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为了住进观众DNA里 “后劲十足”的悲剧情节疯狂发刀

“我终于明白《灵笼》的片尾推荐为什么是《时光代理人》了,合着这是在搞刀片批发呢?”最近一段时间,这两部国产动画的虐心剧情,引起了动画爱好者在社交平台的讨论。

(剧透预警)《灵笼》终章里,冉冰为了马克,自愿奉献出生命源质,又被子弹击中化成碎片,一度让“灵笼太虐了”、“冉冰碎了”等话题冲上热搜。

而在《时光代理人》中,程小时和陆光通过照片挖掘信息,观众也随主角感受着“打工人”的压力、亲情的温暖、朋友间的友谊、梦想的美好,但由于“不论过去,不问将来”、“死亡是无法跨越的重要节点,再努力也扭转不了命运”等设定,使得观众们纷纷在评论弹幕中表示“孩子要被刀傻了”。

从《灵笼》到《时光代理人》,相关人物、情节时刻牵动着观众的思绪,不论生离死别的痛苦,求而不得的无力,再或是得而复失的悲痛,这些萦绕心间、久久无法平复的情感,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国内动画观众口中的“意难平”——出于对作品的喜爱,观众们明明已经知晓事情的走向与结局,却不甘心面对带有遗憾的情节。人们潜意识里对“圆满”的执念,可能比想象中来得更深。

“后劲十足”的悲剧情节

国人对圆满的憧憬,自古以来便存在了。《说文解字》注释写道:“圆,圜全也。”圆字蕴藏着中国人对于事物发展呈圆满态势的期望,以及对灵活、包容、完整、周全的追求。

虽然对圆满事物的渴望并非中国独有,但传统文化传承下形成的文化审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观众与创作者。例如圆月成为中国诗词歌赋中常见的意象,强调人心性的圆融无暇,亦或象征逢年过节的家人团聚,其中的“美好、圆满”之意,即便现代人看来也同样受用。如今,“大团圆”、“合家欢”等作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创作元素,也常被运用至影视剧、动画等文娱作品中。

如果说,文娱作品的剧情满足“诸事圆满”的美好愿望,是观众们的快乐源泉,那么故事中添加“发刀”、“不圆满”的虐心情节,则更容易直指人心,引发观众的深度思考。

在戏剧史上,根据角色生活的差异,悲剧一般分为几种类型:一是英雄悲剧,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往往界限明晰,以此表现各派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而家庭悲剧,展现的是因人生观念、道德法则、伦理关系造成的矛盾,时常具备强烈的时代印记;刻画平凡小人物的悲剧故事,则凸显梦想、追求与社会、生活的激烈冲突;还有更加悲怆的命运悲剧,主人公对抗冥冥之中存在的无形力量,体现人类对自由、价值、理想的渴求。

不论是自然、时代、命运等不可抗力,还是因人性酿成的灾祸,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终究是在讲述人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悲剧背后的“不完美”和“遗憾”,恰好与现实紧密连接。如同生活中的意外、困境、痛苦,人们从中不断总结思考,最终获得成长,收获向目标进发的动力。

作品中融入悲剧色彩元素,既能深化作品剧情,又给观众带去心灵的震撼,从而引发观众思考。这也正是《灵笼》《时光代理人》中的情节,引发动画爱好者激烈讨论的原因所在。

因此在“诸事圆满”愿望的基础上,观众每看到优秀作品里个性鲜明、刻画立体的角色,却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难免会感到“意难平”。

诸如2016年播出的动画《中国唱诗班:相思》,以红豆为引讲述青梅竹马的无奈错过,使观众情感也随着情节波动,留下一丝感伤和一声叹息。还有被许多人列为“童年悲伤回忆”的《十二生肖》《环保剑》《三毛流浪记》《神厨小福贵》,即便时隔多年,这些“意难平”被翻出来细细品味,观众们的内心仍然能够为之触动。

剧情“意难平”,似乎也不难平

在中国文娱市场,偏向轻松无脑、欢乐搞笑的内容,往往少有对现实苦难的描绘,依靠沙雕、爽点不断给予观众短暂刺激,观众们对这类作品剧情的宽容度也相对更高。剧情向内容则不同,即便作品呈现的是虚构世界、情节,但由于观众对剧情的高要求,代入感才是观众与作品共情的关键——于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发刀”,是丰富作品剧情的必要条件,也成了内容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何况在中国,基于国人“诸事圆满”的愿景,即使许多文艺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带有明显的悲剧色彩,大众也能从较为理想的后续发展中获得慰藉。

像是《精卫填海》溺死于水中的炎帝女儿,化身神鸟衔石子填大海,显现出坚定的信念和复仇的意志;看到《孔雀东南飞》主角成为鸳鸯、《梁祝》主角化作蝴蝶,《牡丹亭》杜丽娘起死回生、与新科状元柳梦梅终成眷属,人们能够从中感悟爱情的力量;《哪吒闹海》的哪吒在暴风雨中横剑自刎的场景极具悲壮意味,好在后来太乙真人助其脱胎换骨,最终哪吒为民除害,又在封神大战后修道成圣……

 

若我们回顾近几年人气高涨的国产动画,不难发现,其中不乏“意难平”的故事,观众们却依然愿意时刻关注角色成长、剧情发展。《狐妖小红娘》讲述不同角色的爱情故事,悲伤痛苦与美好快乐并存;哪怕知晓原作小说的后续情节,动画《斗罗大陆》播放到小舞献祭的剧情时,仍然赚足了粉丝的眼泪;《伍六七之玄武国篇》里男女主伤痕累累的“刀”,却因“有了想要保护的人”的意志,成为相互信任、扶持的“糖”。

 

在观众眼中,故事有后续便有希望。近日引发讨论的《灵笼》和《时光代理人》也是如此。

因动画产能影响,《灵笼》第一季从2019年7月开播到《灵笼:终章》收尾,陪伴了观众近2年的时间,这一过程中,动画观众为《灵笼》角色和剧情投入了深厚情感,也导致他们因《灵笼:终章》虐心剧情受到极大冲击。不过,后续更新的《灵笼:特别篇》,最终道出了作品探讨的“人类在末日是否应该保留情感”命题,随着主角步入新的环境、各色新角色登场,作品信息量、世界观得以补充完善,观众们纷纷开始猜想接下来主角马克的最新动向。

而《时光代理人》,最初则因第一集对工作中的不公待遇、父母无私奉献的细腻刻画,引发不少观众的共鸣。基于第一集的虐心结尾,观众就“主角程小时的举动是否改变了过去”的问题产生了争议。在最近更新的第四集中,观众们又在“死亡结局无力改变”的设定里,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即便观众们可以预见接下来“发刀”情节仍然存在,但还是愿意继续期待后续故事究竟如何进行。

虽然观众们对事物的“圆满”存在执念,但动画创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编写出符合逻辑的故事,其实已经为剧情的流畅、完整度提供了一定保障,同时也在传达创作者的思想认知。带有悲剧色彩的“刀”、让人难以忘怀的“意难平”,终究都是为了内容的整体呈现而服务,同样将不断给观众们提供讨论分享、继续探究作品的动力。

标签: 观众 DNA 悲剧情节 发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