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动画宅和日本的动画宅差距有多大? 对动画知识的普遍认识要远高于预期
御宅文化出自日本,传播自国内大概是在90年代中期,国内引进大量的台配日本动画,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中华小当家》、《樱桃小丸子》等日本家喻户晓的动画传播至国内,也成为国内爱好者如数家珍的名作。
但并不是引进就生成了国内的ACG文化圈子的。起码也要到2000年之后,国内家庭个人电脑和互联网逐步普及之后,大家有了一个连贯的、广阔的交流空间之后,才慢慢形成御宅社区的。而据说,大陆的ACG文化,大受台湾地区的影响。“ACG”这个词就是台湾传来的,外加那时候很多引进的日本动画,都是台配,所以大陆的爱好者的用词很可能也受到台湾地区ACG发展的影响,因为台湾早期受日本文化影响深远,连邓丽君都唱了不少日文的歌曲广受欢迎,因此台湾的ACG文化圈子发展得比内陆快也并非难理解的事情。
好了,扯远了,下面说说自己观察的情况。
以下都是自己观察的情况,而并非数据对比,所以未必代表客观实际情况,主要还是本人观察多年的主观感受,勿喷。仅针对爱好者。
动画常识
这一点,如果说核心圈,那我觉得普及度国内是不差日本太多的,去NGA或者BANGUMI这些核心圈的讨论社区可以看出,爱好者大都拥有健全的动画常识。但是去略大众圈子一些的豆瓣,那水平就要拉胯许多了,很多看动画的人评价就会变得非常主观。由于我经常会搜一些日本的影评做参考,所以也去一些日本的社区,日本阿宅的评价就能感受出他们对动画拥有高度的认可度,完全不会对动画体裁有偏见,并且能从他们对作品的描述中感受出日本人骨子里喜爱(日式)动画这种表现形式。
我对比过Yahoo电影(日本人看评价相当多的一个站点),和豆瓣社区,国内在评价动画作品的时候往往说自己在剧情方面的主观感想,日本人往往会从作画、美术风格等制作层面进行一通客观的描写,诚然,如今豆瓣如此评价作品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总体对动画体裁的认可度,感觉还是日本人要更高一些,尤其是笔者在日本电影院多次观看粉丝向的动画,可以感受出他们的爱好者对于作品的热情。
版权意识
这一点本身是国内的痛处,但近5年内,国人的版权意识要好太多了。这个跟国情也很有关,我要说的是,日本至今,DVD还没有被淘汰,日本出的新番,依然会发售DVD格式进行贩卖。而在影碟发售之前,日本人传统的重放新番的模式就是定时录像。日本非常流行录像,录下电视台播出的动画,不传播,只在小范围内自己或者亲人朋友之间观看,也是合法的手段之一。
当然,近些年日本也流行网络播出,当然也是版权播出而非D“海贼版”的传播,而国内你懂的,10年前基本还是“白嫖”成风的,15年前左右国内流行卖的动画DVD碟片,也都是“海贼版”,并且非常猖獗,但如今,爱好者之间的版权意识还是比过去10年还太多了。
百科、知识储备以及其他
这一头,以我之见,日本完胜。
日本有非常完整的ACG用语的百科,例如NICONICO百科和PIXIV百科以及WIKI,当然国内也有百度百科,萌娘百科,还有一些资料库很厉害例如BANGGUMI。但由于我写内容经常要参考这些百科,所以我觉得在此处我有发言权。国内的ACG内容百科的完成度,和日本的百科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尤其是百度百科错误百出,我没少被百度百科坑。而很多情况会发现,百度百科就是直接用萌娘百科里的内容……萌娘百科算是爱好者程度很不错的百科,分类非常完整,但资料的完整程度还是略逊一筹。
而更加硬核的资料方面,日本有非常厉害的作画WIKI,包括作画专有名词的解释、精彩作画回的记录,以及有名画师的介绍。然后有动画STAFF WIKI,动画公司WIKI都各种各样的WIKI,内容非常丰富,查询起来也不困难。国内只有类似的搬运、翻译的资料。
国内此类资料大都统合在Bangumi中,包括Staff资料,作品介绍,评价等融为一体,还是非常方便的。但详尽程度还是略逊一筹。
日本在这方面的储备可谓你想之未想。例如我发现过一个,“能看到胖次的动画”的WIKI,上面记载着几十年来,动画片中出现妹子露出胖纸的画面,哪一集、谁,什么时候出现,都记载非常周到,其绅士程度令我大开眼界。
