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从亭长到沛公,刘邦是如何华丽转身的?改命秘诀,就在其中

刘邦押送徭役失职,回到沛县也得被判刑,这个时候,刘邦倒也光棍,干脆躲到山里不出来。他带着一伙人来到芒砀山,落草为寇。

对付刘邦这伙人,沛县令也是颇为棘手,刘邦这帮人熟悉地形,去追捕他们的话,人少了,怕是给人家送菜,人多了,劳师动众,徒劳无功,实在是有些划不来,但是,大秦律法严酷,也只能隔段时间去山上搜索一番。


【资料图】

再说刘邦这帮人,也会经常被追得东奔西跑,狼狈至极,但是,这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缺衣少食,长期下去一定是坚持不住的,冬天一到,这帮人就得冻死在山上,根本不用动手去抓。

刘邦的运气真是逆天!

这一年,大秦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陈胜、吴广大泽乡的星星之火点燃了,而本来围剿刘邦的秦国士兵,不得不撤了回去保卫沛县。毕竟,沛县令也怕自己后院起火,万一再出一个 " 张胜 "" 李胜 ",那他们全家都得人头落地。

刘邦这才得以喘息。

为什么说时势造英雄呢?人家刘邦就正好赶上了这个 " 风口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一时间,整个天下到处起火,扑火的人员不够用了。

秦国的官员也是人人自危,沛县令作为朝廷官员,不得不给自己谋一条后路,不然的话,等待他的不是被义军杀死(城破被杀),就是被朝廷杀死(丢土追责)。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守住沛县。

不过,沛县令可没有这个魄力,大秦就像一个四处进水的破船,迟早会沉下去,秦始皇一死,掌舵的人不行了!作为一个地方一把手,沛县令的政治敏感还是有的。

早晚是一个死,不如自己赶紧先找退路,沛县令决定先把胳膊肘子往外拐。

但是,光他自己也做不成什么事,沛县令先把萧何、曹参等人找来,告诉大家,自己准备响应陈胜吴广,宣布起义。

萧何和曹参听了,心里想:" 这秦狗想得还挺美!"

萧何摇摇头,不做声。

沛县令看萧何摇头,问萧何说:" 你什么意思?不同意我的想法吗?"

萧何摇头说:" 唉,不是不同意你的想法,你的想法很对,早点谋出路绝对没错,这也是保命之道。但是,在沛县人看来,您是外来人,又是朝廷任命的官员,由您牵头起义,带领大家抗击暴秦的统治,显然不能服众。万一你见势头不好,转身又投靠朝廷了呢,谁知道你是真心还是假意呢?所以,您做不了这个沛县义军的首领!"

毕竟是当官的啊,脑子快速那么一转,就明白萧何说的还真有道理。

于是,沛县令对萧何说:" 这样啊,你来做咱们沛县义军的首领怎么样?"

萧何听了,摇头说:" 我也不行,我也是咱们体制内的人,跟普通的义军不是一个阶层,如果我带头,大家也会怀疑我的诚意,咱们的结果是一样的,曹参也不行!"

沛县令一个劲儿地走来走去,边走边说:" 这可怎么办呢?"

萧何说:" 我有一个主意,咱们可以把沛县逃亡在外的那些沛县子弟找回来,这样的人做义军首领,必然会让大家信服。"

沛县令问萧何:" 沛县的人事你熟悉,你说找谁呢?"

萧何对沛县令说:" 刘季呀,刘季以前失职被通缉,已经站到了咱们的对立面,这时候把他请回来主持大局,大家肯定也愿意相信他!就算朝廷招安,他也没有退路,他手里有上百人,让他来做咱们沛县起义的首领,百姓们相信一定会愿意追随。"

沛县令一听,萧何居然推荐 " 刘季 " 这小子,心里是一百个不愿意,本来他和刘季两个人就有龌龊!

