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让乡亲们有书看、爱看书


【资料图】

“多亏了刘大哥办的书屋。以前种地靠天吃饭,庄稼活就靠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跟着学、比着做,可这功夫没少下,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这几年在书屋学习了科学种田的知识,啥时候耕地播种、浇水施肥,自个儿就能对症下药,玉米亩产提高了100多公斤。”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镇八家子村,50多岁的村民卢云阁在村里的农家书屋一边翻看书籍,一边认真记录。

卢云阁口中的刘大哥,正是八家子村农家书屋的创办者——刘作全。今年70岁的刘作全,2003年创办了这间书屋。20年来,书屋从初建时简陋的“农民阅览室”,到现在的农家书屋,涵盖农技、医卫、法律、少儿、生活十几个类别、超过1.5万册的图书整齐排列在20个书架上,每个月的借阅量达200本以上。

“一本书看着不厚,却装着广阔的世界。”刘作全从小就喜欢看书,初中毕业后,他继承父业成了一名木匠,20多岁的时候开办了一家小型的木材加工厂。然而每当闲下来的时候,他总喜欢到书店里走一走,爱读书的习惯从没有改变,一些村民也经常来他家串门借书。“我条件好点了,干脆开个小书屋,让更多爱看书的村民有书看,有地方看!”说干就干,刘作全打了书架,建了借阅册,把自家房子腾出一间,一番准备后,一间有着1000多册藏书的书屋正式开张。

一开始,村里有些人不解,“办免费书屋,图个啥?”不管大伙儿咋说,刘作全却始终没有动摇。渐渐地,书屋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前来借阅,一些乡邻得知后纷纷捐书,县图书馆也捐赠了书籍和报刊,书屋的藏书量增加到1.5万余册。

“藏书多不是重点,读者多才是关键。”刘作全在四轮拖拉机后斗上自制了一个流动图书车。送书的同时,他还时常帮助村民干点儿农活,顺便介绍读书的好处。一年到头,镇里的18个村屯,刘作全不知道走了多少遍。谁家的孩子要上学了,谁家在试验科学种田,刘作全暗自记在心里,并定期送来相关内容的图书。“憨厚淳朴一老农,自建书屋为群众。”这是退休教师张子福给刘作全编的顺口溜。

“书屋建成后,成了村民又一个好去处,县里、镇里还定期组织农业方面的专家,来到书屋给村民们做培训、办讲座,定期举办一些主题读书日。”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吕猛说。

如今,村民农闲时愿意来书屋坐坐。孩子们放学后也愿意聚在这儿看书、写作业,成了课后和假期的第二课堂。“农民的日子富起来了,大家伙在这读书看报,交流心得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刘作全感叹,“这也是我创办书屋的初衷和心愿,那就是让身边的乡亲们有书看、爱看书。用知识的力量带给人们幸福,希望阅读发出的微光,也能帮助人们照亮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5日 15 版)

(责编:郝孟佳、孙竞)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