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视焦点讯!毛利华:每个人,都有主动地拯救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 " 不确定 " 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渴望的 " 确定 " 到底是什么?

心理学对 " 确定性 " 这个问题研究得非常深刻。一位来自北大的心理学老师,曾从 " 自我 " 的角度,解读过这一问题,他说:

在这个不确定世界中构建一个确定性的模型来维持和传承自身的有序,是生命最本质的使命……


【资料图】

" 自我 " 是头脑虚构出来的一个概念……

" 原生家庭 " 是个被过分简单化和夸大了的概念,甚至造成了更多的困扰与危害……

他就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毛利华。

毛利华老师在北大的公开课 " 一座难求 ",备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许多北大学生都会因错过他的课而感到遗憾。今晚 20:00 点,毛利华教授做客混沌直播间!带来分享《人类,是大脑最伟大和最美好的作品》。

他会告诉你:尽管焦躁的情绪在不确定性激增的当下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受挫、沮丧、内耗,否定自己。

但其实,大脑已经给了我们主动地拯救自己的能力。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2 日,混沌开启了为期 8 天的美好作品大展周,8 场直播,共同探讨什么是 " 美好作品 "。郝景芳、毛利华、青山周平、韦青、管清友,5 位重量级嘉宾;刘子正、唐炜,2 位混沌同学做客直播间。

点击海报,锁定直播!

前不久,毛利华老师在混沌分享了一堂极度烧脑的心理学课——《自我概念,源自人脑对确定性的 " 贪婪 "》,广受混沌同学好评。以下内容,以饕读者:

授课老师 | 毛利华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编辑 | 混沌商业研究团队

支持 | 混沌前沿课

世界的本质是不可知,但是却处处可知

我们所感知并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主观世界,只是大脑构建的关于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确定性模型。

在这个不确定世界中构建一个确定性的模型来维持和传承自身的有序,就成了生命最本质的使命。

跟其他的动物不一样的是,人类大脑不仅仅能构建关于世界的确定性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还包含了其自身。从而使得我们不仅仅能认识世界,还能知道我处于模型当中,知道我正在认识世界,正在跟这个世界进行交互。

这个处于模型之中,正在跟世界交互的那个关于自身的模型,就是心理学里最核心,最关键的概念—— " 自我 "。

影响构建 " 自我 " 的四个主要来源

那么大脑主要通过什么来构建这个自我的概念?什么东西会影响到大脑所构建的这个自我?

1. 记忆

毋庸置疑,最重要的线索和影响一定是来自于记忆,来自于我们对先前经验的总结。我们的记忆当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从这些错误的记忆当中所构建出来的自我概念也必然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错误。由记忆所构建出来的最终我们体验到自我,实际跟我们记忆中曾经的自我以及当下 " 真实 " 的自我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2. 无意识加工

第二个影响大脑构建自我模型的来源,就是大脑的无意识加工。我们随时都在自动化地对外界和内部的信息进行加工,并且产生输出,这些输出的结果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大脑所构建的自我概念。

3. 情绪体验

第三个大脑用来构建自我概念的来源是情绪体验。情绪是我们在所有的体验当中最鲜明最强烈的一种感受。如果没有强烈能够感受到的情感,很难让你感受到自己生存和活着,它是我们活着的非常重要的表现。但是事实上我们感受到的情绪同样在很多时候都充满着错误。

4. 社会交互

大脑用来构建自我模型的最重要的来源是来自于社会互动或者社会交互。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的大脑是为了去应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等级结构关系进化出来的,我们大脑的使命就是为了在这个群体环境当中更好地跟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建立起来合适的社交关系、合适的相互关系,来共同组成群体,社会交互是产生自我的最重要的一个来源。当我们在人群之中,面对不同个体,就会产生不同的自我概念模型。

人脑疯狂进化带来的反噬

" 我 " 的概念形成以后,使得我们真正能够觉知到自我,能够拥有未来,从而使得人类能够发展到现在,进化成现在这样一个看起来优势的物种。

这种疯狂的进化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许多不得不接受的副作用,或者叫反噬。

前额叶是我们产生意识,加工自我概念的一个最重要的脑区。对于人类来讲,我们的高级功能,包括思维、时间知觉、对未来的计划性、情绪体验,所有这一切都跟前额叶有关。

但人类发达的前额叶只有接近 200 多万年的进化史,相对于整个神经系统几十亿年的进化时间来讲,200 万年的进化时间非常短暂,这 200 万年的时间不足以让新诞生的前额叶非常有效地跟其他的脑区磨合在一起,无法交流合作得非常流畅,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

