子都不可能。
总的来说,跨入直播电商行业,我觉得是一个重建自我的过程。我毕业后一直在在线教育行业工作,见证了在线教育从0到1再到0、从如火如荼到一夜消失的过程。可能之前我们这个群体的迎风而飞,是能力+时运让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抛开时运因素,客观来看,自己是否真的厉害到能在其它领域也做出这样的成绩,还是说只能在教育行业做出成绩?我觉得这是两码事。我现在也在验证这件事。
02
"如果可以的话,一年后留学归来,我依然想从事教育工作"
@球球,原为某网校小初数学主讲老师,30岁
我名字里有个"球"字,孩子们通常叫我"球球老师"。小时候,我爸告诉我,起这个名字,是希望地球人都快乐,他也是老师,也许他真这么想。说起来,我家是典型的教师世家,到我这一代,是第五代教师了,家庭环境天然影响着我的择业观。
第一次与教育行业结缘大概是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大二在广州一家机构做兼职的小学奥数老师,直到毕业。
但大学毕业后,我与教育行业有过两年的失之交臂。我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金融学,但我不喜欢金融,毕业时由于有更多的就业方向,也就没有留在教育行业。再加上我喜欢玩游戏,当时一家游戏公司正好有游戏营销管培的机会,这成为我第一份正式工作。
只不过,做了两年游戏后,我有点倦了。我是比较强调工作生活平衡的人,互联网公司无止境的加班让我萌生退意。相比于游戏行业的工作,教书育人才是让我最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事情,做主讲老师也最匹配我的核心能力。
就这样,2016年,我回到了教育行业——在华南的一家头部线下机构A担任数学主讲老师。
当时,机构A刚在深圳建分校,我去带线下的数学学科团队,主要做教学、师训、管理工作。不过,线下的教学生涯只持续了一年。因为如果继续留在线下的话,一方面能看到收入瓶颈,另一方面感觉自己还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更重要的是时代的推波助澜。2017年,整个行业的热门词是双师,我随即进入机构A的双师项目,但双师模式还是有局限性的。2017年底、2018年初,风口一下子变成了大班直播网校,2018年,机构A也在孵化网校B,因为有着线下+双师的复合背景,我成为网校B的第一批主讲老师,步入了和行业、公司飞速成长的三年历程。
网校B在一轮轮的网校营销大"战"中,被动应"战",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2020年被一家有意切入网校领域的硬件公司收购。易主之后,教学管理模块没有太大变动。
在网校的那几年,除了备课、授课、教研、管理之外,我当时还和公司一起孵化出一个拥有30万粉丝的抖音账号,每周会更新5个以上的视频,个人带生量和收入确实也随时间快速增长。
这一切在"双减"后戛然而止。
2021年8月,网校B正式宣布关停。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在依靠惯性飞了几圈后终于慢了下来。我有了很多的空余时间来进行职业规划。
最终,我决定申请出国留学。
我的初心未改,依然想从事教育行业。公立校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回到高中母校教书也是我的一大梦想。我试着了解了一下母校的门槛。遗憾的是,我本科学校虽然不错,但在学历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在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没有硕士学位及数学、教育学专业背景就意味着几乎无法入编。
好在以前的积蓄还可以维持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生活,我就想趁"双减"落地的这一两年提升学历,以应届生身份回归。
