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员工和老板的博弈?
以下文章来源于鹏润咨询 ,作者张鹏
(资料图)
作者:张鹏
来源:鹏润咨询
1
共识的价值就是
让博弈变成合作
很多人不明白一件事,总觉得我的资源必须捏在自己的手里面才会有安全感。比如员工会担心,万一把资源给公司了,自己是不是随时可以被踢掉?老板可能也会想,把资源放给底下这个人,将来他走了、出去创业了怎么办?
每个人都怕,所以团队永远处在一个分蛋糕的博弈状态,好像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话语权,谁就拥有利益。
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件事,这个蛋糕是可以做大的。当资源握手里面只是筹码的时候,它能创造的价值非常低。而如果我们把组织机制设置清楚,企业文化梳理明白,其实每个人的获利都会变得更多。
好的公司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金字塔结构,而应该是一个网状结构,或者一个生态结构。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当每个人都把自己那个点做到足够好,并且为上下左右提供支持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因此得到赋能,大家都会处在利益最大化和工作最舒服的一个状态。
团队共识的价值,就在于让整个团队从 " 博弈状态 " 变成 " 合作状态 "。分蛋糕之所以能达成共识,就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蛋糕被切走一块之后,还能分到更大的蛋糕。
博弈的困局要如何化解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场景。
2
场景一
客户资源的博弈
很多老板跟我抱怨说,因为新销售培养不出来,所以业绩增长停滞。
我在调研之后发现,这些公司一般都是在一个行业做了十几二十年,几乎把市场上能开拓的客户全部扫光了,客户资源集中在几个资历比较老的 " 大销售 " 手里。
这些大销售客户资源很多,却不愿意释放。实际上,如果拿他的销售额除以他的客户数量就会发现,平均每个客户贡献的销售额是比较低的,甚至可能还不如小销售。
我们跟某培训平台是战略合作伙伴。这些老板对该平台的一些销售很认可,于是我就问他们:" 假如我现在把他们平台最厉害的金牌销售放到你们公司,但是一条线索都不给,你觉得他在你们公司能不能活过三个月?"
他们说:" 估计也活不过去。"
我说:" 那就不是新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因为你在机制上没有给新人配资源。"
然后他们说:" 我们也配了资源啊,你看 ERP 里面都记录了。"
我说:" 资源可以按优质程度分为 ABCD 类,你给的全是劣质的 D 类资源。你把那些资源给你们最好的销售,你看他们能不能做出业绩来?你们最好的销售都把那个资源放弃了,你丢给一个新销售,他怎么可能挖出金子来?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让销售自己释放资源,放出来的永远都是 D 类资源。我建议的做法是什么?不管是哪一类资源,都要看两个点。
第一,该做的动作,比如拜访、传资料、客情维护这些,有没有做到位?
第二个,平均业绩是多少,跟过去一年或者过去三年数据做个对比,有没有下降?
如果该做的动作没有做到位,平均业绩下降了,哪怕是优质的 A 类资源,也要释放出来。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有两个原因往往是被忽视的。
一是服务不到位。因为很多大销售在公司里面最后就是躺赚,反正资源足够多,有些甚至光靠客户主动给自己打电话,订单都够了。但是对于公司来说,这是巨大的浪费。
大销售躺在那边就能赚几十上百万,新销售努力得要死,一天到晚扫街也扫不出几个客户。新人如何成长,公司业绩又如何增长?
二是风格不匹配。有时候客户开发和维护得不好,不见得是技巧问题,而是气场不合,或者说 " 八字 " 不合。
作为咨询公司,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所以我们会辨别每个客户喜欢我们哪个咨询师的风格,然后做相应的调换。
所以对于客户资源,我们要制定出规则。这个规则所有人都得认,因为别人也会释放资源。每个人的 ABCD 类资源都要定期地释放,进入公海,然后公司再来做分配。
这一点确实是要给员工开共识会的,不然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放,最后全部死在里面。
我是卖鱼的,你是卖菜的,现在我想吃鱼,你想吃菜。怎么办?那就得互相交换。如果我只把臭鱼给你,你只把烂菜给我,我们永远达不到资源匹配最优、利益最优的状态。
3
场景二
业绩目标的博弈
很多公司都有一个现象,员工和老板永远都在定目标的时候博弈。
因为老板会要求每个销售主动提目标,有没有达成目标,对收入影响很大。一个销售做了 400 万业绩,如果他定 400 万目标就达成了,如果定 600 万目标就不达成,两种情况拿到的钱是不一样的。
而且销售会觉得,如果我今年业绩做高了,老板明年还要逼着我定更高的目标,压力会越来越很大。所以大家都想定一个比较低的目标。
这时候老板就不满意了,总想逼员工定更高的目标,觉得有压力才有动力,双方每年都少不了一番拉扯战。
某公司 2023 年初就遇到了这个问题。2022 年,公司的几个金牌业务员业绩掉了一些。老板觉得他们不努力,想让他们在 2023 年定一个更高的目标,这几个销售死活不愿意。
我问老板:" 你觉得真的是他们不努力吗?"
