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上司最青睐: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的劲头

"教练式"职业规划首创者


【资料图】

专注职场——定位、规划、晋升、转行

更有一群上进积极的小伙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长

一起活出自信美丽的自己

文/文馨

前段时间,朋友公司招了三位实习生,包括一位是98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和一位是海归留学生,但最后,朋友却将最终的录用名额留给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二本毕业生。

我很诧异,其他两位这么有来头,怎么没有被录取?

他答道,综合考量后,只有这位二本的毕业生,是个做事靠谱的人,我喜欢他身上那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的劲头。

朋友这样解释了这个实习过程。他说,我们单位这些实习生们,都需要在小组领导的指导下,各自完成一组专题采访任务。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所做的工作除了前期材料准备、人员协调,还包括后期剪辑制作,都是很耗耐心,也考验能力的琐碎事项。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出每个人的做事方式。

因为,每个人不同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最后作品呈现的效果。

朋友这样说,那两个自感非常优秀的实习生,他们从接到任务一开始,就一直围绕在自己上级身后,问前问后,从采访对象选择到最后的剪辑方法,恨不得每一步都要经过领导手把手教。

因为,自己不愿意做功课,事事都想要别人帮忙,最后他们虽然也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作品,但不主动不探究的消极状态,让他这个总负责人非常失望。

而你能看出来,谁有没有主动,有没有用心,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那位二本生,自从接到采访任务后,就开始了周到而细致的准备。

他知道了受访人的要求后,自己通过同学、朋友、亲戚以及网络先后找到了五六位受访对象,针对每一个人都整理出了十几页的策划案,提交给小组领导,经过几番讨论确定采访对象后,他又从人物的出镜环境、拍摄手法,如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核心答案,做了好几份备案。

采访结束后,他发现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最诚恳的解答,于是再度找到身在外地的受访人,一个人扛着机器,一次次等在受访人的楼下,去补镜头,挖问题,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趟。

他做出的作品,不仅最有诚意,深度挖掘的内容,也让朋友和其他同事都眼前一亮。

朋友这样评价,同样是一件任务,你有没有花心思去做,一看就能看清楚。你付出了,结果不会掩埋,结果会说话的。

但是,你从一而终都没有任何付出,只是最常规,甚至最偷懒的方式,你想想,结果会怎样呢?一定会不好的!

我们做任何工作,只有这种做事情,不计成本,追求极致的行为,最终为他自己争取到了一份好工作。

这种愿意使用笨方法做事情的人,才能下定决心将这件事做到最好,看似不走捷径,最后却能比别人先到达彼岸;本来不求回报,却往往能收获到别人梦寐以求的成果。

尤其在一份新任务开启前,相信,一个习惯于将每件事都做到极致好的人,不会满足于过将就的人生,他的坚持也会终将验证量变到质变的力量。

在工作中,不仅要把事情做到极致,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更能赢得上司的器重,为你以后升职加薪助力。

在职场中,很多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如果你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得非常好,并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就能在职场中发展得更长远。

比如,你能主动参与团队项目、积极交流意见和思路,以及友善地与他人互动,甚至,还在在团队中发挥你自身的领导潜力,更有意义的事,你能实际帮助其他人取得成功,那很自然老板会更青睐于你。

在这么多年职场生涯中,我所认识接触到的这些上司们,他们最为推崇的,就是那些能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工作,不仅能实现任务目标,还能超越预期,取得卓越业绩的人。

与企业一起成长,有自己岗位的专业度和高效率,敬业而努力,也能赢得老板的认可和青睐。

任何一个岗位,无论你做了多久,都需要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日新月异的环境中,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

比如你在工作中,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渴望成长,并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挑战和机会,自然领导和公司都会愿意培养你这一类的人。

当然,你还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比如参加线上、线下的一些培训课程、读书、参加行业会议等方式,持续地提升自身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大领导更加欣赏那些能够不断创新和推动企业前进的员工。

比如,拥有广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积极主动地提出新想法、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并与团队成员分享和讨论。

而这些创意点子或者想法,是建立在你拥有广阔的涉猎、渊博的知识、专业能力等多重方面的积累的,所以说到底还是具备持久的学习能力。

并且有魄力,有清晰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做出明智的选择,并且勇于承担责任、迅速作出决策并愿意负责后果的这一类优秀的员工,自然公司的大领导们也会看到这一类人的价值。

解决向上管理问题,加个人微信:renliman1107或另一个:wenxincareer,备注:一对一咨询(不做咨询者勿扰)。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欢迎关注第一职场网,"教练式"职业规划首创者,唯一入选《哈佛商业评论》职业规划生涯机构。职业规划、向上管理、转行跳槽、升职加薪、面试宝典等更多干货就在这里。

延伸阅读:

「职业规划」经典文章》〉》

1、从20岁到30岁:多想想后路,少干些自毁前程的事

2、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多积累一些厚度!

