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世界独家】一个 18 年餐饮老炮,为什么不再热衷多开店?

这是一个节奏快到来不及思考的时代,但依然有人愿意踩下刹车,与自己对话:我的作品为何而存在?

看到了时代压力下人心的焦虑与不安,生长于闽南渔乡的邱尚振,创业十多年后,再度出发,创办高端新餐饮品牌——无味舒食。

3 年时间只开 3 家店,与行业追求效率与规模的传统解法不同,邱尚振给出了 " 无味 " 的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以让你更好地修复跟疗愈自己。"

疫情冲击下,餐饮行业大面积停摆,这个年轻的品牌是否能扛过寒冬?上市通道收窄," 无味 " 是否也面临同行类似的成长烦恼?

为什么已经小有成就的他,二度创业会选择 " 素食 " 这样一个小众的品类?他又如何在一个并不被投资人看好的 " 雪坡 " 上,构筑令人流连忘返的精神 " 桃花源 "?" 宁静之美 " 的背后,他和他的团队为何总能保持 " 向上 " 的状态?本周六,混沌创新领教邱燕,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学员企业 " 无味舒食 ",与邱尚振一起回味他的创业历程。

在追求更大规模、更高业绩的时代,创业者应该如何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理想去构建具有独特价值的商业模式?

需求小不小?行业是否仍有机会?起步期,创始人如何通过本质思考,避免掉入 " 情怀开店 " 的陷阱,走出 "1%" 的小众市场?

时代红利已悄然发生变化,面向未来,企业真正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又该如何选择迭代反馈的指标?

我为什么创建无味舒食?

2004 年,我大学毕业两年半,开了第一家店——临家闽南菜。

为什么选择开店?一个很重要得原因是,我对吃特别挑剔。我出生在闽南一个海边的渔村,家里从我爷爷到我爸爸都是渔民,闽南话叫讨海人。爷爷和爸爸都特别疼我,他们每次都舍不得把鱼全卖完,会把最好的鱼留下来拿回家来给我吃,所以我从小吃到的都是最新鲜的海鲜,嘴巴培养得特别刁,甚至不吃隔夜的东西,因为口感不好。

后来,我总想把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去跟别人分享。这些经历,对我开临家是一种驱动。

临家做的是闽南菜,我们想把闽南人的热情,爱拼才会赢的精气神,传递给顾客。但是在无味,我们更强调慢、安静、友善,跟临家很不一样。

2017 年时,我发现我变得比以前更安静一些了,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待着,然后想一些事儿,很放松地感受周边的人、事、物。这种内心的变化也表现在了我的饮食上,我变得更喜欢这种地里的东西,就是人种天养、气质天成的东西,我把它形容为泥土的清香,这种果实、五谷,给我一种非常质朴的感动。

之前,我对饮食也做过区分,把它们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侵略性的,它可以响应你的欲望,但是你在满足的同时,你也被侵略了,必须有更高的刺激。比如鲜味,你吃过 75% 的鲜美的东西后,下一次要让你印象深刻,需要 80% 的鲜味,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的缺口是越来越大的。另一类是修复性的,修复性的饮食可以修复你的缺口,五谷就是这样的食物。它们最有力量,因为五谷都是种子,种下去,它们能从那么小长成那么大,说它们没有能量,不可能。所以现在早餐我基本上都吃五谷,吃根或者种子。

另一方面,我发现不仅是我,其实现在整个社会竞争都很大,严重内卷,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和压力等等。所以,做无味,其实我是想做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修复跟疗愈自己。一开始我也没想那么多,更多的是我喜欢,后来我才开始做商业上的思考。

无味是小众还是大众的?其实无论小众还是大众都是相对的。整个社会在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是该到了一个稍稍慢下来,稍稍做一些整顿的时候了。所以当我发现这个现象以后,我觉得从商业上来讲,无味的前景也很大,因为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而人心的变化是外在一切变化的根源,当我们在追问本质的时候,最后真正的本质答案一定是在内心,而内心得变化,折射到外面就是外在的需求。

做餐饮行业的三个核心关键是什么?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我为什么不再热衷于多开店了?