至于为什么非要出国读书,从毕业院校看,我的第一学历还算不错,如果要在国内考研,国内院校的可选空间不大,竞争激烈;从专业来看,我离开本专业金融学太久了,跨考其它专业难度也不低;尤其是我如今的学习状态比不得在校时,可以说,已经没有心气和应届生拼考研了;从时间成本来看,国内读研要花2-3年,而中国香港和英国都有一年制硕士项目可以申请;就费用来说,去中国香港地区读一年需要20多万,去英国需要40多万,费用不是阻力,对我来说,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此外,有工作经验对留学申请制来说是加分项,国外很多教育学相关的项目会要求有相关从业经验。
因此,我申请了教育学、数学教育相关的一年制专业,主要申的是中国香港、新加坡和英国的院校。
整个申请过程中,其实本科学校、成绩在大学毕业时已经定型,唯一能争取的是语言。对于我们这些非英语老师来说,留学申请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语言。不过我英语基础还行,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快10年没经历英语考试的我也还拿到了过得去的雅思成绩。
我目前已经拿到英国包括UCL数学教育在内的多个offer,目前也在等待其它高校的录取结果。当然,考虑到疫情因素,出国读书也不是全然无所顾虑。对我来说,如果能"在线留学"也不错,我并不奢求留学经历需要怎样的丰富多彩,更重要的还是用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拿到知名高校的硕士学位。
目前离我下半年出国还有一段时间。为了填补这段空白,这学期,我在广州某公立校担任初中数学临聘教师。我欠缺两方面的经历,一是欠缺公立校教学经验,这次也算是提前练练手;其次欠缺体系化的数学底层逻辑知识,所以我留学申请的专业多是和此契合的。
我至今仍然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一个合适的时间节点申请出国留学,然后在明年这个时间点归来。留学归来后,我很愿意继续从事教育行业,但具体方向还不确定。届时有应届生身份,有几个方向是可以考虑的:
一是进公立校,我的学历和综合背景有一定竞争力。近几年,民转公和公立校拓展分校都需要大量新招老师,还是有不少机会提供给应届生的。
二是进国际学校,有海外留学经历也算优势。
我从没想过转行,当然也转不动了,毕竟30岁了。如果像应届生一样从零做起,也挺为难的,尤其是我们的心理落差还是挺大的。教育行业的经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会很直接地影响我后面的就业选择。当然,"双减"之后,这份经历也许会成为一种束缚。职业生涯前几年投身的领域已经关闭,自己也经历过收入增长的黄金时期,能否调整好心态面对未来才是关键。
如今,和以前的网校主讲老师身份有唯一联系的可能就剩我的抖音账号了。虽然基本处于停更状态,有时间我还是会登陆看看,上面还会有部分家长来咨询我些问题,我一般也会回复,习惯了。
03
"直播运营会是我未来一直从事下去的工作吗?没想好"
@展鹏,曾为两家头部网校辅导老师,25岁
2019年,我毕业后进入一家头部网校当辅导老师。我大学时在培训机构做过兼职,后来自己也开了个辅导班,但是没法规模化。我当辅导老师是原打算看看头部机构内部是怎么运转的,等取经回来再单干,可谁知道,还没等我回来单干呢,行业没了……
略显讽刺的是,我大学读的是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行业前景就不必多说了。我也费解,学的专业和就业的两个行业都受影响,我这是怎么做到的?
辅导老师的作息时间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一开始做辅导老师时,我上班时间是早10晚6,如果有课就调晚班。后来就全都改到晚上,从下午1点工作到晚上9-10点。
每天到公司后要先开晨会,安排一下当天要做的内容。通常辅导老师的绩效跟完课率和作业订正率挂钩。为了提升这二率,辅导老师要用各种方式保持和家长学生之间的粘性,包括和家长学生沟通、批改作业、答疑、社群运营等。此外,还要自我提升,比如备课、练功底。2019年,整个教育行业还是比较良性的,每个辅导老师上岗前起码要培训一个月才能上岗,每月有3次测评,测评过后才允许接班。2020年之后,行业生态就变了,辅导老师群体也随之多了起来,流动性也大。
