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 >

天天观天下!没等到 40 岁「财务自由」,我等到了 40 岁「裁员」

文丨 Sean Ye 图丨源自网络

全文 3200 字,建议阅读时间 8分钟


(资料图)

写在前面

经常听我视频号直播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我今年被裁了。

作为一个职场博主,我从来不耻于分享自己的丑事,无论是试用期被辞退,第一份工作选错,还是中年危机下跑去互联网创业赶上寒冬期。

我在自己的公众号里都写过。

我本来也没有成功人士的包袱。

说到底,很多时候,我们作为打工人,往往很难复制他人的成功经验,但我们或多或少可以从别人的失败教训中,吸取一些反面案例。

而我的体验是,40 岁被裁,人生需要重新做算法:

1)生活做加法;

2)事业做减法;

3)人脉做乘法。

1

被裁员的原因

核心原因:远离核心团队。

互联网公司去年的情况大多不太好,降本增效是互联网大中小厂一致的主旋律。

去年一整年,我还是有点焦虑的。

我最大的问题是,公司在北京,整个团队在北京,我自己一个人因为家庭原因,2020 年回到了上海。

距离团队远了,自然就容易被推出核心圈层。

前两年,我应对这种距离感的方式是出差,每个月有一周会在北京。

但是这招在 2022 年不管用,过完年,想等两会结束;两会结束后,上海就爆发疫情了;疫情结束已经是年中了,北京又开始弹窗了,等北京不弹窗的时候已经是 11 月底全面放开的时候了,又不敢去了。

领导很照顾我,还曾经给我带一个团队的机会,但我一个人在上海,真的太难带北京的团队了。

说到底,当我自己选择离开北京,离开核心团队,回家陪娃的时候,我就预感到有这样一天。

但确实没想到,坚持过了 2022 年绝大部分的困难时光,最后倒在了解封后。

领导和 HR 一起找的我。第一反应我还是不想走的,另外一个团队曾经希望我内部转岗过去,于是我和 HR 说,让我看看有木有转岗的机会。

HR 说:「可以的,但我先把政策跟你说说?」

HR 说完政策,我就不想转岗了。

实话实说,在互联网这几年,拿到了不少期权股票,但随着美股崩盘,基本没有赚到啥额外的收益。

相反,倒是裁员这一波,公司在合法标准之上又加了一点,一次性收入,真香。

于是乎,我很快签了字。

2

生活做加法

离职之后,我先愉快地过了春节。

坦白说,好多年没有这么轻松愉快的假期了。

然后就是陪家人。

过去几年,在互联网的工作节奏,基本保持着「娃上学去了,我还没醒;娃已经睡了,我还没下班」的节奏。

加入互联网,去北京之前,我娃还是保持「手心手背都是肉,爸妈意见不合要中立」的态度。

现在可好了,她是她妈的脑残粉,啥都是「妈妈对的」。

靠这几个月陪娃,稍微维系一下父女的感情,但肯定是没法把她拉到我这边了。

但这几个月时不时做做菜,时不时接她放学,再参加一下她学校的活动。至少让她感觉爸爸还行,不是啥事都得找妈妈。

当然,也让她表态几句,爸爸烧的 XXX 菜还挺好吃的。

此外,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家里破事有多少,这段时间,光修个厨房下水,就折腾了好久。

打工是为了生活,工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有时候会忘记这一点,感谢这次裁员提醒了我。

3

事业做减法

但是,我刚刚满 40 岁,理论上说,起码还有 25 年才能退休。

职业规划不能断。

其实,在 2 月份的时候,我就已经接到了一家民企的 offer,但犹豫再三,我给拒绝了。

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我和总经理的对话。

我问:对于我们员工有自己的公众号怎么看?

他回复我说:能接受理解员工有自己的自媒体,但是现在公司是关键时刻,希望我要有创业心态。

关键词:创业心态。

可是,我连自己的自媒体,100% 的创业项目,我都没有创业心态,咋可能对贵司的业务有 all in 的创业心态呢。

犹豫了几天,决定不耽误人家公司了,于是就拒了 offer。

作为一个 40 岁失业的中年人,我心里慌不慌?

