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45 岁高校讲师晋升副教授,差 0.1 分再次落选,结果突发心梗

前阵子,有任职高校的网友发文称:同事 45 岁的老讲师晋升副教授,差 0.1 分再次落选,突发心梗。幸亏抢救及时,做了心脏支架手术,逃出鬼门关!

网友留言


(资料图)

1. 还有更惨的,我所在单位 55 岁讲师,评了 6 年副教授都没搞成,有一次我是评委,为他呼吁,还是没成功,为啥要帮他呐喊呢?我和这位黄金讲师是同一年入职的。

2. 理解!我 42岁,一个失败的讲师,也曾经因为评职称郁郁寡欢,吃了半年的调整情绪和睡眠的药物,无数次自我开解,说服自己接受平庸和失败,慢慢缓过来了。虽然没有完全好。我接受我的现状是我自己的不够努力造成的,别的都是借口。只能说每个人的选择和志趣都不相同,且平庸且珍惜吧 !

3. 江苏省许多高校教授的入门条件是四个必须:

①博士学位;

②国外一年以上经历;

③国家级项目结题(省部级不算);

④一级权威期刊论文至少 1 篇。

4. 你们要看看这位:国外博士、博士后回国,踏踏实实讲课做科研,双语教学就想到他。疫情期间,60 岁以讲师退休。没有什么仪式、会议、say byebye,就跟没有存在过一样。每个人都有变老离开的一天。

我们这些庸人自扰,本尊还不是偶尔走过,偶尔出现在球场,身体健康,夫复何求?!想想 06 年国外博士后,到 60 岁讲师退休,你就知道自己已经够幸福了啦!

5. 有人上了,必然有人因此落选了。同情了这个可能坑了那个。所以还是按规则来吧。

6. 现在已经很难了,中老年人要和年轻的博士竞争,当然不占优势。但是 10 年前 20 年前还是很轻松的,该评的时候没评,错过机会就麻烦了。

7. 大学教师不再是个好职业,各种考核各种竞争,学生盯着你、单位盯着你、社会盯着你,以为你收入很高。不过呢,如果只想找个买五险一金的地方,大学是个好选择。

8. 认识一个中部地区的高校老师,不惑之年仍是讲师,但因为技术好,横向课题多的很,开着百万豪车。而他们学院的二级教授们开着 30 多万的车。

9. 不要太把职称当回事,身体是第一位的。

高校讲师为评职称有多拼?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影响因素的事件史分析》一文中,对 136 位华东地区四所研究型高校教师调查后发现,讲师职称的平均年龄是 29.8 岁,晋升至副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 34.2 岁,晋升至教授时的平均年龄为 40.8 岁。从讲师到正教授一共需要 12.5 年。

" 沉没成本太高了!" 面对科学网记者,一名大学教师狄明感叹," 职称每几年一评,但每次评审都不能只评价累积的成果,而是要有新成绩,这就迫使教师们不断‘量产’一些没有价值的成果,导致其无法沉下心来做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如今的高校中,处在 " 吃不饱 " 状态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并不在少数。于是,狄明看到了周围一幕幕针对职称评审的 " 荒诞剧 "。

" 至少现在来看,找课题、做项目依然是教师们评职称的最重要途径,但能够顺利拿到项目、课题的毕竟是少数。" 狄明说,大量的教师还是要挂名、代发,甚至找人代写论文,不停地想办法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各种文章的最后,哪怕是第三作者、第四作者、第五作者……甚至在个别情况下,有的教师公然大打出手,为的只是争夺一个职称评审的 " 名额 "。

职称金字塔是职称越高,人就越少。大多教师所花费的时间可能不仅仅是十余年,甚至有二十年、三十年,有些直至退休了还是副教授。而有些特例用几年就能完成。何老师就见过一位讲师只用了 4 年就成为了副教授!当时评教授的时候才三十一岁。当然,这跟年轻人的 " 时代红利 " 有关,博士刚毕业,30 岁出头,就直聘教授、副教授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走上科研这条路,大家发展千差万别,你想过老了以后的生活吗?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