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全球焦点!虎皮鹦鹉基因原理 - 亮飞羽派特(Clearflight Pied)

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合集将阐述完整的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种类及示例。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将为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的介绍做铺垫,方便后文阅读。本合集共整理了38种虎皮鹦鹉变异基因,文末将附上对专业词汇的解释。

我们平时提到的派特基因,或者国内更惯用的叫法,“云斑”虎皮鹦鹉,一般是对四种派特基因的统称,它们分别为:

这四种基因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派特基因,本期要介绍的是亮飞羽派特(Clearflight Pied)。 


【资料图】

亮飞羽派特也被称为荷兰派特,当这种基因与隐性派特结合时,能诞生黑脸亮羽派特。

01 亮飞羽派特外貌特征

派特基因的作用就是清空鹦鹉局部羽毛的黑色素,在蓝色系鸟在身上表现出白色斑块;在绿色系鸟身上表现出黄色斑块。其余身体颜色不受影响。

亮飞羽派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颈部的白色或黄色斑块,理想状态的亮飞羽派特基因还会导致初级飞羽和尾羽部分的黑色素缺失。很少有虎皮鹦鹉会出现这么标准的外观,大部分的花纹规律是随机的。但它们颈背部总会展现出派特特征,有些是有几根毛是派特羽毛,还有些则是整个背部和腹部的黑色素都消失不见。后者,前胸黑色素都缺失的虎皮鹦鹉,被称为丹麦派特

标准的亮飞羽派特,10根初级飞羽的羽毛和尾羽应该都是白色或黄色的,有些鸟可能只会表现出一两根派特羽毛,更有些派特基因的鸟则是一份毛都没有受到影响。

斑纹不标准的亮飞羽派特看着跟隐性派特极为相似,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成年后的亮飞羽派特虎皮鹦鹉有白眼圈,而隐性派特则没有。

还有些看着则跟显性派特(澳洲派特)很相似,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其一,亮飞羽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脚部皮肤是蓝灰色的,而显性派特通常是粉色的脚;其二,如果亮飞羽派特虎皮鹦鹉前胸部分色素缺失面积很大,会一直从面具衍生到腹部,而显性派特鹦鹉的色素缺失的腹部羽毛通常都夹杂着一部分正常颜色羽毛,出现在面具下方,将腹部纯白或黄色的羽毛分为上下两部分。 

黑眼亮羽派特是隐性派特和亮飞羽派特基因混合的结果,因为隐性派特基因和亮飞羽派特基因互为复等位基因,其中隐性派特基因是隐性基因,而亮飞羽派特基因则是显性基因。

黑眼亮羽派特全身都将是黄色或白色,不会有任何杂毛,外表酷似白化或黄化鹦鹉。但它们的眼睛是黑色的,强光照射下眼睛是紫红色的,成年后跟隐性派特一样,没有白眼圈。

黑眼亮羽派特的三角斑为银白色,喙部、鼻腊膜和脚部皮肤的颜色跟隐性派特一致。

最后需注意,黑眼亮羽派特不是我们所说的“白黑眼”,白黑眼是另一种基因。

02 亮飞羽派特历史

许多零星的,最早的派特基因虎皮鹦鹉新闻都来自于20世纪20年代晚期和30年代早期的英国、欧洲大陆和澳大利亚。但有翔实史料记载的繁育记录和外貌描述的例子很少。最早拥有亮飞羽派特虎皮鹦鹉的人可能是W G Bowden,他的鹦鹉颈部有块典型的纯色斑块,且繁育记录显示是显性遗传。

Bowden先生很可能于1931年首次繁育或购买到了这只亮飞羽派特虎皮鹦鹉,鹦鹉来源已经无法准确查明。那只鸟是一只亮绿色公鸟,头后面和臀部周围有块黄色的纯色羽毛区域,左翅膀到前胸区域也有一道6毫米宽的纯色羽毛范围。根据当时的记载,一些飞羽是黄色或白色的。1933年时候这只派特虎皮和另一只普通母鸟配对,三窝产下了14只雏鸟,其中有五只的颈部都有标志性的纯色羽毛斑块。这就是亮飞羽派特或显性派特在历史上的第一次清晰记录,但无法指明是这两种中的哪一种。

