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速讯:魏延究竟是怎么死的?演义有真有假,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
魏延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名字,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临死还在防备和算计他。但是,真实的魏延又是怎样的呢?他真的是演义中所说的逆贼吗?可别被演义给骗了!
魏延是跟随刘备入川的名将,一路上表现突出,刘备对其很是赏识,多次被委以重任。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可以说是诸葛亮左膀右臂般的人物。
但是,魏延这个人,性格有点问题,为人孤高自傲,勇猛有余,情商差点意思,尤其是诸葛亮丞相府上的杨仪看不对眼。
【资料图】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镇住这俩货,省得他们内讧,但是,诸葛亮刚死没多久,先是魏延带来军队想杀杨仪,但是,反被杨仪派马岱杀死,随后,魏延一门三族被杨仪诛灭,还戴上了反贼的帽子。
再说杨仪这个人,杨仪是丞相府主簿,诸葛亮身边的得力助手,为人干练机敏,协助诸葛亮调遣各个机构,预算粮草,很有几把刷子,在内政上可以说是一个好手。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杨仪差不多就相当于二号丞相了,军马的节制调度,权力都在杨仪手里。但是,魏延呢,性格骄矜高傲,又不太合群,众将不愿意跟他共处也不愿意招惹他,但是,杨仪却不会惯着他。魏延看到杨仪对自己不是太客气,自然对杨仪也是横眉冷对,两个人也逐渐结下了梁子。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对两个人都非常倚重,不想埋没任何一个人才,所以,诸葛亮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点和稀泥的感觉。
有一次,费祎出使吴国,孙权喝得有点多了,对费祎说过段意味深长的话:" 杨仪、魏延玩小手段的牧童一样,虽然他们用鸡鸣狗盗的小本事做出来点成绩,对眼下有益处,但是,对于这样的人,既然要用,就必须要防着他们搞破坏。说不定哪天诸葛亮去世了,这两人一定给蜀国下来祸乱,对他们不上点心,这就是你们为子孙谋划的大业吗?"
费祎是怎么回答的?答道:" 话不是您说得那样,杨仪、魏延他们都矛盾不是私人恩怨,也没有英布、韩信的叛逆之心。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没有他们这样的人才,如何才能建立功业?如果因为怕他们造成恶劣的后果而不用他们,那跟怕碰到风浪不坐船一样,这不是长久之计。"
诸葛亮眼瞅着无力回天了,跟杨仪、费祎等安排他离世后军队的安置调度问题,命令魏延断后,阻击追来的敌人;如果魏延不听指挥,大军就不管他了,随他的便。
诸葛亮去世之后,杨仪隐瞒诸葛亮的消息,还让费祎去探听一下魏延的想法。
魏延说:" 丞相虽然走了,但是,还有我魏延在。丞相府的一干人等可以将丞相的遗体送回去安葬,我来带领各路大军,继续丞相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怎么能因为丞相不在了,就忘了大军的目的呢?再说了,我魏延是何等人物,凭什么要听杨仪的安排,把我扔在后面阻击追敌,合适吗?"
魏延说完还傻乎乎地拉着费祎,跟他商量应该如何撤退和阻击敌人追兵,让费祎写信,自己签名,把这些安排转发给下面将领。
费祎忽悠魏延说:" 我一定回去替你跟杨仪说明情况,杨仪是一个文人,不懂军事上的事,肯定不会反对你。"
费祎前脚出门,赶忙骑马逃得远远的。魏延没一会儿就后悔了,等想起来把费祎扣住,已经来不及了,人早没影了。
魏延意识到不妙,派人去探查杨仪等人的动向,这才了解到,这帮人准备依从诸葛亮临死前确定好的行动方案,各支部队按照顺序撤军。
魏延知道后非常生气,先下手为强,他在杨仪等人还没有行动前,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先往回走,路上顺手把栈道给烧了。
魏延、杨仪撕破脸了,都上书指责对方是叛逆,两个人的上书一天之内,先后送到刘禅手里。刘禅也不知道该信谁,就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董允、蒋琬异口同声给杨仪做担保,却怀疑魏延有谋反的意图。
再说杨仪等人,一路上日夜兼程,穿林开路,紧追在魏延后面。魏延还是先到了,他派部队占据南谷口阻击杨仪等人,杨仪等人则是命将军何平在前面抵御魏延。
何平大声呵斥先登上南谷口的守军说:" 诸葛丞相刚走,你们就要搞内乱,你们怎么能这样呢!"
魏延带领部队的军士觉得好像魏延不对,又烧栈道又阻击自己人,不再愿意帮着魏延搞事,一个个都逃走了。
魏延眼见大势已去,独自和他的儿子几个人往汉中逃去,杨仪则是派遣将领马岱追杀了他们,魏延一步错,步步错,最终被诛三族。
长期以来,魏延是一个颇多争议的名将,特别是我们对他的人品非常怀疑。
魏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个性很强,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的人物。
但是,翻一翻这个人的传记,他为人直率,不谙世故,恃才傲物,言行无忌,所以,让很多人都看不上他。
魏延有杀杨仪等人的想法吗?估计是有的,只有清除掉这些唱反调的人,他才能够代替诸葛亮辅政,所以说,魏延有叛逆之心吗?应该是没有的。魏延之死,更多的原因是内讧,是派系之争。
或许,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魏延是一个军事奇才,但是,他被打压的太久,领导怀疑,同僚忌惮,以至于孤掌难鸣,他本可以成为蜀国柱石之臣,但是,却最终成为了一个悲剧的反面人物,实在是让人痛惜不已!
你是如何看魏延这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