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 >

动画电影《灌篮高手》:情怀背后的“母题”回归


(资料图片)

原标题:《灌篮高手》:情怀背后的“母题”回归

终止连载的27年后,《灌篮高手》再次上映,在国内掀起了一股“重温青春回忆”的观影浪潮。这是一次有着固定受众群的“爷青回”式的情怀轰炸,是一代观众“青春终场哨”前的狂欢,也让“前Z世代”群体心满意足地将情怀兑现。而纵观此作品,不难发现作者在原漫画基础上作了调整,我们能看到日本动漫创作中所蕴藏的文化母题回归。

TV时代的英雄退场

回顾《灌篮高手》的“走红史”,自1993年动画版上映,其人气居高不下,在大陆放映后,更是受到众多80、90后中国观众的追捧,这使得此次电影版还未上映,便已然聚集了一大批追忆情怀的老粉。对于大多数80、90后中国观众而言,这段青春回忆是每逢放学回家后,在电视机前等候这部篮球“英雄”故事。《灌篮高手》所带来的情怀是80、90后观众对于自己青春的“场景式”怀念。然而,作者井上雄彦并非单纯地将漫画搬上银幕,而是在视效技术和叙事视角上都作了较大调整。影像技术上,区别于影像画幅尚为4:3的TV时代,此次《灌篮高手》运用了3D渲染2D技术,在观看方式上,它更适合影院,但将原有2D的人物变得具有3D视感,这种极具陌生化的影像风格让其与原作完全区分开来。同时,伴随着影像技术的加持,故事的叙事视角转变显得更为明显。原作是从一位不愿打球的红发年轻人樱木花道开始,观众透过其视角开始了解湘北篮球队、神奈川县乃至全国大赛。而电影版中,叙事视角由宫城良田展开,原作主角樱木花道或流川枫不再居于“舞台”中央,观众以全新视角参与这场比赛。这种做法虽能够扩充原作剧情的丰富度,但主角视点的转移却不可避免地会削弱观众对原作主角的关注。因此,哪怕作者在剧中仍然保留了大量原作漫画里的重要情节,但由于视角多定格于宫城良田,从而使得那段原作主角在取得英雄般胜利后的“世纪击掌”生硬,情绪铺垫不足,这也证实了此刻观众心中TV时代的英雄已在逐渐退场。

视角转移后的“失父”情结

在本次电影版中,作者对角色宫城良田的设计值得深思。原作中,宫城良田的戏份远低于大众关注的樱木花道、流川枫等角色,其出生地、成长史也未引起大家关注,更多观众认可其为神奈川县人,但在本作中,宫城良田的出生地被定位为冲绳岛,其成长背景则以父亲、兄长的缺失为前提,最终完成比赛与自我成长的“励志史”。因此,不难发现在这部作品之中,作者早已不再似原作般将所有人物只与篮球运动相联系,而是在人物背景上多下功夫,讲述一个全新故事。如果说原作是让观众从“篮球门外汉”樱木花道的视角逐步理解篮球这项运动,那么本作则是将观众请入宫城良田的内心世界,探寻一位篮球员不为人知的过去,而以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冲绳岛为主人公出生地,也潜藏着作者的政治立场。同时,作者为宫城良田所打造的“失父丧兄”故事早已出现于战后日本的各类影像作品之中。这种“失父”情结凝结于二战后日本的战败情绪之上,悲叹于传统日本社会以父权为中心的家庭崩解,隐藏着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不甚明朗的担忧。而在本作之中,作者将宫城良田的“失父”情结系绑在兄长去世的回忆之上,通过大量运用倒叙、插叙、闪回等手法,不断向观众提示其过往的创伤记忆,使这段球场之外的个人故事走向前台,在影片末尾彩蛋处,当比赛结束后,镜头又再次回到窗台,兄长穿着球衣的照片立于其上,也暗示了主人公跨过“失父”的情绪并勇往直前,继而将这种日本影像中不断被重复的文化“母题”再次带入进观众视野之内。

热血青春里的“武士道”精神折射

追本溯源,以《灌篮高手》为代表的日本体育动漫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驻日美军希望在剔除“武士道”前提下重振日本的民族信心,大量的体育类漫画开始出现。它们为战后初期无法承继“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国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无论是中国观众熟悉的《足球小将》《灌篮高手》,还是在日本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明日之丈》《棒球英豪》等,每一个日本体育动漫里都拥有一名热血少年,他们或许天赋平平,在经受严格训练后,通过重重挑战与磨练,最终取得胜利。观众欣赏着一次次不断分解的动作、一幕幕不断闪回的回忆的同时,为这些拥有纯净心灵的少年所感染,进而重拾对本国民族命运的信心。然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灌篮高手》能够被归为青春情怀的原因与本土观众并不相同,区别于日本成人观众提振民族信心的需求,《灌篮高手》更似中国观众青少年记忆里一剂令人难忘的调味料,这些热血动漫用故事让80、90后的中国观众感受到体育项目的独特魅力,而其中的热血角色则成为了少年人对于力量、勇气、奋斗等的具象化表达。如《灌篮高手》中所有人物都与篮球有关一样,日本体育动漫中的热血少年都愿意将青春奉献于自己所热爱的运动上,这种专注且执拗近乎于武士,亦或可以被视为一种去掉刀剑、留其精神的“类武士道”。而在电影版《灌篮高手》中,“失父丧兄”的宫城良田也曾迷惘低落,但在众人的不断鼓励及自我剖析后,再次坚定信念并专注地拿下比赛,完成了飞跃性成长。同时,樱木花道受背伤困扰但坚持比赛、队长赤木视打败对手称霸全国为终极梦想、三井为赎罪而战等情节,都好似日本武士视生命“如樱花般短暂而绚烂”的变体,既让观众为其青春热血所动容,也将其“武士道”精神折射在作品精神内核之上。

截至目前,电影版《灌篮高手》已在国内斩获超6亿票房,受到无数观众认可。而在众人为青春狂欢之际,为情怀买单之时,我们也发现这部作品传承了日本影像文化中不曾中断的文化“母题”。(作者:熊鹰,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在站博士后,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