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播:张居正是怎样一个人?3 段故事,带你了解明代这位首辅的传奇人生
张居正是明代的内阁首辅,他的权力相当于宰相,而且他是明代唯一一个在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可以说不论是在荣誉,还是在实权上,他都是那个时代官僚阶层的代表人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么张居正具体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子霄用三个小故事,带你了解这位内阁首辅。
01 贵人打压
张居正祖上是安徽凤阳人,也就是说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老乡。随着战功的积累,祖上做到了世袭千户。但是可能是时运未到,所以张居正的父亲曾经 7 次参加乡试,都落榜了。
到了张居正出生后,得到了全家的优待,5 岁就被送到学校读书,而且因为他天资聪慧,所以不到 10 岁就可以懂得经书大义了,连诗词歌赋都可以信手拈来。
12 岁的时候,张居正就考中了秀才,这让他的名气一下子在老家传遍了。在当时,中举意味着有了做官的正式出身了。这让张居正开始沾沾自喜了。他后来去参加乡试,看着周围很多人年纪都比自己大,得意的神情不禁流露出来。
当时的监考官是湖广巡抚顾璘,这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他这次也是第一次担任主考官,所以心情十分激动。他非常期望在自己治理的地方能够出几个奇才神童,所以对考场上的考生们格外关注。
志得意满的张居正,自然进入顾璘的视线。顾璘好奇地走过去,发现这个考生虽然年轻,但是隐隐有一股傲气,再看名字,原来是早就听说过的神童张居正。于是顾璘暗暗留意。
等到考试结果出来,顾璘看到张居正毫不意外地拿到了第一名,答卷工整,扣题紧密,而且言之有物。于是按照流程,他召见了张居正。
顾璘问了张居正几个问题后,闲聊般地问他:" 你以后有什么志向呀?"
张居正回答:" 我常听长辈说起先祖的故事,所以我想像先祖一样,为国家出一份力。"
顾璘以自己多年的官场经验,自然可以看出来张居正说的是真心话,不禁起了爱才之心。但是他也深知人生第一大不幸就是少年得志,而现在张居正已经有了一点傲气,从长远来看,对他不是什么好事。顾璘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人,最终因为江郎才尽而庸碌终身。
于是顾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张居正名落孙山。
原本张居正是在所有人的赞扬声中长大的,他以为凭借自己的实力这次一定可以中举,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世界竟然不是按照他的预设来发展的。这让张居正对这个社会有了一次新的认知,他发现自己虽然有让人称赞的才华,但不代表一切都会为他让路。认识到这一点后,张居正很快调整心态,回到了谦卑的状态,
苦读三年之后,张居正的文章写得越发沉稳了,在乡试中也毫无悬念地中举了,他拿着自己的文章和成绩去给顾璘看。
顾璘这时候很高兴地告诉他:" 你的文章和以前相比,已经去掉了浮躁之气,我看着很开心。这一块犀带送给你,当作庆祝你中举的礼物吧。不过我希望你可以继续保持谦逊的态度,同时不要忘了当初跟我说的志向。希望你不要做一个只会吟诗作画的文人,而要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官员。"
张居正听到这番话,感动得再次向顾璘深深拜谢。
02 教导万历
万历皇帝登基的时候只有不到十岁的年纪,而张居正做了内阁首辅后,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导万历皇帝。
张居正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知道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品行是要从小培养的,要想长大后谦卑,就应该从小事开始接受训练。所以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抓得十分紧。比如张居正亲自为皇帝编写教学课本,亲自挑选了五名老师讲解经史,又找了两名书法老师培养皇帝的文学素养,还找了起居注官,对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做了详细记录。
如果搁在现在,张居正完全称得上是 " 虎爸 " 了。
不过张居正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万历皇帝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子,不是小时候的张居正,没有那么多的雄心壮志,也不具备那么高的自制力和才情。这一时段的万历,更希望的是每天不要正襟危坐地听老师讲课,而是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可惜万历的这种需求,并不被张居正接受和理解。在张居正看来,既然你是皇帝,那就应该有皇帝的样子,从事任何游戏都属于玩物丧志。
万历每天的日程是这样的:早上在文华殿学习经书,批示大学士们看过的奏章;中午在文华殿吃饭;下午要复习之前的知识,练习书法。
