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即 9.1 分的热播美剧:天才少女的成长史背后,不仅靠天赋
文 | Lucy Chang
矽谷资深女工程师
(相关资料图)
少商新媒体部在原文基础上稍作修改
Netflix(网飞)有一部剧,一上映就引起轰动,影片还一度高居美国 Netflix 收视冠军,并拿下了IMDb8.8,豆瓣 9.1的好成绩。
此外,影片凭借紧凑又新颖的剪辑手法,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广泛讨论。在朋友的安利下,我也开始看了起来。不看还好,一看一发不可收拾,两天内一口气看完了全部 7 集。
这部剧是《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根据沃尔特.特维斯于 1983 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影片主要是讲一个 9 岁的孤儿 Beth Harmon,如何抱着对国际象棋的热爱,一步步的成为世界顶尖棋手。不懂国际象棋的朋友也可以放心收看,主要是讲女主角 Beth 的人生历程。
看这部剧的人,可能会给它打上三个标签:天才、大女主、爽剧。但天才的人生真的方方面面都是一路开挂吗?天赋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反正我看了之后,回味无穷,余韵深远。在这也跟大家分享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以下内容涉及部分剧情)
「后翼弃兵」:天才的牺牲
9 岁时,Beth 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在一场自杀性车祸中惨死。因为联系不到父亲,她就被好心人送到了孤儿院。
茫然的她,在孤儿院的地下室,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国际象棋。她很想跟校工学象棋,但却被告知:" 女孩子是不能下棋的。"
但她并没有因此被打击到,而是利用打扫卫生的时间,偷偷旁观校工下棋。久而久之,她不仅能说出棋子的走法,在校工的启蒙下,开始展露天赋,还打败了校工甚至其他老师。
她醉心棋局,并在校工的帮助下,开始参加国际象棋的比赛,并在男性主导的象棋比赛中,崭露头角。
她一辈子都在追求胜利,追求成为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但是正如片名 " 后翼弃兵 " 所暗示的,有失才有得。人生总不是事事完美。
「后翼弃兵」在国际象棋里是著名的开局,旨在牺牲皇后前面的兵卒,来获得其他的优势。这也很贴切的形容了 Beth 的ㄧ生:在她 9 岁遇到国际象棋的启蒙老师时,她的启蒙老师就跟她说:
You got your gift, and you got what it costs.
「你有你的天赋,但你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Beth 顶尖的天赋和对国际象棋的热爱让她在棋界一炮而红,成为人人口中殷羡的神童。
神童的代价是什么呢?就是牺牲了所有的玩乐时间,和朋友的社交时间,甚至是上学时间,她所有一切的一切都献给了国际象棋。
当 Beth 第一次去同学家参加 Party 时,她的窘迫和同侪的格格不入是如此鲜明,最后她不但不告而别,落荒而逃,甚至还偷了一瓶酒,回家喝得酩酊大醉以忘却这令人不悦的经验。
在她征战各地的国际象棋锦标赛时,她总是待在房间里日以继夜地钻研棋术。无论是在飞机上、酒店里,还是洗澡的时候,她都在看棋谱、复盘。
为了国际象棋,为了胜利,她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为了在比赛中打败苏联人,甚至专门去学了俄语。
所以很多人之所以称之为 " 爽剧 ",恰恰是放大了女主的 " 天赋 ",却忽略了她付出的努力。
尽管 Beth 是为了自己的热爱和事业拼命,但她的养母却看不下去了,跟她说:「一个人的专长不见得是最重要的。」
(图/IMDb)
她问:「那重要的是什么?」
她的养母回答:「生活和成长。享受人生,善待自己,勇于冒险。」
但是 Beth 并没有接受养母的建议,还是一心钻研棋术。从一开始的追求锦标赛的奖金,到后面接近如痴如狂的追求世界冠军。
但是养母的话已在 Beth 心中投下一颗鹅卵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当 Beth 击败 13 岁的国际象棋神童后,她问他:「如果你 16 岁成为了世界冠军,那你接下来的人生要做什么?」
而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她问神童,更像是她对自己提出的疑问。只是当时的她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无尽的追求背后,被忘却的初心
后来遭受国际象棋生涯的严重挫败和养母的逝世,Beth 顿时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她没有朋友家人,没有其他的兴趣,没有其他的精神寄托。她像一颗坠下悬崖的石子失速下坠,陷入了酒精和药物成瘾的烂泥。
一直到她小时候在孤儿院的同伴出现,提醒了她还有很多人默默关心支持他,提醒了她热爱国际象棋的初衷,才帮助她走出低潮,再度踏上国际象棋的征战之旅。只是这一次,她不只为自己而战,也为爱她的人而战。
而在她终于完成梦想,打败俄罗斯的世界冠军之后,她做了什么呢?她选择到公园和公园里的老人下棋。这次不为奖金,不为积分,不为名利,只为了她单纯热爱国际象棋的初心。我想 Beth 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图/IMDb)
而我们身上何尝不是有 Beth 的影子呢?
这个社会终其一生都催促着我们追求──追求更高的薪资、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车子。在这过程中,我们是不是也忘记了欣赏沿路的风景?是不是也忘了身边爱我们的人?
而我们是否曾经自问:这真的是我们所想追求的吗?还是就像 Beth 生母对她说的一样:
「你要担心的是其他人,他们会对你下指导棋,连你的感受都要管,很快地,你已经倾注一生在追寻别人要你寻找的事物。」
我们是不是也是汲汲营营的追求着这个社会要我们追求的一切呢?
性别刻板印象,至今仍然存在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点是 Beth 凭借天赋和努力,在当时男性主宰的国际象棋界一举成名。
但是当记者访问她的时候,却不问她对国际象棋的精湛技术和热情,而总是围绕着她是个女性的话题转。
甚至在她已经举世闻名,受邀参加巴黎锦标赛时,记者问男性棋士的问题围绕在下棋和职业发展,但是问 Beth 的却是:国际象棋协会有些成员认为你过于美丽迷人,无法成为认真的棋士,你有什么看法?
Beth 幽默的回答说:「没有喉结的负担下,下棋更容易了。」
这让生活在当代的我也非常的感同身受。在男性主宰的科技业,女性屈指可数。
我之前就写过一篇文章《" 男人国 " 里的程式女孩──矽谷的性别鸿沟有多严重,又该如何翻转?》,谈在矽谷职场上,尤其是在电脑工程领域,很多时候大家更注意的是你女性的身份。
很多人都会问女生:请问你如何兼顾事业和家庭?但是这样的问题却不会问男性。这暗示了大家仍然刻板印象的认为女性应该负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但是家庭是两个人的,男性同样的也要分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而女性这个身份往往遮掩了女生在专业领域的光芒。大家应该要屏除对性别的成见,多看看女性在专业领域的努力和才华。
或是有人会说:因为你是女生,所以比较容易被录取。这完全是抹灭女性的专业和努力,我们通过同样严谨的招募流程,甚至要更努力地克服刻板印象才能拿到的机会。
我朋友就说在公司听到主管直接说他比较想招男生工程师。而这样的困境都是男性不需要面对的。看到即使是 Beth 已经是举世闻名的棋士,依然有人因为她女性的身份质疑她的专业,真是令我心有戚戚焉。
这部戏拍得非常细腻动人。很多细节和巧思藏在其中。导演也透过剧情传递了很多讯息给观众,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影集。我十分推荐给大家,也许可以激发你很多不一样的想法!
- 资源获取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