3、从35岁到50岁:实现人生价值突破的3个关键词

4、怎样进行职业规划?有没有系统可行的方法?

5、兴趣能否变成工作,关键取决于这一项指标

6、犯下这3个错误,你的职业生涯将遭受重大打击

7、如何寻找人生意义?一张图给你最清晰的解答

8、内卷化大势下,普通人寻找出路的5种对策

9、到底是我们很迷茫,还是我们对世界很迷茫?

10、所谓的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些什么?97%的人竟然都搞错了!

11、迷茫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12、offer选择背后的逻辑:你其实是在选择一种人生轨迹

13、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你还会感觉疲惫不堪?深度原因只有一个。

14、对职业规划的无知和误解,才是你职场不顺的根源

15、为什么你的职业生涯总是陷入周期性的厌弃与迷茫?

16、《哈佛商业评论》刊载:你人生正在犯的10个致命错误

17、创业之前,如何更好经营自己

18、10项软实力——打造职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19、员工不忠,执行力低下,根源何在?

20、误入销售歧途?顶尖销售必备的2个特质!

21、要想成为销售高手,请警惕这8个错误!

22、再谈销售:内向的人做销售,到底是火坑,还是坦途?

23、当心!是"兴趣"害你掉进了万劫深渊!

24、新手才拼技能,高手们拼的是"元能力"

25、一位生涯咨询师的肺腑真言。

26、文馨有话说:怎样进行职业规划(全面系统回复)

27、年年就业难,今年格外难,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看得上的工作"

28、你要努力成为最稀缺的人才,才是你活着的最大价值

29、为什么上班都是坐着,你还会感觉疲惫不堪?深度原因只有一个。

30、2023年一定要发现你的优势,并做到极致,而弥补短板60分足矣

31、今天的你,过得是"液体人生"还是"稳固岁月",那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吗?

「职业规划案例类」经典文章》〉》

1、真实案例:天才的转行之路

2、3年7次加薪,我是如何做到的?

3、33岁转行,历时3年失败3次,最终如何成功突围?

4、真实案例:80后小硕毕业后失业一年的惨痛经历和成功职业规划

5、3年跳槽9家公司,把跳槽当作"逃避"出口,只会越混越惨

6、天坑专业85天零基础转行,他只做了3件事

7、重点大学毕业的优秀学生,为何却在职场上连输3年?

8、留学6年花费200万,只能找月薪3千的工作,只因输在这关键一步

9、「案例」985优秀本科生,走弯路3年,如何回到正轨上?

10、亲身经历告诉你,如何从源头解决职场压力

11、一位银行离职人员的忠告:进单位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你为何而来

12、同样的起点,二线本科反超重点大学硕士,差距在哪里?

13、非名校学历,如何通过5次跳槽,实现月薪5万?

14、小语种零基础转行:3天确定目标,成功打入上市公司

15、我,29岁考上公务员,入职2个月焦头烂额,是否该辞职

16、致毕业11年:我踩过的坑,是你明天要走的路

17、3年跳槽9家公司,把跳槽当作"逃避"出口,只会越混越惨

18、女孩毕业7年瞎折腾,涉猎5大行业,心酸之路望你引以为戒

19、职场小败局:以作死的方式活着,你不苦逼谁苦逼?!

20、职场小败局01:毕业一年,失业三个月,出路在何方?

21、职场小败局02:会计专业毕业生进入通信行业的不归路

22、小败局03:毕业7年,到底是如何把自己折腾到穷途末路?

23、小败局04:拥有领导特质的985毕业生,缘何2年之后无路可走?

24、小败局05:80后小硕毕业5年,职业发展走进死胡同,如何破冰?

25、小败局06:蓦然回首,我们还有多少个5年可以折腾?

「向上管理」「向下管理」精品文章》〉》

1、千万别再走弯路了,我职场工作16年,告诉你向上管理多重要

解决向上管理问题,加个人微信:renliman1107或另一个:wenxincareer,备注:一对一咨询(不做咨询者勿扰)。

2、领导最反感下属的几种行为,最好一个都别碰

3、认知误区:向下管理,向上负责,而正确有效的思维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

4、老领导在体制内工作30余年,告诉你关于向上管理、职场生存的真言

5、因为年轻时拧巴过,走过坑,所以掏心掏肺讲几句与上司相处的真话

6、给年轻人6个向上管理的建议,因为年轻时也拧巴过,后来大彻大悟

7、我38岁,提拔为中层5年,深深领悟到:不虚不滑就不是一个好领导

8、企业女强人真实心声:一语惊人,为什么一个领导会把下属活活用废掉

9、小伙伴问:有没有可能,用什么手段扳倒自己的上司

10、致毕业生:职场路漫漫,千万别沦为知识的囚徒,长成"空心人"。

11、领导太强势了,动不动就发脾气,每次弄得我语无伦次,我该如何做

12、遇到有心机又排挤你,又会讨好领导的同事怎么办?