如果说学习也可以找到乐趣,那么万历皇帝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学习乐趣。他发现自己非常喜欢书法,而且写出来的字也的确有几分味道。在经书、书法和历史三门课里,书法的成绩是最明显的。万历毕竟少年心性,他非常喜欢把自己的书法作品送给大臣们。
这一幕被张居正发现了,不知道张居正是否想起来当年顾璘的话:不要做一个只会吟诗作画的文人,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众有用的人。于是张居正告诉万历皇帝:陛下你的字写得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在这方面再继续花费太大的精力了。即便陛下的书法再高深,对于治理国家也是没有用途的,所以取消书法课吧。
万历皇帝这时候只好答应,于是有可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师的万历,被扼杀在半路上了。而这种密不透风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万历的反感。等万历年纪越来越大,他觉得自己每天都要听张居正的话,这实在太憋屈了。加上不断的有张居正的政敌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皇帝对张居正也开始了面和心不和的疏远。
最后当这种疏离情绪到达一定程度,张居正彻底失去了这个学生。
03 政治变革
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一直是张居正的心愿。当他真的做到内阁首辅这个职位后,这才从全局的角度看到国家的问题。他认为要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那么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整顿吏治。
张居正找来了自己的支持者杨博和吕调阳。一见面张居正就说:" 前几天我翻了太祖爷颁布的法典,上面明确记载了六科接到了各个衙门的奏章之后的流程,但是我去现场却发现,很多衙门里的人,忙活半天也办不成一件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吕调阳觉得张居正提出这个问题,必然有深意,但是自己也不好随意猜测,只好实话实说:" 因为法规条文实在太多了,时间一长,人们就懈怠了。"
张居正听了之后,立即严肃起来,说:" 这样做是绝对不可以的,如果有法不依,那还不如没有法律。现在我想治治这股歪风邪气,你们两位有什么建议吗?"
杨博思考了一下说:" 其实整顿吏治,早就有过先例了,前任内阁首辅就做过这件事情,而且花费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得罪了很多人,他自己也被逼着离开了内阁。这件事您不会忘了吧?"
吕调阳在旁边接话:" 您准备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呢?"
张居正说:" 我觉得这些问题不是应该建立什么新制度就能解决的,重要的是任何制度能不能被切实的执行下去。如果不能执行下去,那么制度搞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因此我建议,什么新制度都不需要制定了,咱们直接按照老祖宗的规矩办事就行了。"
杨博毕竟是做过吏部尚书的,他深知制度落地的难处,于是说:" 不知道您打算怎么确保这些老祖宗的规矩落地呢?"
张居正说:" 我打算每个衙门都制作三本账册,第一本记录一切收文和发文的规范,这是原本,然后把要做的项目计划,分门别类一下,比如需要例行公事就可以的项目,全部剔除掉。然后把剩下的内容制作成两本账册,一本送各科备注,只要完成一件,就销毁一件,如果有过期没有完成的,就交给这个部门自己弹劾,而另一本送内阁考察。"
听完张居正的想法,两人都惊呆了,因为这相当于把行政和监督权都集中到内阁,而这样做是在事实上打破了朱元璋订立的规矩。
张居正胸有成竹地说:" 只要你们支持,这事我来办。"
说完这些后,张居正又去说服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因为只有搞定了冯保,才解决了制度设定的最后一个难题。庆幸的是,冯保是一个懂得认清大势的人,所以很快同意了和张居正打配合。
就这样名为考成法的政策,在几天后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同意,开始正式施行了。整个国家开始重新鼓足了干劲。可惜的是,任何政策都会有隐患,这次的考成法也不例外。新旧利益集团围绕着张居正的变革措施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而张居正坚信自己是为了国富民强而改革,所以他意志非常坚定。
这就是张居正,一个从小天资聪慧,有着富国强兵抱负理想的普通人。虽然他对万历的教育失败了,他的政治改革也因为有很多弊病而被清算,但是他的这些努力和尝试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他是鞠躬尽瘁的帝师,他是大明王朝的一代名相,他是锐意进取的改革家,延续了大明江山。他一心为国,却功败垂成,终是人亡政息,成大明遗恨!这就是张居正。
有人说,张居正为政处事存有大善根,有人说他霸气、复杂却不忘初衷……有人评价他 " 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 世间再无张居正 " ……你觉得张居正是一个怎样的人?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