2021年初,我去了另一家头部网校C做辅导老师,那会儿都说网校C是业内唯一盈利的网校。
随着"双减"出台,去年8月1日,我正式从网校C离职,比较欣慰的是,当时拿了N+1。
不过,N+1显然无法保证明天。离职后,我陷入了迷茫焦虑。那时最难的不是没工作,而是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工作,毫无方向。
随后的2个月里,我投了很多简历,大多石沉大海。电商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等运营岗,我都投了一遍,可是都要求经验。我确实没有相关从业经验,哪怕我在简历上修饰得很好,但简历关都没过。
我后来才明白,其它行业的人并不是歧视教培人,而是要找有对口经验的人,很多公司并不会像教育公司一样有人力物力财力去培养新人,他们就想招直接能上手的员工。
教培出来的人,因为原本工资高,再就业时也很容易把视线平移到其它高工资的行业,比如各类销售岗。我曾经面试过一家小型保险公司的销售岗,聊了几十分钟,我就知道对方其实是想套大企业的管理经验。
身边认识的一线的辅导老师们大部分选择考公考编考教师考研,或者回到大学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另外,辅导老师里女孩子居多,她们中的一部分直接回老家结婚了。有的换行业找工作,连前台行政类岗位都很难拿到offer,光是要求经验和院校专业对口就会卡住很多人。
考公我曾经想过,但备考周期太长了。我有房贷要还,短期内必须找到一份新工作。
就这样度过了煎熬的2个月。去年10月,另一家头部网校仍在招小学数学辅导老师,我就过去试了试,最后面试过了。但我想了一下教育行业大环境,还是放弃了那个offer。
后来,我误打误撞地来到现在的直播电商公司做直播运营。直播运营其实也有从业经验要求。面试时,公司老板可能觉得我资质还不错,让我进去跟着学,随后才让我承接直播项目。
直播运营要策划直播带货的前中后整体的流程,同时协调各部门工种共同推进这个流程,让整个直播间跑下去。
最开始,大家开会时说到GMV、UV、ROI、CTR、CVR等等,我完全听不懂,就只能跟着学,天天泡在各种直播间。原本我抖音只关注了60多个美食账号,现在已经关注200多个账号,大部分是教直播电商知识的账号。
但是我不怎么看李佳琦的直播间。其实,每个类目有自身学习的对象。如果我直播间场观就20人,那就跟着同类目同价位的20-100人场观的号来学,而不是直接学头部主播的,也学不来。
我们带的类目是化妆品。我一个大男生,刚进公司还得先学着了解一堆化妆品都分别是什么,有什么用,学护肤步骤、彩妆步骤。为了弄懂卖点,我还把公司所有产品都试了一遍。
直播运营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跟播与复盘。我现在每天都要跟1-3场直播,每场直播大概4-6小时。因为项目处于早期,人手也少,所以直播运营要做很多中控、场控、助播的工作,包括直播时上库存、上链接、新玩法、逼单等配合主播的工作,都是我来完成。
如果人手多一点的话,一个直播运营一天跟1-2场直播就好,其它时间需要跟主播根据回放复盘数据:先分析直播间的流量情况,再分析主播的状态。比如某个时间段高速进人的时候,主播的承接状态如何,密集成交的时间段,主播说了什么话,成交的人群属性是怎样的,如果没有成交,那是什么地方流量没承接好……
直播运营岗位薪资看地区,北京上海杭州地区底薪大概是8000-12000元,还有部分收入就是直播间GMV提成。低一点底薪的也有4000-6000元的。其它城市的底薪大概是6000-8000元。
深入了解后,我发现直播运营这个岗位还是比较新的,新的岗位其实也意味着不稳定,很多直播运营都"死"在直播起号这个阶段,我还是比较怕的。但是我也看到了这个岗位的很多需求,很多公司都想入驻抖音做直播带货,但都不懂该怎么做,比如怎么提升直播间的曝光、怎么提升用户的停留和转化。这个岗位目前还缺标准化的岗位梳理和资深的操盘手,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做这行,公司一定要选对,如果跟错了一家公司,学的都是错的,无论学几个月都是浪费时间。