跟思维、情绪、人格等有关的精神问题,几乎都跟前额叶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是因为前额叶的器质性变化,或者是因为前额叶跟其他脑区的连接出现问题等。

与情绪相关的精神问题被叫作心境障碍,最常见的是抑郁症。抑郁症通常会伴随着另外一个躁狂症的状态,心理学上把它叫做双向障碍。无论是躁狂也好,抑郁也好,都是一个极端的情绪失调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概念失衡的过程。

跟抑郁症相关的另外一个心理问题叫焦虑症。所谓的焦虑症,很多时候是来自于过于追求未来模型的确定性,必须要让它更加完备,但事实上你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就会产生焦虑的状态,然后又没有行为去解决、缓解它,就会真正地导致焦虑的状态。

点击海报,锁定直播!

如何消解反噬?

如果我们大脑的进化导致的副作用,或者叫反噬出现,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反噬。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始终认为心理学的本质是 " 道 " 而非 " 术 ",它是关于我们人类心智本身的道理和规律,它是一种规律的总结,而并非是像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技术或方法。

心理学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帮助你理解自身底层的东西、规律,但也许并不能够帮助你复制别人的成功经验。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前额叶不一样,每个人经验不一样,每个人构建出来的自我概念不一样,每个人的确定性模型不一样,适用你的方法可能就是不一样的。

心理学告诉你,你构建这个模型是什么样,你如何去构建这个模型,而不是说别人有那么一个非常好的模型,你拿过来就能够做得跟别人一样好。

我很喜欢电视剧《天道》里的一句话: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很多时候你了解了心理学的一些底层的东西,更好地知道如何去寻找那些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可能就更容易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合适的术。

我们在这里讲到的 " 道 " 有哪些?

第一,大脑追求的是确定性。那我们就不断增加确定性,或者说自我实现,构建更自洽的自我。

第二,自我是一个被虚构出来的概念。强调这句话意义在于,因为自我是虚构出来的,所以说它不是实体,这样反而给你的更多的自由去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塑造它。如果你知道大脑如何去构建自我概念,就可以有意识地去影响你的大脑去构建自我的过程,从而让它向着你期望的方向去发展,从而成为一个你所认为的更加自洽的自我。

所以,如何消解反噬?我有两个建议,供参考:

1. 增加确定性

怎么增加确定性,个人有一些实操的建议,可能会适合很多人:

第一,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知识涌入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知识并不是力量,早先的时候可能是,但现在或许并不是,知道更多的知识也不会减少不确定性,也不会缓解焦虑,它甚至会增加你的焦虑,你知道的越多,你的不确定感就会越强,你的焦虑就会越多。

知识越来越不是力量,但是智慧才真正是力量。如何获取知识,如何甄别知识,如何整合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系统当中,获得自洽,这个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而每个人更应该培养的或许就是这种逻辑思辨、甄别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现在所流行的很多学习方式,比如快餐式的、碎片化的学习,随时看到网上一个帖子或一个知识,就觉得我会了。三天之内成为财务专家,听三天的课程就觉得自己牛了,这种过程其实没有根基,没有系统,它很难真正被纳入到你自己的模型当中,只是浅尝辄止,或者看完了、知道了,然后忘掉了,它是游离的。

只有系统化的学习,跟一门课,跟一个思想,从头到尾跟一个完整的体系,再把它扩展,去了解相关的扩展背景知识,真正地去思考它,跟自己已有的体系结合在一起、搭在一起,这种系统化的学习才真正对你构建自洽模型有用。快餐式的、碎片化的学习,除了浪费你的时间,除了增加你的焦虑,作可能并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现代社会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就是浩如烟海的知识,而最重要的,跟你最密切相关的,也是影响最大的,就是所谓的新闻——远离新闻。你经常会发现网上一个社会事件或问题出现,一堆人开始情绪激昂,过两天反转,过两天再反转,过两天销声匿迹,过一会儿又出现一个新的东西。

如果你的思想一直去跟这些东西,你会非常焦虑,非常浪费你的精力和时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不确定性来源,因为线索不明晰,真相不明确,信息很片面,所有这一切需要你耗费大量的认知资源去加工,并且让它自洽,很难。

要看特别重要和有效的东西,比如名人传记。其实任何人的传记都值得看,只要他出了传记,那就是他一生的总结。

他一生无论多么默默无闻,还是多么出名,传记总是试图去描述一个相对完整的人生,哪怕这段人生或许并不自洽,或许充满了破裂和各种各样的坎坷,你依然能够在中间寻得能够帮助你自洽的信息。

