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六角恐龙鱼现在有 20 个品种?花里胡哨的不像话 | 达叔讲传奇

说六角恐龙是成功的实验物种,没人会反对。


(资料图)

但只说它的“荣光”在实验动物领域,显然是低估六角恐龙了。

在爬宠界,它就是水里游的“豹纹守宫”。

和实验阶段不同,它变成爬宠后,花里胡哨的体色基因狂增。

渐渐的,潜藏在这个物种基因里的另一种魅力,被完全释放了。

国内常见的六角恐龙品种约摸 5 种:白化黑眼、白化红眼、黄金、墨兰,偶尔还有野生型。

除了这些变异颜色外,可能是国内商家受到染色小鸡的启发,还出现了一些染色的六角恐龙(绿色粉红色居多),这些既不是基因选育,且做法对个体健康有损害,仅仅就是商家的促销手段,骗骗新手,非常不值得推荐购买。

除了几种国内常见基因外,更进阶的还有:铜色,绿荧光 GFP,长鳃,嵌合体以及各种稀少变异。

(下面简单介绍下所有的六角恐龙品系,类似的基因会放一起介绍)

墨兰

相当于广义上的黑化。最早发现黑化个体是在 1961 年的实验室中,这种基因被证明是一种可稳定遗传的隐形基因。有些野生型因为体色偏黑看起来像黑化,其实不是,真正的黑化基因眼睛周围没有反光的一圈,并且身体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光亮的斑点。

野生的六角恐龙可以有绿、褐、黑、豹纹、浅棕多种颜色,还会带些金属光泽。

让体色变暗,除了基因外,垫材也是一个改变因素。比如使用深色的底材养出的个体体色就偏深,但这种变化不长久。

国内的墨兰,除了体色黝黑外也是不会表现出太多斑点杂纹(但大多数个体也到不一水黑的程度),外鳃偏深红偏黑蓝两种。但你要说墨兰是不是都带有黑化基因,这可不一定。

国外会严格的把基因表现型的黑化和野生暗色给分开。国内的大多数墨兰倒没有分的这么细。

白化黑眼/白化红眼

其他物种中同样常见的两种经典白化(T+,T-)。看名称也知道,最明显的不同在眼睛的颜色。长大后,黑眼的黑色素要强于红眼,黑眼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黑色(或者淡灰)斑纹,看个体差异;红眼的斑纹则都是淡黄。

黄金

是白化的一种,且大多就是红眼白化。当白化基因去掉了黑色素,一些个体身体的深色较多就形成了黄色。黄金身体大多有白斑(和白化红眼反了个色)。

黑化黄金白化* Melanoid Golden Albino ,

这直译的名字很绕,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带黑化表现的白化个体。它的体色比红眼白化更黄,但比黄金白化更白,体色近似奶黄。因为带有黑化基因,会导致虹膜和斑纹缺少光泽,比普通白化产生的黄色素少很多。

同样是一种白化。在德国/澳洲/美国有稳定的种群,其他地方并不常见,国内印象中极少见到。它们身体布满了浅褐色的斑纹,花纹像极了雀斑。

花斑,它多是带白化黑眼的个体。它身上带有比普通白化黑眼更多更浓郁的色素,一般集中在脸部背部或者身体两侧。花斑的情况有点像睫角守宫中的大麦盯,如果身上斑点带的少只能是品相不好的白化黑眼,只有大面积的色素,才配被称为花斑。

花斑目前花斑数量稀少且带有明显的地域属性,只有在新西兰能见到。这个基因可以遗传。

这个基因的特色在于千变万化可咸可淡。

有些繁殖家更进一步区分,像脸部斑纹明显而身体少斑的称为小丑(或者其他),严格说进一步区分更有道理,因为这些花斑并不源自于相同的血统,且表现相差太大,但本文就不进一步说明了,首先篇幅不想太长,其次这类六角遗传性状大都不太稳定,大家知道个情况即可。

绿荧光/荧光蛋白*GFP,

原理是通过在受精卵中注射 GFP(绿色荧光蛋白)的 DNA 片段,得到基因个体。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透出荧光。并且带有这种基因的六角恐龙还可以世代相传,是一种隐形基因,这直接让可玩性上升了好几个台阶,它也是国外这些年比较火的六角品种。(这种转基因生物在某些国家是非法的,国内的情况尚不清楚)

虽然任何颜色的六角恐龙都能变成荧光六角恐龙,但皮肤色素越少,荧光发色就越亮。所以,被“改造”的多是白化种群。

萤火虫

2016 年由 Lloyd Strohl II 制作的品种(没错,这个基因完全是人工制作的),一些深色个体会带有浅色的尾巴,浅色个体带有深色尾巴,他一共生产了不到 12 只,且其中一些个体带有绿荧光。

这个萤火虫的名字,应该就来自这只带有浅色荧光尾的黑化。

制作者没有公布具体的制作细节,推测可能和制作绿荧光 GFP 类似。这样一只售价超过 250 美元。

PS:可能有繁殖者会认为这种人造基因是一条发家之路。其实,这位仁兄肯定不是为了宠物圈制作这些个体的;其次,虽然制作者没有提,但推测制作一只的费用相当不菲,他之所以售卖也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

缺黄

顾名思义这个基因意味着个体缺少合成黄色素的能力,它的体色和虹膜都会受到影响。个体看起来感觉是非常深的紫色。(有些被形容成紫色的个体,就是指这个基因)

缺黄还有进阶版。

和白化基因组合成白化缺黄,双隐型组合基因。看起来比较接近白化种,表现不突出。

和铜基因组成缺黄铜(直译有点怪),同时具备了缺黄和铜两大基因的表现,个人感觉表现也一般。

银色大麦町 Silver Dalmatian,比铜和缺黄更为稀少的颜色基因,目前只能在美国找到繁殖种群。它的体色介于紫色和薰衣草色之间,也被称为薰衣草色,另一个特点是遍布全身的斑点。