我们起的是新号,目前做四个月了,最近每天GMV才破万,但这还远远不够,这只能保证不亏。毕竟老板只看GMV。
从做辅导老师到做直播运营,相同点是,直播运营也需要将每天的SOP流程、脚本都写得详细。但是,直播运营需要有社牛症,需要能烘托直播间氛围,帮主播搭腔,比如喊出来还有多少单,几号链接。辅导老师处理的是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直播运营要处理和很多人包括工作主播、场控、店铺运营、设计、短视频的沟通。
花了三四个月,我现在完全适应了这份工作。目前我在跟着直播项目做,也在学流量投放。投流要靠烧钱积累经验。如果流量买精准了,主播承接住了,那账号也能起飞。
要说压力,其实我觉得没钱的压力是最大的。一个行业可以让人赚很多钱,也可以让人瞬间身无分文。辅导老师平均年收入在8万-15万元。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收入还可以。当时在父母的贴补下,我在一个新一线城市以等额本金的方式贷款买了房。完全没有料想到后来。等额本金就是我现在的压力啊。讲个笑话吧,我这个月工资发了5300元,光还房贷就用去了5250元,积蓄基本告急了,但我也不想让父母再操心我的房贷了。
我做直播运营,父母也没拦着我什么,毕竟我也大了,他们就是担心我前段时间为找工作焦虑上火,怕我一不小心走上什么违法犯罪的道路。
直播运营会是我未来一直从事下去的工作吗?没想好。我其实还是有点担心行业前景。因为是疫情带火直播电商,疫情结束后,直播电商会是怎样的行情?不过现在各短视频平台对商家的产品资质、营业资质要求很高,直播带货如果一直这么规范下去,未来还是可发展的,行业缺少的是资深操盘手式的直播运营,这也是我的目标。这意味着,首先得自己成功操盘一次,再把做的东西系统性梳理出来,让更多直播间可以成功复制。
至于下一步规划,目前还没想清楚。我其实还想学点IT技术傍身,但又没时间学,另外我25岁了,年纪也大了,学完了也不好跳进这行。
04
"想找一些门槛不太高以及有前景的行业,或者,干脆就留在国外"
@玲珑,原为某头部在线教育公司教研,28岁
我本科就读于大连的一所英语类院校的高翻专业,于2016年毕业。
刚毕业时,我们同学中从事口译的人很少。我毕业后先在一家软件外包业务公司做商务运营,当时并没有仔细考虑职业发展的问题,只是因为好几个同学都在那实习,我就跟着去了。
做了一年后,我就转到教培行业了,去的是线下的一家行业Top2的D公司。我主要带学前和小低年级,做了三年半的老师,2020年底,从D公司离职。
一方面是因为我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涉及教育本质的底层逻辑问题,当时教师岗位的教法已经无法解开我的困惑了。
另一方面是考虑到职业发展,我在小低英语教学方面已经没什么进步空间了。
我其实希望能从台前转到幕后去做产品。当然,这个转变也受到了D公司的很大影响。
D公司在2018年课堂改用AI课模式,比如有AI外教跟孩子互动、抢红包、小组PK、课前课后用iPad预习复习。要知道,一开始推出AI课时,大家并不看好。但它确实解放了家长,孩子可以自己手动操作,自主学习,大大提升了孩子和学习效率。新模式对孩子兴趣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家长们当时给的反馈也很积极。
当时作为一线老师的我真真切切地见证了D公司做研发出的产品对孩子学习的改变能产生那么大影响,这真的触动到我了,我也想做能改变现状的事,希望能研发出一种产品,真的能对孩子学习、提高家长效率。尽管做教研可能收入没有老师高,但对我来说,做产品可能让我更有成就感。
当时我也有出国留学的打算,本来打算离职后先回老家,但有猎头不断游说我,我就去面了一些教研产品岗位,看一下市场。其实我就面着试试,结果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有种升级打怪的感觉,收到一个offer后就老想看看下一个offer会不会更好。
做教研、做产品这个事我是早晚都要做的,无非是把做教研的优先级放在留学前还是留学后。就这样,2020年底,我拿到一家非头部在线教育公司的教研岗offer,成为一名教研老师,留学计划暂时搁置了。结果次年2月,因业务调整,整个部门被裁撤。随后,2021年3月,我入职了另一家头部网校E。
