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哥在韩国遭喷,自如切换 4 国语言回怼:会读书真的太重要了!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 2028/2000 词条
【资料图】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 3491 天
前几天,短视频博主小金发的一个视频上了热搜。
他说,自己和朋友参加韩国的电音节,结果在排队等上厕所的过程中,发现前面一个女子一直不停地朝他们翻白眼。
接着,小金就听到女子用韩语说了一句对中国人不友好的话,确切地说,是歧视中国人。
小金听到之后火冒三丈,但仍然十分克制,没有骂脏话,而是用韩语礼貌回怼,并提醒她好好说话。
大概是没想到眼前的中国人会说韩语,于是,女子又改用英语开喷。
小金也不甘示弱,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告诉她:" 你歧视别人,没有风度,也没有素质,我不想和你浪费口舌…… "
女子有些惊讶,没想到英语小金也能听懂,于是和小金唇枪舌战一番之后,又开始用日语骂人。
小金也没和她客气,又自如切换到日语,让女子安静点,不要再吵了。
女子一听,原来日语人家也能听懂,讲得还比自己好,于是直接原地愣住了。
最后,女子知道自己理亏,用英文飙了一句脏话后便停止了舌战。
视频最后,小金呼吁大家多学点语言,必要时也能给这些人一击,让他们懵逼。
看完视频,我不禁感叹:会读书真的太重要了!
如果小金不好好读书,就不可能精通英日韩三国语言。
如果他不懂英日韩三国语言,就不可能听懂韩国女子对自己的冒犯,也不可能用这些语言捍卫自己的尊严。
评论区里,除了 diss 韩国人没素质的言论外,许多网友也对博主自如切换四国语言的牛逼行为表示佩服。
你可能会说,小金这样,充其量只能算是语言天赋出众,说他会读书有些武断。
但任何一项技能,包括语言,都不可能只靠天赋就拿下。
况且,学语言涉及的是语言学,语言学本身就包含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只有理解了才能熟记于心。
学外语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理解能力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学习这件事,本质都是相通的。
早前看过一则报道,说多种语言夹杂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这是什么原理呢?
因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脑是 " 现实派 ",主要以语言、逻辑、分析计算等活动为主;右脑则是诗与远方,与灵感、节奏、音乐、图像和幻想等有关。
但两个半脑并不独立,它们之间有 3 亿多个神经细胞组成了一个高度复杂的交换系统,并不断地平行输入信息,将抽象的、整体的图像与具体的、逻辑的信息连接起来。
比如,听一首歌时,左脑负责处理歌词,右脑处理旋律,两种信息几乎在同时进行交换,所以我们才能唱出一首歌。
左右脑之间的神经细胞,靠一种化学物质交换信息,这种化学物质的分泌,与外界给予的刺激有关,刺激越大,分泌得就越多,神经细胞交换的速度也就越快。
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信息不断交换的过程,大脑兴奋,学习才能充满活力。
这也是为什么多学习几种语言,能够提高学习成绩的原因。
多种语言学习,目的不是多一种语言就能多一点成绩,而是通过这种边缘化的方式来刺激左右脑。
所以说,会读书的人,语言能力差不到哪去;精通多种语言的人,也多半是个学霸。
当然,读书的作用,肯定不仅限于学会多国语言,然后去怼人这么简单。
分享两组惊人的数据。
第一组:
中国 6 亿人月收入仅 1000 元,人均年收入 3 万元;
全国 6.5 亿网民月收入不足 5000 元。
第二组:
某家政平台数据显示,2020 年 3 月,家政行业平均支付月薪 5908 元。
保姆企业支付月薪达到 7680 元,最受欢迎的月嫂行业,企业支付月薪平均高达 9369 元。
深圳最高端的月嫂,月薪能达到 2.6 万。
为什么大部分人收入不足 5000,但看似体力劳动者居多的家政行业,平均薪资却接近 6000?
尤其是月嫂,不但需求量暴涨,薪资也从来没少过。
因为能拿到高薪的家政从业者,其提供的服务价值,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
前两年上过热搜的刘双就是个例子,硕士毕业,精通英语法语,原本年薪 30 万的她,后来选择辞职做保姆。
她的工作原则是:保洁做饭不干,主要是陪小孩,做早教。
虽然平台上挂的头衔是保姆,但更精确的说,应该是 " 育儿师 ",属于保姆中的 " 高级玩家 "。
还在接受培训时,就有人给她开出 2 万的月薪。
薪资如此之高,显然和她的高学历背景分不开。
也就是说,在这个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的,依旧是那一小部分 " 会学习、经验多 " 的人。
那些拿着 2 万多薪资的月嫂,也不是哄哄孩子就完了,还必须掌握乳房护理、产后康复等过硬技能,这些都需要事先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
" 教育部鼓励高校开设家政专业 " 的话题,也曾上过热搜。
家政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科目包括哲学、历史、文学、数学、体育、英语、社会学等基础学科,还有家庭营养学、家庭婚姻学、教育学原理、家庭信息管理、现代居家设计等专业学科。
从此,家政行业不再是单纯依靠体力劳动,干最脏的活、赚最少的钱。相反,高学历、高专业度、高经验值的人会越来越吃香。
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读书的数量,决定了你收入的高低。
知乎上有个话题:你们班上曾经的第一名和倒数第一名现在都怎么样了?
答主 @丁小车分享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本科的班级第一名和最后一名:
小学第一名:清华本科,剑桥硕士,毕业后在深圳大疆工作。
小学最后一名:失联。印象中当时每天拿着双节棍,口吐芬芳。
初中第一名: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
初中最后一名:曾经的小团体领袖,时常告诉我们 " 我爸今天又和警察打架了 ",据说现在是某县城宾馆经理。
高中第一名:保送清华,热爱科研,后在中国南极科考队。
高中最后一名:性格迥异,执着于数学最后一题,忽略其他所有题。高中和我同为足球班成员,由于朋友圈只有足球这一个主题,毕业后的动态鲜有知晓。
本科第一名:放弃保研,赴美国留学。朋友圈热爱生活,岁月静好。
本科最后一名:沉迷游戏不顾学业,大二时考核不合格退至普通班,后来销声匿迹。
总结:成绩好的人,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不会失败。
努力读书,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 " 人寿保险 "。
人生没有定数,社会不会抛弃努力的人,只要努力,人生都会慷慨地馈赠让你满意的礼物。
共勉。
↓免费试读《精读君通识词典》前 30 个词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