那会儿,德国也出现了类似派特鹦鹉的报道,是由Herr Krabbe和Herr Schucke分开培育的,法国的Lecallier夫人、英国的G Wilson和T L S Dooley也培育出了派特鹦鹉,此外,在荷兰和苏格兰也有相关报告。但它们的详细描述和遗传方式未知。

布鲁塞尔的L Raymaekers是第一个稳定亮飞羽派特血系的人,当时他把亮飞羽派特称为白色飞羽(White-flighted)或黄色飞羽(Yellow-flighted)虎皮鹦鹉。这些鸟都是他1940年鸟舍中一只头部有一个小纯色板块的鸟的后代。一些鸟,有很大的概率就是L Raymarkers的鸟,在1947年前被进口到英格兰,当时英格兰赫姆斯比的F W Wait给这批“白色飞羽”和“黄色飞羽”的小鸟打了广告。

一些在荷兰稳定下来的基因也显示出清晰的头部上局部的纯色羽毛,另外,那些鸟的背部和前胸位置也有纯色羽毛区域,是连着面具一直延伸到下腹部的,这种被叫做荷兰派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荷兰派特被认为是区别于亮飞羽派特的另一种基因。一直到1961年,人们才几乎能够肯定两者的突变基本一致,它们间的差异是繁育人一代代选育的结果。

据报道称,20世纪40年代晚期,一种叫”黑眼黄/白化”的鹦鹉在欧洲被培育出来,这些鸟当时被人们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基因,过了一阵之后,人们才发现这是亮飞羽派特和隐性派特结合的产物。

当拥有亮飞羽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和一只带有隐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配对时,后代会产生同时拥有一条亮飞羽派特和一条隐性派特基因的雏鸟,简写为”亮飞羽派特/隐性派特(Clearflights/Recessive Pied)”。

其后,将这只子代雏鸟和另一只隐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配对,就能够得到同时拥有一条亮飞羽派特和两条隐性派特基因的子二代雏鸟。子二代雏鸟将不再具有派特特征,而是全身白色或黄色,与白化或白化基因不同的是,这些雏鸟的眼睛是黑色的。

这种花色特征的雏鸟就被称为黑眼亮羽派特。

03 亮飞羽派特基因

亮飞羽派特基因相对于野生型等位基因呈现显性,但外显率达不到100%;

无论是单亮飞羽派特还是双亮飞羽派特都能够表现出派特特征,且花纹随机,因此无法通过外表判断是单基因还是双基因亮飞羽派特;

无论是单基因还是双基因亮飞羽派特,花纹覆盖范围都能从一根派特羽毛都没有到全身只有一两根派特羽毛,或者将近一半身体都是派特羽毛;

公鸟身上派特羽毛的覆盖范围普遍大于母鸟。

亮飞羽派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未发现与目前所知的其他基因有关联。

目前对各种基因的名字没有统一的叫法或称呼,此处用Pc+代指亮飞羽派特基因位点的野生型基因,Pc指代亮飞羽派特基因。

过去泰勒,沃尔纳和马丁都用P来代指亮飞羽派特,但现在有两种显性派特基因(澳洲派特和亮飞羽派特),因此在“P”后作补充,称其为“Pc”。

亮飞羽派特基因的作用原理将在下表中作展示:

控制派特羽毛分布范围和色素削减情况的作用因子未知,但由于公鸟派特面积往往大于母鸟这个特点,目前猜测这种派特基因跟一些伴性因素相关。

04 黑眼亮羽派特

有关黑眼亮羽派特的内容将在下集中详细阐述,此处将做一个简单说明。

单亮飞羽派特基因或双亮飞羽派特基因,与双隐性派特基因结合后便能产生出黑眼亮羽派特。这种组合能能够完全抑制虎皮鹦鹉羽毛中的黑色素,但眼部却能保留黑色。

无论黑脸亮羽派特携带的事单亮飞羽派特还是双亮飞羽派特基因,外表上都无法进行区分,只能从繁育结果中做反推。

注意:两种派特基因组合而成的黑眼亮羽派特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白黑眼”(双鱼鳞)虎皮鹦鹉。

资料来源:

Budgerigar colour genetics, wikipedia

Clearflight Pied Budgerigar Mutation, wikipedia

PIED MUTATION, Budgie Bubble

Clearflight Pied, Cute Little Budgies Aviary

标签: 虎皮鹦鹉 布鲁塞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