13、35岁女性重返职场,居然能走上坡路,她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14、汇报工作总被领导打断,这种"倒悬法"很有效

15、领导才是你职业生涯的"梯子",无论走到哪,头上总有一个领导

16、跟领导相处你有哪些心得,最重要的是哪个

17、因为年轻时拧巴过,走过坑,所以掏心掏肺讲几句与上司相处的真话

18、职场上如何高效汇报?90%通用的黄金汇报模板,就在这里

19、领导太强势了,动不动就发脾气,每次弄得我语无伦次,我该如何做

20、为啥当领导的就不能把话说明白?后来,才明白是我太年轻

21、恍然大悟,这16条是我当了领导后才明白的事

22、当个小领导不容易啊,聊一聊小领导背后的那些门道

23、7种方法快速锻炼"领导者DNA",成为人人爱戴的好上司

24、怎样快速赢得下属的心?(最本质的实战方法)

25、10种方法锻炼"领导者DNA",让你赢得部属的心

「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精品文章》〉》

1、北大教授:当年国民性最大的问题是说两面话,做两面人,趋利避害

2、越聪明的人,沟通路径越短,做事效率越高

3、人情世故是一门大学问,那最基础的人情世故是什么呢?

4、人情就像一把刀,真的是越用越薄,千万别透支啊

5、恍然大悟,这16条是我当了领导后才明白的事

6、句句精辟:关于人际关系,希望你知道的这20条

7、性格内向,又是职场新人,如何搞定办公室人际关系

8、遇到有心机又排挤你,又会讨好领导的同事怎么办?

9、你为什么总是怀才不遇

10、同事在公司特吃香,他说:真功夫+情商,是他游刃有余的法宝

11、开工我辞职了,遇到极品领导,忍无可忍,要不要顺手举报

12、工作中处处帮同事,却总被他以领导口令命令,很苦恼,该如何怼?

13、年薪60W的前同事病重,直言:极限自律是自毁,工作再拼须惜命

14、望你切记:不要跟同事谈论工资,这是职场陷阱之一

「高效学习类」精品文章》〉》

1、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一点思考

2、如何记好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这都是人一生的一部分

3、千万不要做收集知识的"矿工",而是要构建底层认知

4、如何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5、什么才算是顶级思维,明白这些,便可看透事物本质

6、机会成本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

7、个人私藏笔记:爱孩子的5种语言,怎么才算爱,怎样让孩子接受爱

8、职场85%的成就,通过这些方法赢得(你一定需要)

9、新手才拼技能,高手们拼的是"元能力"

「面试技巧」「简历写作」精品文章》〉》

1、HR:12年经验,面试2万余人,和大家谈谈真实的面试

2、你离成功面试之间,只差这50条(纯干货汇集)

3、面试官问:你期望的薪资是多少?直言不讳回答有技巧

4、面试时,如何说出一个让HR无法拒绝的薪资价格?

5、36岁求职女面试被质问:你怎么还没结婚?能保证3年内不要孩子吗?

6、面试官:请你做自我介绍!你需找准背后动机,巧妙应答

7、面试因"志愿者"身份加分?可复试,要当场"做简报"真的好难!

8、面试经典集:HR最后一问16大关键点、牛人面试14个问答秘籍及点评

9、一个优秀3分钟自我介绍,衡量标准是什么?(含其他面试技巧)

10、一夜之间多出100万,你又该好好面试啦!

11、说了自己工资被公司开除,真的是违背"密薪制"还是卸磨杀驴

12、30岁是人一生薪水的重要分水岭:改变3件事,你也能拿高薪

「体制内生存技能」精品文章》〉》

1、我,某部委10年,29岁提副处长,34岁正处长,只有第一年最风光

2、体制内呆得越久,感悟越深,8条真相早明白

3、过来人说:作为体制内的领导,都喜欢什么样子的年轻人

4、做办公室主任10年,体悟到体制内这项能力最为关键

5、透过《县委大院》看体制内如何求生存,摆渡彼岸,你要懂得这些

6、自身敏感,感觉被领导边缘化了,怎样在体制内求生存

7、"体制外靠能力,体制内靠关系和人脉",这是大多数人最大的误解

8、一位体制内20年老前辈:都说互联网有记忆,其实体制内最有记忆的

9、我,体制内U盘化16年,启悟于《沧浪之水》,和光同尘,与时舒卷

10、我体制内15年,干过最傻的事在一个科室呆了6年,领导各种捧杀中愈挫愈勇

11、体制内,我就是一块砖,一定要去争更高位置吗?到底有什么意义?

12、市直公务员职场10年如履薄冰:要想体制内升职,或共赢或依附

13、我决定辞去奋斗9年的体制内工作

14、大量"985"涌现县城抢饭碗,走捷径"保底",不敢辞职,真是卷

15、千万别把公司当成家!

(以上,未完待续……)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