一个个体完整的一生,尤其是一个成功的个体,或者一个非常自洽的个体的完整的一生,对于我们自己构建自身的确定性模型,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大脑构建确定性模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操方式,就是尽量地达到认知闭合。当我面对一个不确定性的时候,无论我是否能够找到答案,尽量给它一个答案。有几种方式,第一,真的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答案。第二,去相信别人告诉你的答案。第三,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

现代社会当中有很多生活非常艰难的人,他不断地努力,不断被打压,但是最终他没有办法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些人急需一个答案去解释所有他面临的不幸。

而恰恰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来讲,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答案,叫做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很重要,在心理学上也非常有名,因为我们童年的经验,跟父母、跟社会环境的关系,影响到了我们成年以后的自洽性,影响了成年以后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融合的程度。

但问题在于,我们所建立的关于自我的模型,来自于许许多多方面,我们的社会经历,所接触的人,所经历的事件,自身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将来的期望等等,所有这些动态地结合在一起,加上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原有的家庭经验,最终形成了这个模型。

原生家庭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但是问题在于,原生家庭是一个最容易找到解释的原因。

当你做了无数次努力都被现实打压得一无是处,总是失败的时候,你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你做不成,别人不喜欢你,你现在性格不好,是因为你小时候你爸妈跟你关系不好,你原生家庭不好。这样一来,马上大脑找到答案了,认知闭合了。

你会放弃努力,大脑会非常容易就接受这种解释——没有办法,我小时候我爸我妈对我不好,没办法,我改变不了了,我现在是个烂人。认知闭合了以后,大脑就觉得这不是个问题了,自洽了,这是很大的问题。

尤其是年轻人,在他充满着无数机会,有无数机会可以去翻盘,去创造一个更加自洽的自我的时候,如果你给他一个非常容易获得的答案,去解释所有的不幸和挫折,他会丧失掉努力的动力,他真的就变成烂人了。

这是我认为原生家庭理论可能会带来的最重要的社会危害,尤其对充满着各种可能性和希望的未来的年轻人来说危害更大。我认识许多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关系特别不好等等有着各种原生家庭问题的人,结果他们自己其实特别优秀和自洽。" 自我概念 " 是动态构建的模型,是个变化的、不断整合的过程,没有一个单纯的原因能够决定和解释你所有的一切。

2. 构建自洽的自我

关于构建自洽的自我,我也有一些个人的可操作的建议。

第一,规律坚持一项运动。当你的身体状态比较好的时候,由此所构建出来的自我概念一定会更加自洽,比如此刻你坐在教室里,能够享受毛老师的课所带来的愉悦感,但如果你现在胃疼,你很难去享受,因为有一个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会出现在你的自我模型当中,你的大脑必须要不断尝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一个非常好的身体状态对我们构建完整的自我模型特别重要。

规律坚持一项运动会给你的大脑构建自我模型一个稳定的、持续的线索。我,此时此刻的我,和下一刻的我,和十年之后的我,和十年之前的我,究竟是什么东西把它联系在一起?不仅仅是你的名字、你熟悉的面孔,更重要的是你持之以恒地坚持相似的行为模式。规律、运动,这两个词都很重要。

第二,关注当下。心理学现在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分支,叫做正念,其实应该叫专念。即关注当下,关注自身,关注这个自然而然的状态,去体会它。专念来自于古老禅宗的冥想或禅修的方法,社会上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去试,只要你能够找一种方式去感受当下,去顺其自然地感受你的躯体,感受外界,感受内在的环境,那么就可以。

如果你没有尝试过,你可以去试一下。如果不想去尝试,有更简单的方法。

这个方法跟正念和冥想效果也差不多。西方科学体系在研究冥想和正念的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定义就是重复性单调刺激,或者重复性单调运动。

他们发现,你去打坐、冥想,过一段时间以后入定,身体会达到一种物理上平衡的状态。但这种状态需要你长期实践,刚开始是杂念重生,慢慢地才会进入到入定的状态。对于没有经验的人,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去感受一个简单的重复性刺激,比如一个灯以固定的频率闪,或者一个钟摆,你就坐那儿看,或者不断做重复的动作。

一个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它达到的效果跟你的冥想和正念的效果很相似。单调的重复刺激同样也会让你的大脑逐渐进入到一种比较平和的状态,这个时候大脑会忽略那些不确定性,因为它此时构建的模型非常确定完备,它自己达到了圆融、自洽的状态。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2 日,混沌开启了为期 8 天的美好作品大展周,8 场直播,共同探讨什么是 " 美作品 "。

今晚 20:00,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利华:《人类,是大脑最伟大和美好的作品》,将继续带你探索自我,安顿自我。

扫码下方海报二维码

预约观看美好作品大展

标签: 自我概念 不确定性 原生家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