对于开店,我有自己的节奏。从规模来讲,什么叫大?我更看重的是影响力。也就是说,你开 100 家店,但是你没有独到的表达,你对整个行业没有新的启发、启迪,你的品牌影响力也不会很大。相反,你只开了一家店,但是你引领了这个行业,做这行的几乎都来你这边学习,来朝拜,那么你的影响力就是大的。

日本有一家甜品店,只有 8 平米,但是它一年的营收有 3000 万,全世界做甜品的人几乎都要来看一下。相反,你开了 100 家店,但是总有无形的力量让你关门,其实你只需要开 20 家就够了,另外 80 家是强撑着的,有肉身没灵魂,这个意义是不大的。

开第一家无味时,第一个月就亏了九十多万,但是我并不焦虑,因为我知道我在培养一个新东西,新的生命,它是需要时间的。一个新事物,不要说让别人那么快就接受,你自己接受它都需要一个过程。创作需要周期,你一开业,你的真正创作其实才开始。那你要不要给自己一个创作的周期呢?哪能那么快就开花结果呢?开花结果往往是在能量最高的时候,而在这之前,你要反复跟自己对话,跟作品对话,这个周期很长。

所以与其我们花一年开出三家店,不如花三年来做一家店。也就是把开九家店的注意力投入到开一家店,倾注了东西的作品,它回过头来不仅会反哺你,还会更大地去影响顾客。

其实,我们开很多店的目的,无非几个:第一,赚钱。那么开十家店赚的钱一定比一家店多吗?不一定,很多老板跟我交流说,原来开 3 家店,利润很高,现在开 30 家店不如当时开 3 家店呢,因为花了很多的成本在纠错,我觉得没有必要。

第二,我们想做大的目的,其实是想成长团队。很多老板想开更多店的动力来自于员工,他觉得他要给员工更多成长的机会," 你看他们现在都可以当店长了,但还在当主管!" 他觉得很抱歉。但是,真的是店多才能成长团队吗?对每一件事情精益求精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成长?我们的总厨陈文峰师傅,他在试做一个姜母鸭,试了 19 次,他带着研发团队七八个人围着桌子团团转,试到第 14 次,其实已经差不多了,已经很不错了,已经快半夜 12 点了,但是他说不行,再来一次,后来又试了 5 次才满意。这个过程,我觉得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就是最好的成长,这七八个伙伴会因为这个事儿,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会更加地精益求精,这就是真正的成长,跟你的规模有多大没有关系。相反,你冒片面地追求快,反倒助长了员工的浮躁。

如何打造人人成长的组织文化?彼得 · 圣吉曾说:" 管理者要视人为人 "。团队不上进、没有干劲?看无味舒食如何用文化打造组织的持久竞争力

第三,是对行业的使命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难道开一家店的价值感、贡献力就一定低于十家店吗?不是的,就像在教授的课堂上有很多案例,很打动我的,甚至就是生活的点滴,都很打动人,都能让你真正内在成长并饱满。

我希望在繁华的都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能提供这样一个地方,让你静下来,慢下来,来通过食物的本真看见自己,剥去额外给自己的很多角色、压力,然后找到你的初心,在出发的路上,你能更精准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事业,这是我理解的无味的最核心的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们到底在做什么?回归本真

无味讲一句话,叫 "让食物做回自己"。因为能让人修复的,一个是真实天然的东西,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去看看山河大地,去海边一坐,你自然而然就修复了,因为自然界这种真实的力量会帮你疗愈。第二种,是你静下来,舔舔自己的伤口,你会发现,其实是谁在伤害你呢?是你自己在折腾你自己!你反复用一个错误的思想折腾你自己,别人并不这么看,是你自己的观念出了问题。这时候,只有你静下来后,你身体的感受力清晰了,你才能看见,不是别人,是你自己在折腾你自己。