高虹*high-iridophore ,这是一个能让体色充满高亮色斑的基因,非常有看点。而且它还可以和黄金或者铜组成多基因(高虹黄金、高虹铜)。

但这个品系的表现和遗传却略为混乱,它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特征的品种。且能让六角体色出现的色斑的基因,并不唯一。很多不是高虹品系的个体都被归到了这类。

比如星爆starburst,身上的色斑就有些类似,但它的基因直接来自野生型,全身色斑覆盖率 80%;还有国内偶尔会出现的金箔,表现近似,但是否是相同品系,不好说。

所幸目前国外专精六角的大厂,有稳定的繁殖种群,能买到准确基因型的高虹个体。

长鳃*RLG,RLG全称是 Ridiculously Long Gills 荒谬的长鳃,这是一个美丽又致命的基因。很多长鳃会导致六角身体不平衡,严重的要甚至定期修理,才能存活。

用这个基因和其他品系做组合,也是能玩出花的。

侏儒*,长不大的侏儒种,有些地方被戏称它为“气球”。提到巨人或者侏儒的变异,在其他爬宠身上同样屡见不鲜,且侏儒变异大都会影响繁殖能力。侏儒种国内偶尔能买到。

奇美拉/马赛克

这些都是以极低概率出现的嵌合体。左右或者前后分离,就像把两只不同个体缝合在一起的,多被叫做奇美拉;而像乱码一样,身体出现其他品种特征的被称为马赛克。

(会出现什么表现的嵌合体谁都不知道,让我们来欣赏下已经出现的个体表现吧)

奇美拉

Enigma,

目前发现只存在一只这样表现的个体,通体色彩表现非常丰富,墨绿加金色斑点。

番外品系 · 变态的六角恐龙,

在自然环境中,六角恐龙并不会变态为(陆生)蝾螈,因为六角恐龙是两栖类的幼体形态,即使在性成熟后仍保持这 一 “婴儿”状态。

劳夫伯克在德国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被称为劳夫伯克实验),打破了这个“状态”。他通过注射荷尔蒙,使六角恐龙可以完全成长变态为(陆生)蝾螈。

同样的实验被一个叫朱利安·赫胥黎的英国人重复做过,但他当时不知道已经有人做过这一实验了。

强迫六角恐龙变态的诱因,是提高水中碘离子的含量或是在食物中添加甲状腺激素(thyroxine)荷尔蒙。

自然环境中,只有非常偶然的状况下,六角恐龙才会(不通过注射荷尔蒙等人为因素)变态为(陆生)蝾螈。

但强制“变身”,需要蝾螈付出寿命的代价。保持幼体性成熟的六角恐龙一般可活十至十五年(在巴黎,个别案例录得有二十五年的记录) ,而强制变态后的个体几乎没有活过五年的。它的(陆生)蝾螈状态非常像虎皮蝾螈,支持了两个种类是近亲的理论。

这个还有个番外篇的番外,有研究人员为虎纹蝾螈做了一个类似的反相实验,让虎纹蝾螈停留在了幼体阶段。

基因就介绍到这里,

了解各类成熟爬宠历史的爬友可能发现了,六角恐龙的很多品系都有科研的影子,无论是 4 种白化发色原理的研究还是荧光蛋白萤火虫的产生,都不是普通爬友能完成的。

这引出了一个思考:使用顶尖生物科技改造宠物是否可行?从六角恐龙的例子上看是不理想的,爬宠市场的规模依然难以抵消生物科技的成本。

回到在国内爬圈中的“六六”,用两个字“玄幻”形容最为合适。它目前既保持着二类保护动物的“高贵”身份,同时淘宝上又是十块钱不到的“地摊级”亲民爬宠。

就这个犯罪成本来说,的确担得起圈内名言“养爬就是花买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

但国内六角的价格又会招致国外爬友的无比羡慕。在国外市场上,前文提到的种类(除了嵌合体之外),基本价格相差并不巨大。

野生个体、白化这类很基本的基因和荧光蛋白、铜这类新兴基因,价格相差不大。简单计算下,米国 1 只原色顶国内 40+ 只的价格了。

可见中国不止是制造业大国,如果爬宠法规和国外接轨,还有成为爬宠繁殖大国的潜力。

但不知道是法律保护的原因,还是国内市场的原因。国内市场中的品种似乎永久的停留在了某个时刻,往后很少有国际新基因引入。

本文介绍的六角基因差不多 20 来种,被埋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基因肯定更多。一种基因介绍的再详细,都当事繁殖者耗费心血的万分之一。

但就是每种基因品系背后一代代的培育,让六角恐龙从野生动物科研物种慢慢的转化成了一种爬宠,介于现在全球的国际形势,能饲养的物种想必会越来越少,但能饲养的品系可能会越来越多,就像六角恐龙。

PS国内能不能养呢?这是目前问的最多的问题答案是能养,最好要卖家提供人工繁殖来源证明。

下面简单解释下,在国内,六角恐龙很类似黄缘龟,按国际 CITES 标准,六角恐龙属于二级保护动物。但在后来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目录中,特别标注了二级的保护级别,仅仅适用于野外种群。

也就是说,只要证明了能证明人工繁殖来源,就能养了。比起其他二级物种还要批饲养场资质,简直要方便太多了。

但别开心的太早,国内的商家很少能开具 CB 证明,虽然确实在新规后,几乎没有因为饲养贩卖六角被抓的事情,虽然市面上几乎没有野生六角是既定事实。可是在执法面前,少了这张证明能不能说的通,又是另一件事了。

编写丨达文Darwin(达叔)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