还有就是笔者经常说的,Anibin,这是一个记载着近10年来各种动画的画质的评价和情报……国内根本没有类似的数据记载,而它却记载着N多动画的画质情报,甚至有国内动画公司制作的动画的画质情报。国内?根本没有爱好者在意吧。
我还在日本找到一个“声优马甲WIKI”,也就是一个表圈声优配过哪些R~18的内容,用的马甲叫什么名字,甚至在某部作品里说过什么样的话,都会记录在其中,国内类似的帖子我在贴吧里见过,但其完成度远称不上“百科”。
然后就是动画心得博客。这个可以说是没法比的程度。有些新番更新,会有动画博主进行单集的考察、分析、感想,这方面国内几乎很难找到这样的博主,每一集都单独进行考察,很少,而日本一搜一大堆,我都会打开多篇进行阅览,然后参考。国内能坚持做下来的动画博主(单集,不断更,文字),少之又少。
周边消费理念
这个国内也是完败的。
我认识一个40岁女儿已经5岁大,还坚持看新番,并且愿意和我滔滔不绝聊新番聊得喜出望外,也愿意带自己女儿一起看新番的老爹……他的说法就是,“看动漫的都是没钱的人”。
emmm不难理解这种说法,但完全是错误的,笔者在购买漫画、手办、动画蓝光、相关游戏的氪金、各种周边中一掷千金……且不说还有等身手办、痛车这类壕物,玩动漫绝对是非常非常花钱的。而如今看动画想“白嫖”的人还是不在少数,愿意买正品周边,在意“买到正品”而不是“买到周边”的人也不多,很多人还是觉得看动漫就不该花钱,跟日本人从一开始就全是版权周边的玩法,也完全不是一个模样。所以我也经常说,国内做动画赚钱,看的是票房,日本动画赚钱,看的是原作和周边,国内明显没有形成产业链。
对动画的理解
最后就是对动画的理解了。
这一点我在京都的某家电影院看《吹响!上低音号》的时候就分享过,一个40岁左右的阿姨在和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大叔在讨论剧情中非常细致的角色感情变化,并不是那种“你喜欢哪个角色”,而是非常非常细微的情感的变化,我就深深感受到,这个国度的人民,喜欢动画的程度和国内是不同的。
国内人喜欢动画,还是比较狭义的。且不说豆瓣一群只在意剧情好坏,完全无视作画等制作层面的亮点的评价。就是硬核圈,也比较狭义。就是那种,作画爱好者只在意作画,的感觉。
就说说我自己的遭遇。我在意动画的画质,这在国内也好在日本也好,应该都是极为小众硬核的事情,但我不觉得丢脸。在我知识范畴内,我知道的最厉害的日本动画爱好者,是冰川龙介。我最早在NHK的节目上看到他。他的动画知识极为广泛,从制作层面到文化层面都能说个透,但他完全不会少说的就是动画的画面表现。
我搜到非常多他介绍一些作品画质的评价的长文,例如《物语》系列,他当时就给出极高的画质评价。我觉得他是爱好者中的“圣人”,即便是我这个非常在意画面表现的爱好者,看到他在长文中进行的描述,都觉得自己的同类知识储备,完全比不上。
谈动画的画质一点也不可耻。但在国内爱好者面前,你去多说“画质”,很多人就觉得你是个小白。甚至对于一些作画爱好者对画质漠不关心的前提下,还觉得踩了他们的“雷区”。
我就纳闷了,日本数一数二的漫评人都会经常提及画质,而且非常专业,就是从分辨率入手,我关心画质就变成了某些人口中的“懂王”?也是非常滑稽。光这种情况存在,我就知道国内人对动画的理解非常狭义。只在意自己在意的部分,而没有对动画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总结
说多了,可能会觉得我偏袒日本人,但这6年做内容,查阅各种资料,百科获得了TA说专栏,和一些签约的机会,外加之前每年会抽时间去日本看一些新作的动画电影,感受那里的气氛,我觉得我还是有发言权的。
国内的问题就是对动画的理解还比较狭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没有更多的思考。不过一些情况也比自己想的要好了很多,例如爱好者中,对动画知识的普遍认识要远高于预期,消费观念也其实比多年前好上不少。有些也和国情本身有关,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我觉得,要充分享受动画的乐趣,还是要对动画了解更多,最重要的是,不停止自己的思考。一旦你想得更多,就会看到更多,必定会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