所以,我跟我的小伙伴们达成一个共识,在呈现菜品的时候,要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呈现本真。你看着一个草莓的时候,你首先是被它的颜色跟特有的香味打动,你不会在想给它涂点什么,调个味。所以,无味并不是说这个食物没有味道,是没有外在的调味来干扰,尊重食物本来的味道,是尊重它的本味的一个结果,通过这个来打动顾客,然后进而引发顾客的思考。食物做回自己就这么好吃,而不是说我的手艺多好,我的调味多么精准,是因为我只做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我尊重了食物本身,让它做回自己,然后它就感动你了。那如果你做回自己呢?你是不是也就能感动你自己,感动你身边的人呢?

在环境上,我们追求自然静心,器具基本用的都是天然材料,比如橡木、黑胡桃木等。

在服务上,我们追求人的静气与友善。小伙伴要能驾驭自己,足够静,才能够很细致地去感受顾客到底需要什么。只有这三方面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时,才能让顾客真正静下来感受一些美好的东西,能够让顾客有所感触,然后改变自己的眼光、视角,最后能够发现幸福。这种幸福感不仅仅是吃到一顿好吃的东西,而是可以上升到身心兼具的幸福感。

我发现,很少有一个东西可以像食物那样,如佛家讲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面激发人的感受。比如,一道菜上来,颜值很高,眼睛一看就是一个艺术品,很养眼,很养心;然后一闻,嗯,味道也很好;然后一旁的服务员又跟你娓娓道来它背后的典故,厨师做了多少努力,一听很感动,耳根也动了;然后嘴巴一尝,哇,舌根也动了,很好吃;然后就启动你的意,哇,很综合的感受。

餐饮本身能传递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文化需要载体,不能光靠说,而是去体验。我们也走过弯路,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在做文化,不是做餐饮,结果把菜做得很难吃。很本味,很简约之美,但是一吃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发现,我们国内做素食,做得好的恰恰是之前做过荤食的。相反,那些因为信仰、因为慈善来做素食的反倒做不好。因为素食,它首先是食,其次才是素食,只有把食这一关基本功做好,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加东西,才能往上走。

我看到很多师傅,他自己不喜欢吃这个东西,做完赶快推出去给客人吃。别人会骗你,思维会骗你,但身体不会骗你,这种真实的感受不会骗你。所以我理解的疗愈是什么?是卸下伪装,回到现在,别再折腾过去,别再去焦虑未来。

用教授的话讲就是临在当下,这时候你的感知力才会回来,你自然而然就会卸下很多伪装跟防备。社交时,其实见人的第一面,你是防备心的,把自己包起来了,不让自己有太多的显山露水,这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已经远了,对方看到你的防备,他也防备。

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着一个希望他好的心,把你的手伸出来,把他托住,哪怕不用说太多话,他已经先开始跟你说话了。就像我们对孩子很少有防备心,我们会蹲下来,用孩子的口吻跟孩子对话,那个时候你就是个孩子。所以孩子为什么能量高,是因为他没有防备,他把自己打开了,就是这种天然真实的东西,对人、对站在你面前的这个人,是一种最大的传递。

所以,我觉得疗愈没有那么困难,修复自己,找到初心没有那么困难。无味的初衷,就是提供一个地方,通过食物的本真,让食物做回自己。你看到食物做回自己那么好吃,那么天然,那么感动你,你是否也能因做回自己而感动自己呢?人的身体是有温度的,有时这个温度都能让你热泪盈眶,这种温度让你不容易生病,这种温度我认为就是正能量。相反,一个麻木的人,很难感动的人是不可能幸福的,他创造再多的财富,都是他设计出来的,一旦是设计的就觉得理所当然,目的达成,高兴也很短暂,又得瞄准下一个目标,永无止境。

标签: 精益求精 自然而然 这个地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