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全球即时:中国“最水” 985,狂发顶刊!

本文来源:本文由软科综合整理。注:封面图非学校图片

从西溪、紫金港、玉泉、华家池、之江到海宁与舟山,承包了 " 海港溪泉 " 的浙江大学,环绕着美丽的江南水乡,水韵丰足,美不胜收,素有 " 流水浙大 " 之名。

2023 年伊始,这所水当当、俏盈盈的大学就开启了又美又强的学霸模式。


(资料图)

CNS 学术论文是衡量高校原创性重大理论和创新性科技成果产出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反映一所高校基础研究能力与学术创造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过去一年,浙江大学以 21 篇的 CNS 发文数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 4 位,其中以第一且通讯单位发表 CNS 主刊论文有 13 篇,成为名副其实的 " 顶刊大户 "。

2023 年,浙江大学再续辉煌,科研成果 " 大爆发 "——仅 2 个多月过去,浙江大学顶刊发文数已多达 9 篇,并已达成 2023 年 CNS 的 " 大满贯 ",展现了这所 C9 高校雄厚的科研实力。

" 顶刊大户 ":

精进不休,成果不断!

2023 年开年,浙江大学尽展科研先锋风采,成果不断。1 月、2 月,浙江大学共有 8 篇 CNS" 入账 "。3 月第一周,浙江大学奋进不止,迎来 " 开门红 "。

3 月 2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和良渚实验室的张岩教授团队与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冯世庆教授和于晓教授团队合作发表 Science。

两团队通过 3 年联合攻关,成功从原子分辨率水平解析了 4 种不同类型的脂肪酸和人工合成激动剂 TUG891 分别刺激 Omega-3 鱼油受体形成信号转导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详细阐述了 Omega-3 鱼油受体识别不同双键修饰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模式,进而揭示了不同脂肪酸引发 Omega-3 鱼油受体产生下游特定信号谱图的机制。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d6220

图源:Science 官网

高光时刻:

解锁 " 双封面 "!

继 2022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大学荣登 Nature 和 Science 双封面后,浙江大学,成为 2023 年第一个解锁月度 Nature 和 Cell 双封面的高校。

2 月 3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白戈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院士课题组在《细胞》杂志以封面文章刊发研究论文 "Diverse CMT2 neuropathies are linked to aberrant G3BP interactions in stress granules"。

该工作揭示了应激颗粒异常是介导不同亚型 CMT 的共同致病机制,为针对多亚型 CMT 的广谱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也为其他疾病遗传异质性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 ( 22 ) 01629-4#%20

受 " 钻头形 " 种子的启发,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设计学团队参与国际跨学科交叉合作,联合设计了一种可以自发钻土的种子载体 E-seed,适用于在人类难以进入的地区进行空中播种。E-seed 将为农业播种、植被种植、环境检测、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这项研究成果以 "Autonomous self-burying seed carriers for aerial seeding" 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刊发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656-3

2 月 Nature 封面 图源:浙江大学

两度登上 Nature:

这个浙大团队不一般

2 月 22 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谷保静教授等与国内外合作者在 Nature 上最新发表的论文,首次系统地量化了农村老龄化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这也是继 1 月 4 日在《自然》发表文章后,谷保静团队再次登上《自然》。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一直以来瞄准净土保卫战、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拥有一支土壤污染防治的国家战略力量,坚持守土有责,驰而不息地开展土壤污染过程与调控理论、土水协同防控与绿色修复、土壤系统模拟与生态健康等科学研究。

谷保静教授作为其中一员,多年来一直坚守在科研教学第一线,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带领研究团队以 " 区域氮素环境效应与调控 " 为核心方向,从理论模型开发、污染机制解析、调控路径探索等三个方面入手,从微观到宏观跨尺度开展了系统研究,建立了人类 - 自然耦合系统氮循环模型 ( CHANS ) ,可以简单准确地估算国家尺度上的氮平衡,被联合国环境署在全球推广应用;首次引入了 N-share 指标,开发了区域氮素环境效应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体系,阐明了高成本收益率的氨气减排驱动的全球 PM2.5 治理新机制,研究成果 2021 年发表于 Science,并入选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入围全球 " 前沿地球奖 "。

研究成果 2021 年发表于 Science

图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此外,谷教授还带领研究团队成员深入农村调查,发现农地规模过小是导致我国氮肥过量施用的深层次社会原因,阐明了农地规模化导致农田氮素与机械知识投入的替代机制,首次揭示并量化了农地规模对化肥过量施用的效应,剖析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时空耦合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相关成果批示已大范围推广应用,对控制我国农业氮素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为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 ( SDG ) 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浙江大学谷保静教授研究团队

图源: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不负 " 东方剑桥 " 之名!

1940 年,浙江大学正式西迁贵州湄潭。在湄潭办学的 6 年多时间里,一群大师级的教授,开始孕育 " 求是 " 学风。

数学家苏步青一边种菜,一边在油灯下完成了数学著作《射影曲线概论》;物理学家王淦昌一边放羊,一边想出了探测中微子的办法;生物学家谈家桢在祠堂里开展昆虫研究,发现了镶嵌显性现象,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说,那些年,浙大各领域学术成果全面开花,被誉为 " 东方剑桥 "。

" 求是创新 " ——诞生于西迁途中的浙大校训,是其不断壮大发展的魂魄,凝练了建校 120 多年的浙江大学的精神脊梁。

时代奔涌,破浪前行,奋楫者先。而今,坐落于西湖水畔的浙江大学,精研学术与科技创新,正在传承中实现新的突破。

浙江大学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拥有 10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1 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1 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多个国家级平台。

更为重要的是,浙江大学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社科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回顾 2016-2020 年度五年国家 " 三大奖 " 的获奖情况,浙江大学以总计获奖 35 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二,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以 12 项位居全国高校榜首!

"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新时代的浙江大学,把握综合型大学定位,完善构建一流引领、综合交叉的学科生态体系;把握研究型大学定位,形成顶天立地、高强辐射的科研格局;把握创新型大学定位,推进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培育重大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风劲扬帆正当时,期待浙江大学再创辉煌!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