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天天聚看点】来自南美的多彩精灵:睫角棕榈蝮 (上)

趁着冲我俩的流量,赶紧发一下,最近这两天又要网络对线,又要翻译,导致这篇文章还没翻译完,只能分上下两次发了


(资料图片)

由于翻译水平有限,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出自文章《Bothriechis schlegelii (Berthold)》—— Ulrich Kuch    Article · January 1998

爬虫纲: 蛇亚目: 蝰蛇科

睫角棕榈蝮(BERTHOLD) 注:也称为许氏棕榈蝮

1846年:睫角棕榈蝮 BERTHOLD:信息来自哥廷根大学皇家科学学会,1846年:147页-典型地区:-波帕扬,哥伦比亚

Schlegels Palmen-Lanzenotter

英文:Eyelash palm-pitviper

翻译:小鱼和Amami

描述

睫角棕榈蝮是一种相对细长的蝮亚科/蝰蛇科,通常体长达到40-70厘米。成年雌性通常比雄性明显体长更长、体型更粗,最大体长可达到80-100厘米。长而细的卷缠尾占体长的13-25%,而心形甚至三角形的头部仅占体长的4-6%,它与极细的颈部区分明显。

该物种一个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位于眼睛上方的小的眉棱鳞片,在大多数种群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突出的刺或小角。在该物种分布地区的南部(如厄瓜多尔)抽取的样本中,这类突起不太明显,一部分样本完全没有突起。睫角棕榈蝮是一个特别易变的物种,最明显的表现是,即使在某一个种群内部也有各种颜色和标记。它们的身体颜色大都是绿色、橄榄绿色或灰绿色,并带有黑色、粉红色至暗红色或黄色的斑纹。在头部有明显的标记,例如成对的顶骨斑纹和枕骨斑纹,眼后条纹或大理石纹,可以是浅棕色、深棕色、灰棕色、红棕色、橙色、蓝色、白色、灰色或黑色。在背部,有一条颜色相似、间断的之字形条纹覆盖身体和尾部,有小的、可能是蓝色的马鞍形斑纹,有细的黄色和红色横纹,可以和黄色或白色的腹外侧条纹或者斑纹一起,在背部组成矩形,或者由脊柱旁排列的米色、黄色或粉色斑纹补缺。侧面经常有一块带黑点的斑纹,只覆盖1-2个鳞片。黄色品种在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以多种形式出现(CAMPBELL & LAMAR 1989)。到目前为止,厄瓜多尔只报道了一种具有这种颜色的品种(KUCH & FREIRE 1995)。这种蛇有明亮的金黄色底色,底色之上通常没有任何标记。头部和身体上也可能有细小的黑色或红色斑纹或淡化的深色斑纹。也有深黄色、粉红色、深红色和黑色睫角棕榈蝮,他们身上或带或不带黄色和红色斑纹,但比浅黄色品种更罕见(KUNDERT 1984,ANGEL 1987,CAMPBELL & LAMAR 1989,PEREZSANTOS & MORENO 1991)。蛇的腹部通常有不规则的浅色斑纹,全黄或红褐色,有时身体侧面有黑色斑纹。幼蛇尾尖明显呈亮黄色、粉红色或白色。

迄今为止,在选定的蛇鳞特征中,Schlegel棕榈腹属的变化范围是,眶间鳞5-10,上唇鳞7-10,下唇鳞8-12,背鳞23-26/21-25/17-19,腹鳞133-169,大部分不分割的尾下鳞42-67 (CAMPBELL & LAMAR 1989, SCHÄTTI & KRAMER 1991, KUCH & FREIRE 1995)。

分布、气候和生活空间

Schlegel棕榈腹属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恰帕斯州南部(墨西哥)到中美洲和哥伦比亚,一直延伸到委内瑞拉西端和厄瓜多尔西部,它出现在低地中,并沿着安第斯山脉的西科迪勒拉延伸到该国南部至秘鲁边境。根据现在的边界划分,最近一个发现地通贝斯甚至到了秘鲁境内(CAMPBELL & LAMAR 1989, 1992, KUCH & FREIRE 1995)。

据目前所知,该物种垂直分布的上限由北向南变化显著。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睫角棕榈蝮出现在从海平面至海拔约1000m,但在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它已经到达从海平面到约1500m的区域,在哥伦比亚甚至从海平面到达至少2640m的安第斯山脉上 (VILLA 1984, CAMPBELL & LAMAR 1989)。在厄瓜多尔,迄今已记录到该物种从海平面到海拔至少1500米(KUCH & FREIRE 1995)。由于分布范围广,海拔跨度大,睫角棕榈蝮不同发现地的气候也相应地多样化。虽然睫角棕榈蝮的栖息地主要是热带低地雨林,但这些蝮亚科也会进入山林、山地雨林和云雾森林。在委内瑞拉西部,它们甚至在干燥的森林地区被发现,在厄瓜多尔西南部和中美洲部分地区,它们被证实生活在季节性干燥的植被区。有时,睫角棕榈蝮也会在次生林、林区边缘、种植园(可可、咖啡、香蕉等)和花园中发现。

