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29 岁博士因“社恐”,1 个月内叫了 2 次救护车 .

近日,"29 岁博士因社恐 1 月叫 2 次救护车 " 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据报道,广东深圳,一名 29 岁的男子小钟(化名),突感心慌、极度恐惧不敢乱动,1 个月叫了 2 次救护车。经多科室检查,排除躯体及大脑器质性问题,他又挂了临床心理科。


(资料图)

经了解,小钟来自农村,一路靠奖学金读到博士,还去了国外深造。回国后在深圳工作,可常年苦读养成晚睡,工作后面临作息改变及职场压力。他自我社交隔离,坚持低物质消费,谈恋爱因三观不一致被分手 2 次。最终诊断为惊恐障碍,共病躯体疾病 " 高血压 "。治疗一段时间后,小钟的状态越来越好,还找到了三观一致的女友。

图源:西部决策

博士经历 " 濒死体验 "

一个月内打了两次 120

" 感到异常惊恐,手脚发麻、呼吸困难,以为下一秒就要死了…… "29 岁的小钟(化名)突然头晕、心慌、心悸,极度恐惧不敢乱动,一次是上班途中,一次是在家里,长达十来分钟的 " 至暗时刻 " 让人极度崩溃。

一个月里,小钟打了两次 120,当时急诊查血压 180/110mmhg,心率 100 次,排除心梗后,被转入心血管内科。之后,小钟陆续去了神经内科、中医科、皮肤科、骨科、消化内科,做了很多检查,结果一一排除了相关躯体及大脑器质性问题。随后,小钟来到深圳大学总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

图源:西部决策

医生了解到,小钟来自农村,是家里成绩最好的孩子,一路靠着奖学金读到博士,还去了国外深造,之后回国在深圳找到工作,一直是家人心中的骄傲。

可常年苦读养成晚睡的习惯,工作后面临作息改变、新的社交圈以及新的职场压力,小钟自我社交隔离,不参与聚会聚餐、人情应酬,并且坚持低物质消费理念,绝不浪费每一分钱。谈恋爱后,因为三观不一致被分手两次,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小钟陷入抑郁,突然出现惊恐发作。

医生分析,情感受挫可能是小钟惊恐发作的诱因。多年发奋学习,对个体是一种挑战和消耗,而成绩优异为消耗及时提供了补偿,可工作之后这种补偿快乐减少,社会化挑战变得显著,加上女朋友无法接受小钟的低物质欲望消费观,多重因素导致内心压力爆棚,出现惊恐发作其实是长期慢性应激的结果。

图源:西部决策

小钟被诊断为:惊恐障碍(精神科诊断体系(dsm-v)),共病躯体疾病 " 高血压 "。

医生表示,惊恐障碍属于脑功能性疾病,又称为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的主要症状是惊恐发作,以濒死感和失控感为主,即在没有外在危险的情境下,病人体会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恐惧和害怕,伴有躯体不适,多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症状,轻者心慌、气短胸闷,严重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类似溺水时的窒息感)或过度换气,部分患者伴有眩晕、口干、全身大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发作特点为突然反复发作,不可预测的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持续 5-20 分钟,最长不超过 1 小时。

目前,小钟已接受药物治疗 6 个月,惊恐再也没有发作,降血压的药物也已经停用,每两个月回医院复诊一次,状态越来越好。

成年人群患病率 1.5%

终身患病率 4.7%

据医生介绍,大约 30-50% 的患者的惊恐发作和特定的情境有关:如密闭的空间、飞机上、开车时、人多的地方或者演讲的场合,有 " 幽闭综合征、广场恐怖症 " 等称谓。这部分人或者至亲有可能遭遇车祸、飞机失事等经历。

大部分人发作不分时间和地点,发作间隙期患者感受正常,但常常有对再次发作的担心,称为预期性焦虑。因为害怕发作带来的失控感,患者对公共场合常有回避行为,比如有些人出行尽量避免使用飞机,有些担心开车时肢体麻痹出现交通意外,不再继续开车等等。

很多人因为担心发作时行为失控影响形象,或者无法得到有效照护,选择尽量避免去超市、商场以及其它公共场合。部分患者发作之后依然残留紧张、担心以及心慌等情绪和躯体体验,患者对健康表现出过度关注,反复寻求医疗照管。

惊恐障碍在成年人群中患病率为 1.5%,年患病率为 2.7%,终身患病率为 4.7%。

因压力过大中毒或猝死

高校学生身边也有这样的案例

今年年初,募格课堂此前报道过,湖南长沙一名 21 岁的大学生,因近段时间都在准备期末考试,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加之睡眠不好,在等公交时,突然呼吸急促、四肢麻木、身体无法动弹 ...... 送医检查后,竟然是中毒了?!

图源:长沙晚报

据悉,1 月 5 日中午 12 点,在长沙岳麓区汽车西站 W204 路公交车站台,一名 21 岁的大三女生突然四肢麻木,身体无法动弹。见此状况,公交车驾驶员立即帮忙联系家属,同时拨打 120 求助。

在 120 救护车上,女子虽然已是清醒可以表达,但医护人员发现女子呼吸急促,肢体十分僵硬,全身都无法动弹。通过医生初步检查,发现女子因过度换气所致,俗称过度换气综合征。过度换气,即患者在剧烈运动或者精神紧张时导致呼吸频率加快,从而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图源:湖南都市

女子向医生透露,之前考试前自己也曾有过一次类似的情况,而近期因为一直在备战期末考试,每天睡眠只有五至六个小时,加之担心考试成绩等问题,自己的精神压力一直很大。

此前,募格课堂刚报道过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34 岁研究生在自习室猝死 " 一事,该生生前刚写完论文初稿,当时接到导师通知,要求他延毕半年。之后他因心脏不舒服去检查。再之后在教学楼突然抽搐并晕倒,被及时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医院诊断死因为心源性猝死。

图源:正观视频

2016 年,中国传媒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26 岁博士生田某某,猝死在学校主楼。家属称,事发前他一直泡在实验室忙碌,怀疑其是劳累过度导致猝死。

家人告诉记者,儿子事发前并没有什么身体疾病,此前还参加半程马拉松,出事前的一周,他一直都是从晚上 9 时在视频质量评价实验室忙到凌晨。" 经常研究视频,更多的时间是在实验里看视频信号的传输等。

像以上这样令人心痛的案例,也不为罕见,硕博生们为何会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呢?一部分原因,来自内心迷茫和无助产生的焦虑情绪,持续积攒才是压力过大的根源,所以化解压力的第一步,是去正视自己的焦虑。医生表示,焦虑是生命常态,需保持对焦虑的觉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标签: 惊恐发作 惊恐障碍 呼吸困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