多少有一点慌。

但我清楚,最可怕的不是失业本身,而是没有想清楚规划就着急找下家,结果再次掉到坑里,恶性循环。

我重新盘点了一下我的资源,我的能力以及我未来的想法。

也很感谢唐老师的帮忙,在我约她聊业务合作的时候,生生把会议主题改成了我的职业规划……给我画了一黑板的思维导图。

我建议大家都应该定期做这样的职业规划。

不仅是我,前几年,有一个来咨询过我的互联网行业的小伙伴,如今在保险行业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

她前两天和我回顾之前的转型路程,期间很重要的就是,重新复盘自己的:

核心能力优势;

兴趣性格偏好;

人脉资源;以及

市场需求度。

她的故事也很有典型性,30 岁互联网转型保险行业,她的故事我下周讲。

复盘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但也非常艰难的过程。

之所以说难,是因为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40 岁的年纪里,我们需要给自己做减法。

而我盘点下来,首先是把已经卷不动的互联网排掉,然后把大公司踢掉。

想清楚之后,我意识到,我要做的是把过往在人力资源和社交媒体营销上的经验充分利用起来帮助一家目前有刚需的企业。

收入可以不要求那么高,但工作生活平衡是必须的。

在 40 岁这个年龄,我不可能既要又要,必须有所舍弃。更不能因为害怕失业,就做出错误的选择。

4

人脉做乘法

这次离职后,身边的人都建议我单干做项目 + 自媒体。

但是我是职场博主啊,不上班,不带团队,不做项目,我凭什么给有实战经验的打工人们指点江山?

但我身边的人了解我认可我,不会有这种偏见,反而会大力推荐我。

所以,通过人脉,让身边的人知道我现在有空,请他们帮我介绍机会。

结果聊着聊着,机会也就来了。

不仅如此,很多人认为人脉是单向扩散的,你只能通过身边的人来给你介绍机会。

但事实上,个人品牌 + 人脉,会让我们的触达面瞬间提升一个量级。

举个例子,今年,知乎给了我一档每周二晚上 8-10 的直播节目(基于我的个人品牌),我已经做了 10 多期,知乎明确希望我邀约一些可能在知乎没啥关注,但的确是行业专家的角色来在直播中分享。

我又打着这个幌子,聊了很多老同事老朋友,有一期,讲到金三银四的招聘季:

我就通过 Mercer 认识的前同事(基于人脉),认识并邀约了宝洁的招聘总监 Candice 来聊。

直播聊完之后,下了直播我又和 Candice 聊了我在 Booking 做的企业测评师项目。两人一拍即合,我又跑了宝洁一趟,专门拍他们的公司和工厂的情况。

失业后,我得到最大的自由,是时间自由。

所以找人聊天,成为了我这几个月最重要的工作。

Mercer 以前熟悉的老同事们,我都聊了一圈;HR 圈聊了不少;尤其是我相对比较看好的 SAAS 平台;

谁都别跟我说没空。我工作时间,去你公司楼下,要么约饭要么约咖啡奶茶,算下来,春节后,已经约了 40-50 位老朋友,基本上是每周 2-3 位。

然后是各种参加活动。人力资源行业的活动,互联网平台的活动,有机会我就去刷脸。

刷脸的重点是让老朋友们知道我离职了,我有空,好玩的事情可以约我,有没有钱不重要。

我越自信去链接,越有人愿意帮助我。

写在最后

来自美国的调研数据显示,美国 40% 的打工人有被裁经历,而 28% 的打工人在过去两年内有被裁的经历。

越是艰难的时候,大家越想保住自己的工作。

但经历过裁员的我,思路有点不同。

在我看来,我当初在办公室上班的时候,做的很多细节工作,没有那么大价值。

有时候,我会把核心用户一个个拜访下来的信息汇总,一点信息都不想遗漏;有时候会专注在一场活动上,挖空心思要把数据做得更加好看一点。

离职后,再想想,自己当时的视野真的很窄。

如今行业变化速度这么快,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趋势下,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对公司来说,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即便做得再精细,其实也只是自我感动。

一句话,我自以为给公司做了很多,但实际上也就那样。

而且,专注在那些细节里,其实让我偷了懒,该聊的前辈,该沟通的同行,我基本都以没时间为理由,给放弃了。

直到遭遇裁员,我才意识到,必须重塑人脉。

事实上,这几个月里我一共拿到了三个机会,都是老同事老朋友给提供的。

其中一家,下个月入职。

希望我的被裁经历,可以给小伙伴们一点启示;下周再写另外一位 30 岁的小伙伴的转型经历,希望这点正能量,能够帮到大家。

标签:

相关阅读