这两人之间的龌龊,是怎么回事呢?沛县令为什么派刘邦去咸阳出差押送徭役?就存心给刘邦制造麻烦的。

因为刘邦抢了沛县令预定的女人,所以,沛县令其实早就有弄死刘邦的想法,押送徭役到咸阳,可以说千里迢迢,路上随便出点错,刘邦就要受连坐之罪,少不了一顿惩罚,但是没想到刘邦发生了意外之后,索性不回沛县了,让沛县令有点失望,所以,一直派士兵去山上抓捕刘邦一伙人。

沛县令虽然不愿意,但是萧何、曹参都认可刘季,他一个人,孤掌难鸣,只好同意这帮人的想法,这帮 " 地头蛇 " 真是太能抱团了啊!

萧何立刻找上樊哙,让他去联系刘邦,去山上把刘邦找回来!

这个时候的刘邦,在山上干嘛呢?他其实也在思考,要不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呢,但是,就他这一百来人,真要去攻打沛县,肯定是还不够秦兵杀的!他们缺衣少食,甚至连武器都不够人均一把,根本不可能拿下沛县,他只能在山里窝着等待时机。

而时机很快就来了,樊哙来了,这是自己人,肯定是好事!

樊哙对刘邦把来意一说,刘邦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属于自己的。

但是,刘邦在激动之后,很快就恢复了冷静。

他没有让队伍马上行动,而是让队伍慢慢走,因为刘邦担心沛县令这老小子会跟他玩花招,沛县令跟自己的那点龌龊,刘邦是心知肚明的,沛县令早就有害死他的意思,自己现在混成这狗样,在山上跟狗一样被捕快们撵着,还不是这个狗县令搞得鬼,所以,对于这次的招安,刘邦存了一百个小心。

刘邦把自己的顾虑跟大家一说,大家说也一致觉得,好像这么直接过去,有点风险啊,万一沛县令那个狗官设计抓捕他们呢!

刘邦说:" 你们都在山里等着,我自己去看看,就算有事,大家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有人就拦着刘邦说:" 老大,你不能去,你去了的话,万一出点事,咱们的队伍就散了。"

刘邦点点头,这个时候,樊哙站出来:" 我先进去看看,你们在外面等我消息。"

刘邦拉住樊哙:" 进去之后,先去找萧何,萧何如果有不测,你尽快传消息出来。"

刘邦一番嘱咐之后,樊哙在暮色中进入沛县。

沛县令的心思果然被刘邦猜中了,沛县令虽然答应了萧河等人,但是他又觉得自己跟刘邦之间已经有了龌龊,如果真的让刘邦回来掌握大权,那以后自己也得活得小心翼翼的,没准刘邦找机会就把自己干掉,所以,沛县令找来几个亲信,准备把萧何和曹参抓起来,不让刘邦回到沛县。

但是,这么机密的事,却被沛县府衙赶车的司机夏侯婴知道了。你别看夏侯婴没什么权力,没官位没级别,就是一个县衙赶车的,但是,领导的司机往往能成为影响大局的关键人物!比如说,华元的车夫,陈胜的车夫,沛县令的车夫,丙吉的车夫,还有某某领导的司机小王。所以啊,跟领导的司机一定要搞好关系啊!

正是夏侯婴的通风报信,让萧何和曹参等人逃出沛县,萧何等人出城之后马上找到刘邦,两个人见了面之后,来不及叙旧,立刻把当下的形势告诉了刘邦,刘邦这时候已经知道沛县令已经反悔,并且关闭了城门。

刘邦说:"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已经有主意了,早就预料这个秦狗会反悔,幸亏我提前安排樊哙在城内接应了。"

萧何看了刘邦一眼,没想到这个刘季,经过这次短时期的 " 落草 " 生涯,居然成熟起来了。

到了沛县的城门下,整个沛县如临大敌,戒备森严,虽然刘邦在里边安排好了接应的人,但是,樊哙等人并不知道刘邦已经到了,所以消息并没有传递过去。

这时候,萧河提议刘邦:" 咱们可以射箭,把消息传递进去!"