做教研和做老师的最大不同是,一个好的教研老师一定要有前面的教学经历,不然很难理解教学逻辑。
但做教研并没有我想象得轻松。当时我在E公司做的是本地化产品教研,当时正好做的产品是小学英语北京版课程,原定2021年7月正式上线。但到了2021年5月末,我就离开E公司了,当时那个产品到最后的打磨阶段。后面"双减"来了,这个产品也随之夭折了。
在E公司的几个月,压力太大了,因为这份工作要求将内容做得有差异化,需要将语法和词汇教学贯穿在故事中,不仅要求教研要有专业英语能力,还要具备编剧能力。后者其实是我的短板。再加上节奏超快,人手不够,我们一个组30人还得同时做一到六年级的三个产品线。
当时马上就要申请留学了,没怎么犹豫,我就离开了E公司。
之所以想出国留学,最根本的是我前面提到的教学中很多底层性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在专业上,我申请的是Tesol专业,跟本科专业和工作经验都比较接近。
在学校选择方面,我一定要进名校。其实除了本科院校GPA(我本科院校不被一部分国外院校认可)外,其它问题不大。因为国外大学更倾向于录取有工作经验的人,有经验意味着为学术研究做贡献的可能性更大。而工作经验体现在ps(个人陈述)里,只要把留学动机、对教学的理解、想研究的课题写清楚就好。
这些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一开始因为盲信中介,中间申请的过程比较曲折。
好在结果也不错,目前我已经陆续收到好几所院校的offer。根据QS排名,我大概会在今年八九月去伦敦的UCL。
去伦敦院校留学的费用会贵一些,一年大概需要45万-50万元(学费20万+住宿费10万+生活费10万)。好在我没买房,目前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从眼下到出国前的这段时间,我该做点什么,该做怎样的兼职才能为我以后的职业发展带来帮助,这个我还没想好。我的时间太碎了,我需要提前读些书为留学做准备;如果教高中英语的话,以我目前的状态和精力来看,可能很难在备课时沉下心;而且我目前在老家,这是辽宁的一个地级市,即便是找个雅思助教的工作都得去沈阳才能找到。
其实除了留学外,我也认真地想过能不能转型到其他领域,比如转教高中英语、雅思托福,或者转得更彻底些,索性去其他行业做市场类的工作。
总之,我想找一些门槛不太高也有前景的行业。另外我对数据分析比较感兴趣,目前也在报课学数据分析,还想往互联网行业试试。
再一个,留学结束后,我也希望能留在国外。近两年申请英国留学会有PSW签证(Post Study Work,英国政府自2008年6月30日正式引入到T1下,取代之前的IGS签证),也就是毕业后的两年都能拿到签证。
但是,留在国外能干嘛,这是个问题。
首先,在国外教英语基本行不通。倘若要去英国的公立校任教,还要再读一年,考PGCE培训,拿到QTS教师执照,最后还得去公立校培训一年。有个别院校例如伯明翰,读一年可以直接拿QTS,但是我可能还会考虑学校排名问题,可能会选择不直接提供QTS的项目。总之,这条路过于漫长与艰辛,我需要再考虑一下。
教外国人学汉语?听说这个需求也很饱和。
那就有可能会换行业了,我目前能想到的是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领域。
幸好,我还有一年的时间来缓冲一下,到时再看吧。
后记
如今,小雅已经接手了直播运营工作,每天在凌晨的星光下踏上回家的路;球球每周依然在公立校带课,同时为留学生涯作准备;展鹏在前一天晚上做完核酸检测后,第二天照常去公司跟播与复盘;玲珑则在老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份兼职——学习咨询师,新公司做美标,针对的市场学员能力更强,教学内容也更有难度,她相信这段兼职经历会为自己接下来的Tesol学习锦上添花。那天的面试结束后,她看到了一条日签海报:"忌摇摆不定。有时候一点点的信念,可以走很长的路。"她随即将它分享到了朋友圈。
(应受访者要求,小雅、球球、展鹏、玲珑均为化名。)
END
本文作者: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