老板一开始斩钉截铁地说:" 他们就是不努力!当然大环境也有问题。"
其实我是反过来想的,首先是大环境有问题,其次他们只是没有达到老板期望的努力程度,而不是不努力。比如说这个业务员 2021 年做了 600 万,2022 年哪怕掉到只有 400 万,我认为他依然是非常优秀的,公司重新培养一个新人做到这个程度,要花很多年。
我就跟老板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这样来解决问题。
根据过去三年业绩,评估一下每个业务员大概处于什么等级。比如他最高做到过 800 万,我很满意,最低做个 400 万,我也能接受,那么我就中间拉出档次,400 万、500 万、600 万、700 万、800 万,不同档次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奖金。
他愿意做哪一档都行,由他自己选择,我就不再跟他博弈了,我只设区间,不设目标。但是如果他低于最低档次,连 400 万都做不到,可能就要罚他了。
所谓 " 罚 ",其实就是有些奖金拿不到了,跟自己比会低一些,但还是比底下那些小销售拿得更多。
4
场景三
折扣额度的博弈
还有一种博弈也很有意思。销售为了做业绩,经常想要申请更大的折扣额度,面对老板的压力,还会抱怨说公司产品太贵了不好卖。
老板也左右为难。某位老板曾经跟我说,竞争对手的销售总监为了抢单,有时甚至会在谈判现场擅自做主,把价格降到几乎没有利润的程度;对方的老板事后知道了,还是决定忍痛支持。
结果短短一两年时间,那位销售总监就把业绩从 2000 万做到 4000 万。竞争对手来势汹汹,让他很犹豫,自己是不是也要给销售这样的权限。
这让我想起一件往事。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有一次去大洋电子应聘海外销售的经历,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这家公司是做外贸生意的,主要产品是显像管,据说最早是给日立做代工。
当时面试官问了我一个问题:" 我们会经常派人到国外出差,假如你被派到国外,竞标的对手突然开始降价。老板给了你一个底线,比如 200 万,而对手已经把价格打到 180 万了,你自己感觉毛利还有,你会怎么做决定?"
我说:" 能赚钱就做啊。"
他说:" 这个答案不对。"
于是我就问:" 标准答案是什么?"
他说:" 你只要申请会议暂停,说你要向老板请示一下,然后出来打个电话,这个事情就做对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家公司业务员的权限范围到底是多大,价格谈判的流程到底怎么走,全都设计出来了。
折扣额度的小问题,实际上是分权授权机制的大问题。分权和授权不是一回事,在授权之前,先要想清楚权力该如何分的问题。
比如有些公司会采用 " 三权分立 " 的结构,也就是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以物料采购为例,决策权在规划部,执行权在采购部,监督权在仓库和财务部。
任正非说:" 授权不是分权,授出去的是决策权,保留下来的是监督权。" 像华为这样的大公司,为了保持作战的灵活性,会将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一线。
权限具体在每一层下放多少,也是学问。就拿销售折扣来说,我给中小企业做咨询的时候,大体上参考的是大洋电子的思路。
比如对于普通销售来说,九折可能就是你的极限,更大的优惠可能要请示销售总监。有没有一些项目就算不要利润、甚至是亏本也要做?可能有,但是这个权力留给老板,由老板来判断这个项目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值不值得亏本去做。
5
场景四
培养徒弟的博弈
怎么让老人愿意带徒弟,这也是困扰很多中小企业老板的难题。比如不少老板想给大销售配助理,一方面是让他们从一些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产出更多业绩,另一方面也是让他们为公司培养新人。
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配助理就变成了任务摊派,比如业绩达到 600 万以上的销售就必须配助理,结果他们就不乐意了。
为什么呢?第一,养助理成了他的成本;第二培养助理成了他的任务。于是大销售们会想,我自己原来干得挺好的,凭什么要花钱花时间带一个徒弟?更何况,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培养人的能力。
老板只是给员工派活儿,却没有相应的配套支持,这个机制设计是有问题的。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培养助理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对于一般的大销售来说,助理来了就是帮忙打杂的,让大销售更有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来做价值更高的事情。这种属于纯助理,没有业绩提成,成本就是一笔固定费用,但是要摊到大销售的费用里面去。
比如说我一年花 6 万块钱找了一个助理,他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四五千,固定成本不高,业绩虽然跟他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所以也不需要给提成,这时候我就愿意配助理了。之前那种方式,我会觉得这个助理过来会分我的提出收入,所以我就不愿意。
第二种,对于总监或者副总级别的销售来说,他们真的就是要培养新销售,所以他们找的助理和一般大销售找的那种打杂的助理是不一样的。
这种助理就是要思维活跃一点,情商高一点,沟通能力强一点。因为我不是希望他来打杂,而是希望他熟悉工作流程,一年以后可以独立去干活做业绩了。
总监或者副总级别的销售培养徒弟,是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利益,如何激励呢?是给一笔培养费,还是持续从培养出来的徒弟身上能拿钱?其实这个机制都是相对容易设计的,并不难,根据业务类型来制定就好了。
简单的做法就是,徒弟培养出来之后,如果还占据我的精力,我就持续地拿钱;如果不占据我的精力,一笔培养费拿走就算了,大家都觉得开心,然后我再培养第二个。这样就可以解决培养徒弟的博弈问题。(本文完)
华为六大管理法
系统提升管理能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