在睫角棕榈蝮分布的许多地区,为了满足农业用地和木材砍伐,自然植被被大量破坏,这危及个体种群的生存。

生活方式和行为

睫角棕榈蝮本质上是黄昏和夜间的伺猎猎人,经常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例如在树干上、板根上、树枝或叶子上、在枝叉或花里、在垫状藓里或地面上。在夜间,这些蛇也会慢慢在植被周围爬行寻找猎物,而在白天可以看到它们晒太阳。幼蛇尾尖颜色鲜亮,和其他身体部位区分明显,幼蛇就利用尾尖吸引猎物。在半黑暗的环境下,从几米远的地方观察,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只小昆虫幼虫在树叶上慢慢地嗅来嗅去。即使在没有潜在猎物的情况下,饥饿的幼蛇也会表现出这种行为。ANTONIO(1980)观察到,在饲养箱里青蛙(温室蟾,美国树蟾)被成功吸引,然后被吃掉。

他们很多本身很安静,除非受到持续挑衅,否则很少咬人。另一些则会被轻微的干扰所激怒,并准备立即攻击。很多时候,当受到威胁时,可以看到它们嘴巴张开,露出浅色的粘膜,有时毒牙会完全竖立起来。另一种不太常见的对干扰的反应是尾巴的快速振动,会产生嘎嘎响声,尤其是在落叶堆中。

毒性和中毒案件

睫角棕榈蝮经常被低估。然而,它们的毒液非常强,不同生活地区的的毒效强弱也不同。哥斯达黎加标本的毒液在动物实验中与粗鳞矛头蝮的毒液一样具有强出血性,并且与后者一起是GUTIÉRREZ & CHAVES(1980)研究的10种蝮亚科毒液中肌坏死最严重的一种。相比之下,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地区的毒液没有出血性,只有轻微的肌毒性,并且表现出比矛头蝮属毒液更少的凝血性(OTERO et al. 1992,KUCH et al. 1996)。睫角棕榈蝮毒液对小鼠的毒性,就哥斯达黎加地区而言,静脉注射1.6-2mg/kg或腹腔内注射3.7 mg/kg时达到半数致死量,哥伦比亚地区腹腔内注射量为8.3-14.1 mg/kg,厄瓜多尔地区腹腔内注射量为7.5 mg/kg,毒性低于大部分同区域的蝮蛇种类(TU & HOMMA 1970, BOLANOS 1972, OTERO et al. 1992, KUCH et al. 1996) 。

从养殖在饲养箱里的睫角棕榈蝮毒液中提取的干毒素量也相当低,平均每次提取11.9毫克(BOLANOS 1972)。然而,这些这种蝮亚科类造成的中毒案例经常发生的很迅速,因为它们长长的毒牙可以轻易穿透衣服和手套。和任何毒蛇咬伤一样,被任何大小的睫角棕榈蝮咬伤都是医疗紧急情况,应始终将其作为紧急情况处理。关于这一话题的详细描述,见MEBA(1992)。

睫角棕榈蝮的咬伤事故在自然分布区很常见。1979年,在哥斯达黎加记录的所有蛇咬伤事件中,该物种造成的占比18.9%,排名第二,仅次于粗鳞矛头蝮(BOLANOS 1984)。同样在厄瓜多尔沿海地区,睫角棕榈蝮咬伤事故频率似乎也是仅次于粗鳞矛头蝮排在第二位。由于这些蛇的林栖生活方式,咬伤通常发生在手、手指和脸上。被睫角棕榈蝮咬伤后毒发过程中,除了常见的症状之外,主要症状是疼痛、被咬四肢及临近位置的水肿、水疱、大面积瘀血、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死亡(坏死)。手指部位的坏死,导致活动障碍、截肢或永久残疾是这种中毒的常见并发症。在哥斯达黎加的90名住院病人中,没有死亡案例(BOLANOS 1984),但是被Schlegel棕榈蝮属咬伤而死亡的情况是完全已知的;比如CAMPBELL & LAMAR(1989)就提到睫角棕榈蝮咬到舌头而造成的死亡。对于治疗睫角棕榈蝮造成的严重中毒情况,可参阅哥斯达黎加的克洛多米罗皮卡多研究所《多价抗毒蛇血清》„Suero Antiofídico Polivalente“(BOLAÑOS 1984)。

标签: 洪都拉斯 安第斯山脉 危地马拉 厄瓜多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