于是,城外的消息传到了沛县城内,一时间百姓也知道了消息,这封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大家忍受秦国皇帝的暴政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天下各地都在反抗秦军,沛县令关闭城门,不让我们进去,他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但是,他这样做,只会连累沛县的百姓,等到义军打过来,那咱们沛县肯定守不住,到时候,大家都会跟着沛县令遭殃!大家不要相信沛县令,把他杀了,咱们一起响应义军,才会在这乱世中找出一条生路!沛县应该让咱们沛县人领导,沛县应该让咱们沛县人治理,让秦狗滚出沛县!大家千万不要给沛县令陪葬了,这么做太不值得了!"

城内的人,一看就明白了,但是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拿着刀去砍沛县令。

沛县令也发狠了,他下令全城戒严,实行军事化管理,防止有人行刺他,而沛县令的这一番操作,显然也证实了刘邦的话,加上樊哙在城内煽风点火,鼓动人心,一时间沛县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黑夜,是掩盖罪行一个不错的时间段,当天晚上,沛县发生了民变,沛县令调集军队去镇压,没想到军队哗变,沛县令见大势已去,赶忙逃走,在逃跑中被乱民杀死。

而城外的刘邦一伙,听到城内的声音,也开始攻城,城内的樊哙带着百姓打开了沛县的城门,迎接刘邦入城。

刘邦从一个通缉犯变成了胜利者,神气十足地走进了沛县县衙。

刘邦、萧何、曹参等召集一些沛县的乡老,商量如何响应义军,讨论一下谁来做大家的首领。

大家一致推荐刘邦来担任沛县县令,但是,刘邦摇摇头说:" 感谢大家对我的抬举,但是天下大乱,诸侯群起,作为首领就要保护好一方百姓,我倒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是,我能力不足,恐怕会让大家失望,请大家一定要慎重选择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来领导我们,确保我们沛县父老的安全。"

刘邦说得发自肺腑,大家纷纷点头,最后,沛县有一位乡老提出,由萧何、曹参等原来的沛县县衙的人来领导大家。

但是,萧何马上摇头说:" 我本就是秦官吏,这样难以服众,不妥!"

曹参也跟着拒绝。

毕竟,这是掉脑袋的事啊,万一搞砸了,领头的不仅会掉自己的脑袋,家人也会跟着连坐!

最后大家搞了一圈,还是刘邦合适啊,再次推举刘邦作为沛县的义军头领。

有人就说了:" 你小时候我就觉得你与众不同,早就看出来你是大富大贵之人,我们不跟着你还跟着谁呢。"

有人说:" 前几天,我们已经算过一次卦了,卦象显示你是咱们沛县的大贵人,你千万不要再推辞了!"

刘邦听了之后,点头,大手一挥,很是认真地说:" 既然大家这么认可我,那我刘季就不跟大家客气了,我就来担任县令吧。从现在起全体子弟,都听我的将领,咱们一起保卫沛县、保卫沛县百姓!"

大家听了都为之欢呼,领头人总算有了。

但是问题很快又来了,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跃成为一县的头领,大家应该如何称呼他呢?叫县令,那是秦国人的叫法!叫亭长?肯定更不行了!

最后萧何提出一个建议,大家不妨按照咱们楚地人的叫法叫 " 沛公 ",一来表明刘邦是沛县之主,二来这个 " 公 " 字很有贵族范儿,也是楚国对县令的一种称呼!

刘邦听了:" 好,就这么叫,以后叫我沛公!"

这个称呼好啊,亲切又显示尊贵,让人觉得性格随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称呼。众人一口一个 " 沛公 " 叫着,让刘邦的威信树立起来。

乐呵呵地看着大家欢呼的刘邦,突然想起来几年前自己在咸阳说过的那句话:" 大丈夫当如是也。"

嗯,人还是应该有点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从亭长到逃犯,从逃犯到沛公,刘邦就这样被推到了风口上,成为那只风口上的猪!

接下来,刘邦迅速上位,进入角色,整顿兵马,拉起了一只近 3000 人的队伍,手里有钱,有资源,有粮食有人马……这个时候的刘邦,人生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所以说,时势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时势造英雄啊!但是,我们一定要站到是风口上,才能成为英雄,你觉得是这样吗?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