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情1
(相关资料图)
漫步在古朴的巷子中,逝去已久的回忆散落了一地。脚底踏着青砖,想起一块一块数着走过的童年,那节奏分明的脚步声,犹在拂过耳边的轻风里悬挂。这里是繁华南京路的一个小弄堂,是我童年回忆放飞的地方,我长大的地方! 妈妈一直唠叨,这条天津路上的小弄堂是她家世代生活的地方,她的爷爷奶奶曾在这里开布坊,外公在阁楼里挑灯夜读,她在露台上乘风凉,数星星,我在离弄堂最近的仁济医院出生......这一个个最朴实,却百听不厌的故事,让那条小弄堂成了我最喜爱,最向往的地方。
每次回去,妈妈吱呀一声推开了弄堂外的大木门,眼前一亮,几米宽的通道两侧并列着层层老宅,各有差异的屋檐,阳台和外露的小巧楼梯,几分拥塞,却井然有序。邻舍“蹄胖爷”、”肖家婆”、”毛家妈”坐在弄堂里扯家常。一路问好,左拐就到家了,踏上几乎到我膝盖的楼梯,吱呀吱呀地走在飘着木头醇香的楼梯上,踉踉跄跄地爬了上去。“囡囡来了呀!”太奶奶远远地听见我的脚步声,一脸欣喜。邻居肖爷爷探出头,“毛家曾孙女来白相了!”,楼上的严婆婆也喊到, “等些侬上来白相哦”。“小姑娘个子噶高了,毛家婆好福气!”窄窄的走廊拥挤起来,热闹得很,听着暖暖的沪语,手捧着各家的零食,看着屋檐上那飞檐走壁的猫,抚摸着露台上生机勃勃的野花,我欢喜得不得了。就这样,年复一年,从牙牙学语的小毛头长成了大姑娘,只要一有空,我就往弄堂跑,那浓浓的上海味道滋养着我的心田,那份古朴与温情时不时地安抚着我急躁的心。 然而,每次回去,弄堂里的邻居越来越少了,搬走的,逝去的,肖爷爷坐上了轮椅,再也没有下过楼,严婆婆搬走了,太奶奶也住进了养老院。我一人望着青砖红瓦,地板还是咯吱咯吱地响,猫还在楼顶上晒着太阳,露台上的野花依然灿烂,心里却多了几分惆怅。拐角处遇见了楼下“蹄胖爷”的女儿,她喜滋滋地说:这房子马上要拆啦,老人们可以住进电梯房,可以下楼啦!”我慢慢地了解到,有的弄堂将被拆迁,有的弄堂将被重建,还有的被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我这才想起来北京路的危房旧宅都拆了,留下了几处名人故居。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上海这片高楼崛起的现代城市中总有几处古朴的弄堂,隐现在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落之间,给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增添了别样的风景与韵味。弄堂会一直存在,依然精神,依然飘香,就像饱经风霜的老人,端坐在城市中, 静观风云,传承文化,记载历史。这天津路上的老房子,成为了我记忆中永远的一道风景。看着左邻右舍爷爷奶奶满足期待的笑容,我的心更是自豪,我在上海长大,我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